关于古相思曲N刷后的评价和杂谈

“爱在史书里沉默 / 应向何处寻 / 你 我”,既是老年陆鸢的问,也是我作为观众的一点执念吧。
首先,满分不代表没有缺陷,只是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而且闪光点过于明显。不妨先说说缺陷来叠叠甲。
主要有俩,一个是元启五年空城计沈不言rap,个人观感是比较尬(N刷每次都跳了)。还一个是庙堂和权谋层面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最突出的就是元启同学躺平长达35年这个比较离谱的情况。九国大争之世,敌国探子赵启龙明确知道皇帝痴傻的情况下,能放着他躺平15年。。。这么看北烈确实显得。。。就很蛮子,四肢发达,但是脑子确实不太够用。
好在呢,这个缺陷还是能找补的。
一,剧的整体主旨不在权谋诡斗,甚至是刻意弱化的。主旨对庙堂的表现集中在陆氏姐弟的“谋事不谋名”的赤胆忠心和李拥“谋名再谋事”的条件性忠诚的对比。必须给他们一个博弈的平台,就只能让虎的一批的元启同学永久性前排当吃瓜群众,把他的皇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归入虽势大但不能拿来正面硬钢皇权的相权,另一部分归入虽弱小但名义上与皇权一致的后权。
二,要说元启同学的治国水平吧,他确实也不如李拥和陆鸢,实在是太虎了。所以朝臣从元启5年得知真相后的默许也是可以理解的,都打工嘛,不容易。
三,对我个人而言,非常意外的理由了。李丞相CP的作用拉满了(笑死)。本来作为一个不磕CP的纯直男观众,是不关注“丞上启下”的(N刷每次都跳了),但讨论到这个权谋合理性,不得不说,赵启龙这15年要不是对李丞相有感情,估计早带着北烈的舆论部队搞垮南晟朝堂了。不过,这俩怎么看都有点剃头挑子一头热,毕竟李丞相最后城防图被换时,在短暂的破防后迅速做了对自己名誉最有利的决定,唯独没考虑赵启龙在他死后会咋样,唉,也算是兰因(?)絮果(√)了。
甲叠完了,终于可以说长达5点的“但是”了。对各闪光点的分析,存在个人主观观点,请理性看待。

1.关于勇气
陆鸢和沈不言,确实是完美的互补和彼此成就。在二人各自的性格底色上,都有勇气。有趣的在于,反抗命运的勇气,沈不言看上去更强烈;争取感情的勇气,陆鸢更强烈。玉佩代表的命运里的四次相遇,无论相守时间长短,他们每次都在相处中补全对方,即使人生走向相逆,他们也在让对方成为更好的人,却又何尝不是无意中帮了过去的自己。我认为理解这一点,能更好的明白特别篇陆鸢所说的“能遇见那样的你,能成为这样的我”,自然也好理解为何是“虽憾,无悔”。
2.关于命运
对命运的讨论其实是我觉得这部剧最闪光的一点了。从观众角度,用中间的12集玉佩代表的命运里的四次相遇,一遍遍强化着命运不可更改,即使短暂改变也会走向注定的终局。但同时,也在一遍遍强化观众心中期盼他们成功的希望,毕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常态,没有人会希望这样一对已注定无法相守的璧人连这点愿望也不能成全。然后,在快结尾时,给出一个“看似战胜命运,其实是走向真正的命运”的宿命感。元启之变让陆鸢活下来的愿望是实现了,但命运其实还是命运,只是沈不言当初不懂而已。到这结尾的话,可以算是彻彻底底的BE和极致的宿命感。
但没有,最后一集没有在这里戛然而止,还有后面的两次相遇。我个人认为这是命里本没有的,因为两人在玉佩的四次相遇时都不曾记得这两次相遇,而且这两次对命运整体走向影响没那么大,更多的感觉是各自的圆梦。
那这两次是哪来的?
是陆鸢20年如一日的思念,是沈不言事后多年工作和感情都不曾与陆鸢分开的坚持,是两人在同一棵树下祈愿只求再见对方一面的心诚则灵换来的。那是明知命中没有的情况下,靠着对彼此的深情支撑的希望换来的。
在56岁的陆鸢看到城门下那个白衣少年的时候,在青丝沾白雪的沈不言看到小树旁那个陆家丫头的时候,他们终于战胜了命运,起码让命运向他们妥协了。
他们已然想起各自真正的初见,又看到自己人生尽头所求这一结果的那一刻,也真正放下了自己一路走来的遗憾,自己主动的选择去开启对方的命运。因为他们都相信即使不能相守,这样的一生对彼此也是值得的。更让他们坚定的是,在初见里的经历让他们确信对方的选择也是如此。最后,陆鸢选择了摔碎那块玉佩经历千年传承交到沈不言手里,沈不言选择在陆家丫头心中种下因果的种子开启这个故事。除了对此时懵懂的彼此说一句跨越人生的告白,他们都没有多说一句和眼前人命运相关的话,何尝不是一种放下。想到这,确实接受这是HE了。
从男女主的角度,也有可以解读的妙处。沈不言在反抗命运方面,似乎更坚定。第一次他在初识就主动为“妖后”出头;第二次他主动去改变陆时的命运,最后又给了李拥一个透心凉;第三次他先是带陆鸢避世,避世不成在雨夜的马车上完成蜕变,选择进宫陪伴;即使对他而言最绝望的第四次诀别,他都尝试了去把玉佩舍弃搏一个相守的机会。但这并不是说阿鸢更弱。首先,两人所处时代不同,现代年轻人不信命基本还是普遍的,对沈不言一个孤儿出身到金融学硕士的经历来说更应是如此。其二,对沈不言来说,经历的时间短得多,用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打游戏卡关的上头,想赢的想法短时间内只会越来越强烈。对阿鸢来说,却是漫长的十八年。独自一人面对种种时,想起过往的每次失败。又怎会不心生绝望。即便单拿出陆鸢十八年后元启之变的部署已足以证明她的勇敢了。
3.关于感情
如果说反抗命运,沈不言还能算场面上略胜一筹,那争取感情这方面,沈不言是彻底“夫纲不振”了。确实,他怎么可能拒绝这样一个永远在感情上只打直球的姑娘。陆鸢对待感情的真挚和勇敢是从始至终的。

即使那时已经身逢大变,身居高位受各种束缚,即使她自己努力装作云淡风轻。36岁时她看到沈不言换完衣服的瞬间出神的眼神,看他吃自己做的菜的开心,在街上转过身不被沈不言看到的浅笑都骗不了人。(也许36岁的她面对初见那块瓷片会有难过,但事后想起,也许“刚开始这个憨憨后来变成那样,是我会教”的养成系感觉也是存在的。双向养成就很合理,哈哈)即便26岁时最心灰意冷的装作不相识的她,怕沈不言受伤的出手,落马前的搀扶,那句晚安,也是一样。21岁时一只手能卸了沈不言俩膀子的武力值,又推不开沈不言拥抱的拉扯,小女儿情态也是一绝。甚至那架历经千年的箜篌带来的,56岁的她的最后的话,也是一句“我想你了”。配合他们的年龄,再加上这千年的时间跨度,这句话真的无论看多少遍,都会直击心灵。
细分析原因的话并不难,沈不言孤儿的出身,一定会影响他对待各种感情的态度,而陆鸢在爷爷的慈爱和弟弟的陪伴中长大,即使18岁也会比沈不言更敢追求感情就合理了。
4.关于互补
说了这么多,再回到互补,帮沈不言找补找补。说到底,两人还是势均力敌的。沈不言帮陆鸢开拓了眼界和知识,在她这18年里最关键的几个节点给了她温暖和陪伴以及反抗命运的勇气。如同我在弹幕里写过的,沈不言帮18岁的陆鸢丰满了羽翼,让她飞的更早更高。细想想,18岁时沈不言不出手的话,陆时倚华在他们独立的故事里还是会被二世祖欺负,那此时没有上过课的陆鸢赶到时会怎么解决这件事?无论怎么解决都会糟得多。陆鸢则是沈不言一生中,让他在极其短暂的一段时间里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物理)的感情的同时还教会了沈不言如何去爱。玉佩带来的四次相遇,他们让彼此变得更完整。在这之后,两人又靠着对彼此的感情坚持到再见一面。
5.关于陆鸢

首先观众就是从沈不言视角去看的故事,对手戏的阿鸢自带神秘光环;而且这个人物的设计实在是找不到哪个地方会不喜欢,就好像打开一盒各种美好口味的巧克力,都不知道先吃哪一个的感觉。正直,勇敢,专一,美丽,温柔但又有高武力值,对感情直白,对百姓怜悯(我第一次动心应该是26岁的陆鸢施粥时去救那个噎住的小姑娘,她拿手接着,之后那一笑垂直入坑,再没爬出来),对国家忠诚。可能我看的古装剧不多,印象中能做到上述其中几条的有不少,全做到的我还真不记得有别人。张雅钦的演绎让这个人物落到实处,演的也好,对几个年龄段的把握尤其是眼神的感觉,真的像那个年龄段的感觉,而且带着时间积淀的情意,面上是冷的,眼里是热的。最后,在我自己看来,这样一个角色,对母胎solo的男性纯爱战士,真的是爆杀,可能很难忘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