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与荒诞之外
一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无数个躺在床上半梦半醒的夜晚,这个问题仿佛一个突然到访的朋友,总从我意识的边界推门而入。无数个夜晚我想要尝试解答这个问题,但无论我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个朋友却都只是坐在你对面静静地看着你,以沉默作为他的回应,而你也只能任凭困惑和迷惘逐渐淹没意识,屡次在这场对弈中失败却又无可奈何。
其实也并不是非回答这个问题不可的。在我所见之人里,大多数人其实对这个问题并未有着确切的答案,大家仿佛都只是沿着一条既定的轨迹前行,有时候偶尔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个问题的影子,可随着生活的步伐逐渐加快,又来不及仔细端详这位朋友的样貌了。但对我来说,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好像一个迷失了路途的人寻找自己的故乡,倘若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么自己的生命好像总是缺少着什么。
小时候上着学,年幼的躯壳难以容纳下这一难解的问题,我们大抵只是遵循着父母的要求,将成绩作为自己追求的终极目标 ,有了成绩似乎许多问题也迎刃而解,同时,老师父母也告诉我们,未来的日子会比学校的岁月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也便抱着对于未来的期待一步一步迎接着明天的到来。而后结束了漫长的做题生涯。待到步入大学,我们的生活似乎变得有更多选择了,而此时我们又在期待着什么呢?
有些人期待早日进入社会,有些人希望能在学业上更进一步,即使不乏有理想信念的人,但大多数人想的都是能在毕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不错的薪水。而当正式工作之后,曾经的理想以及对于生活的遐想逐渐转变成了一件件琐碎与复杂的事务,沉湎在这些事务中如同陷入一片思想的泥沼。实习以来这种感觉愈发明显,无论是出于自己的感受还是对身边人的观察,都深刻觉得工作常常如同一周的无限循环,工作日人们压抑着生命的冲动去将精力花费在办公、饮食以及通勤上,期待着休息日早点到来。可真正到了休息日,又往往发现所谓压抑的生命冲动不过如此,不过是在一个又一个百无聊赖中度过一天又一天,待到新的一周则又步入了下一个循环。有时候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里,人们偶尔惊醒: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但这个深奥的问题终究难得到确切的答案,于是在新的忙碌到来时,这一疑问也就渐渐模糊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可人始终还是会有所期待的,大家总有一个习惯,即总是要期待着什么才能活下去,而最普遍的期待便是未来。读着初高中的期待未来读大学,读大学的期待未来早点工作或继续学习,工作的期待未来能赚更多钱,赚够了钱的又期待着早日退休,有孩子的期待着孩子早日长大。人们期待着未来的日子早日到来,仿佛期待着一个新生的孩童。未来就这样成为了一种人生的意义,我们活着仿佛就是为了一个自己脑海中的未来。
此外还有一种物质层面的意义,不过这里的物质不止指金钱,而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包括金钱、名声、见识等等。这是一个追逐“意义”的时代,大多数人如同海洋上的渔民,每每下网都期待着能有所收获。有的人偏爱财富,以能有足够的金钱支撑自己的生活作为努力的意义,若是对自己获取金钱无帮助则无意义;有的人想要得到名望,扫清曾经受到的鄙视,成为别人眼中值得尊敬的人,于是对于提升自己地位与名声的活动就是无意义的,也有的人想要获得功名,希望自己的作为能在某一领域受到现在或未来的人永远敬仰;有的人内心以社会层面的公益作为追求,希望自己的作为能使社会进步;有人想要见到更广大的世界,便希望去更多的地方。这条物质的赛道是宽阔的,人们将人生的意义附着在某项事业上,与此事业有关的则为有意义,无关则为无意义。此外大多数人并不只是身处一条赛道,而是可能既想获得财富,也想得到声望,更希望得到敬仰。这些宏大的意义融化在琐碎的生活里,所展现的一个侧面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比较,不止是财富、名声、成就的比较,世上的人们无论做什么都倾向于比较谁更有“意义”。
人们大都在这个意义的框架下生活着,要么期盼着未来,要么寻求着上述物质的增加,其实这没什么值得批判的,我们当然也可以将它们作为意义而生活,毕竟无论有没有意识到,千百万人就是按照这一方法度过自己的人生。可是有一种事物的到来会让这一切的期待与追寻都被打上一个问号,意义也会因为它而变得摇摇欲坠,这便是死亡。
有时候经常问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脑海里曾冒出过一个怪异的答案:我们终究会成为一个“死人”。这一答案虽然带有戏谑的成分,但事实就是这样,人终究是要死去的,而死亡对于意义的打击则是巨大的。
死亡首先便让未来不再美好。如果我们将生命看作是一条线段,那么死亡便是这条线段的终点。在这条线段之内,我们可以活动,可以思考,而抵达终点后,我们的所有情感、所有思索都将归于寂灭。时针每向前拨动一寸,也意味着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思想距离完结也近了一分。可是每个人的本能都是趋向于活着,趋向于规避死亡的,那么既然向着未来迈进便意味着向着死亡迈进,人对于未来的期待一下子便显得可笑与荒谬了起来,因为从生命的角度来说,在我们余下的人生里只有现在这一刻拥有的时间是最多的,时间越往后推移,我们能思考、活动的机会也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生命也将渐渐趋于枯萎。同未来一起到来的,是死亡这一洪水猛兽。
死亡同时也让一切物质的积累失去意义。实际上死亡才是我在世上见过最公平的事,因为在历史的长河里,没有人能逃过死亡的诅咒。无论你聚集了多少财富,无论你得到了多少荣誉,无论你受到了多少人的尊敬,无论你的性格受到多少人喜爱,无论你有着怎样的美貌,无论你累积了多少知识,无论你有着怎样伟大的思想,死亡通通不会在你人生的终点缺席。此外,也无论你有多么愚昧,无论你有多么贫穷,无论你怎样遭到世人的唾弃,无论你怎样平庸,无论你性格多么古怪,无论你怎样丑陋,死亡仍然会将你与你曾高不可攀的那些人视作等同。在死亡面前,没有什么是有着差异的,任何人在死神的眼中都是平等的,纵使你有着再大的本领,也不会在死神的镰刀下得到一分一毫的便宜。一切你曾引以为豪的东西都将在你死的那一刻交还给这个世界,一切你视为珍宝的事物都将在那一刻脱手而出,一切你青睐的思想也都将在那一刻回归沉寂。物质的积累随着死亡的到来就变得不再具有光芒,人们用尽精力将自己同别人作区分并变得独特,但到最后所有人都会同样化作烟土,飘散空中。
死亡在时间的路程上步步紧逼,到决定收割的那一刻又会夺走一切你曾珍视的。每每想到这里,我不禁怀疑世人们苦苦追寻的究竟是什么,一切“意义”又有什么意义?
许许多多个夜晚,我正是在这思维的死局里渐渐入眠,醒来后一切仿佛一个新的开始,步入深夜又继续被这个问题所折磨。可我又不得不思考,尽管尽力回避,但这个问题却总如同诅咒一般在我放松警惕的那一刻钻进脑海,然后开始另一轮对我的拷打。
二
《西西弗神话》算是终于给了一个我能接受的答案
还是怪自己才疏学浅了,在看到这本书之前,很难意识到世界上原来还有那么多人受到人生意义这一问题的困扰。加缪用他的智慧构建了荒诞主义这一哲学流派,尽管我并不从事哲学,但从这本书里我依旧汲取了很多有关人生新的视角与观点。
在《西西弗神话》一书中,加缪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与我们共同探讨死亡、宗教、命运与艺术,并通过西西弗这一神话形象,用文字搭建了他脑海中所谓的荒诞主义。他继承了萨特等人的思想,并在他们的基础之上去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诠释有关生命意义的哲学,去解答这一人生的终极问题。
自己没有系统化地学过哲学,另外《西西弗神话》也由于翻译原因十分晦涩,在书里有很多原本能够单独理解的词汇总是以我意想不到的方式拼接在一起,让我阅读起来十分艰难,也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我仍然想在我的能力范围想对书的内容进行一次小的梳理。这篇文章算是一次导读,也算是在得到一些新启示后的一次开始。
1
西西弗(Sisyphus)是希腊神话里一个永生永世都在做着苦役的人物。诸神惩罚西西弗,命令他将一块巨石推向山顶。但每当巨石即将到达山顶时,它就会重新滚回山脚,西西弗永远都不可能完成诸神的命令,只能一直重复这个无意义的死循环。
所以许多人的第一印象,都会觉得这也许只是一本神话故事。但《西西弗神话》其实还有一个经常被人忽略掉的副标题「论荒诞」。书名完整的含义其实是:「用神话人物西西弗作为象征,分析与解释关于荒诞的一切。」 在加缪看来,当代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西西弗。西西弗的生活是荒诞的,我们也是,理解了西西弗,你就理解了有关荒诞的一切。
荒诞(或是荒谬)这一词在起初我阅读时并不是很能理解,因为在我们日常的语境中荒诞意为不符常理或是不合逻辑的事物,但显然在哲学书籍的语境下这一词的内涵得到了扩大。所以在随后的阅读中我常在脑海里将其替代为“矛盾”或是“迷茫”,这种替换方法与它的含义有关。
荒诞(absurdism),也译作荒谬,它起初只是一个源自拉丁语的音乐术语,指旋律的不和谐。从17世纪起,也有一些哲学家开始用这个词来形容一种生活中不合逻辑、不合情理的离奇感受。
但接下来的两个多世纪,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荡不安,狂飙式的科技进步、经济大萧条、世界大战……那些曾经被认为是“真理”的价值观被一次又一次的全球事件所颠覆、习惯、风俗、社会、思想……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陷入了一种全体性的迷茫,直到今天,依旧如此。 加缪觉得,这种迷茫就是荒诞,他说:整个世界都是荒诞的,没有人能逃离荒诞,当你感受到荒诞时,你就会觉得生活痛苦而无意义。
但为什么我们无法逃离荒诞呢?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举出了三种荒诞产生的原因:
第一种,机械而重复的生活,让人心生怀疑。 《西西弗神话》里有这样一段话:起床、乘电车、在办公室或工厂干四小时,吃饭,乘电车,再干四小时,吃饭,睡觉,而且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和星期六,大部分的时间里,这条路走得相当顺畅。不过有一天,突然萌生了‘为什么’的疑问,在这种带有惊讶色彩的厌倦中,一切就开始了。
生活就是一种循环,无论你选择的是哪一种生活。但没完没了的循环终究会让人心生厌倦,终有一天你会心生疑惑: 「为什么我的生活是这样的?」,然后你就会开始质疑造成这种生活状态的一切,从而心生痛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第二种,死亡不可避免,使人心生恐惧。 人从出生就踏上了走向死亡的必然旅程,没有人能够体验死亡,我们只能够通过听闻见识别人的死亡去理解它,但只要我们去想象死亡,我们自然就会心生恐惧与沉痛,我们如此地渴望着生,可我们终有一死,死亡让人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人生的痛苦。
第三种,叫做生活充满陌生,教人内心不安。 我们的认知和生活存在一种永恒的阻碍,我们越是希望理性、明晰地理解生活,就越发现自己其实完全不了解生活。我们的心智和理性都是有限的,越读书,就越发现自己无知,越试图理解,就越发现自己完全不理解,久而久之这会让人对生活产生一种非常可怕的陌生感,感觉不到自己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加缪看来,之所以每个人都无法从荒诞中逃离,因为我们生来希望追求理性,渴望长生,期盼生活有意义,想要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里,向往是非分明,期盼善恶报应。 但战争、疫情、经济危机、自然破坏、贫富不均、性别冲突、价值观崩塌……那些在我们生活中时刻发生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在提醒我们——人天性所向往的东西,偏偏都是不存在与世界上的,所以我们一定会在某个时刻体悟到荒诞,然后就会觉得自己孤独、无依无靠,和生活完全分离,像是被全世界所流放,痛苦不堪。
但如果《西西弗神话》只是告诉我们“荒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那倒也没有多少推荐的必要了,就像加缪自己说的:「我感兴趣的,主要不在于发现种种荒诞,而是荒诞产生的结果」。 因为荒诞已经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必然会有的状态,所以他更想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人究竟应该如何面对荒诞?
2
加缪有一句名言:「真正严肃的哲学命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 在他看来,面对荒诞只有两种态度,自杀或者反抗。
自杀有两种,一种叫做生理的自杀,荒诞使人对现实生活充满绝望,但人无法逃脱荒诞,就像人无法逃离自己的皮肤,荒诞使得他承认自己不理解生活、被生活所超越了,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不再有意义,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深刻理由能够支持自己再活下去。所以那些深陷于荒诞的痛苦中不可自拔的普通人,只能采用最决绝的自我毁灭,才能离开荒诞。
另一种,叫做哲学的自杀,有些人意识到了现实的荒诞,并因之痛苦不堪时,所以他们将逃离荒诞的希望寄托于宗教或者来世。 无论是海格德尔、舍斯托夫、雅斯贝斯还是胡塞尔,这些伟大哲学家们面对荒诞时,要么是试图用一种伟大的思想来否认荒诞的存在,要么索性就将解决荒诞的方式交给了神来解决。 但加缪根本不认同这一点,他说:「纵观各种存在哲学,我看到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号召我逃跑 」
加缪觉得,荒诞让人意识到人生是无意义的、生存是无价值的,但是越是如此,人就越应该去体验、去接受、不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信仰,立足当下,去感受生命,不断思考。
这便是反抗。
3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把这种敢于承认荒诞,并且反抗荒诞的人,称之为「荒诞之人」。 他在书里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荒诞之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人?
荒诞之人是清醒的人,他既不会掩盖回避种种荒诞的现实,也不会将自己的关注点投向上帝或者天神,面对无可避免的命运,他不会屈从,而是努力抗争,并且肩负起抗争过程中的苦痛。
荒诞之人也是自由的人,因为荒诞让人意识到,来世或者天国都是不存在的,这反而能够让人彻底打破精神枷锁,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上帝为人安排好了生活的一切轨迹,人是独立的,人的一切意义都是在当下的生活中,依靠着自己的行动来创造的,除了当下这片荒诞的天地,人什么都没有。
最重要的,荒诞之人是无比激情的人,因为荒诞意味着人唯一的出路就是现在,应该尽情地以火热的激情感受人生,不追求获得最好,而是获得最多,尽量感受和体验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人生,也不像存在主义者一样,在认识到人生无意义之后,而将取悦自己作为人生的目标,从而逃离荒诞。荒诞之人注定是痛苦的,他们不选择逃避荒诞,而是承受着这份苦痛与清醒继续生活。
在加缪看来,永生永世都在推着巨石向山顶前行的西西弗,是「荒诞之人」的最高典型,可以称为是 「荒诞英雄」。
西西弗艰难地将巨石推上山又眼看着它滚下去的时候,是其命运最残酷的时刻,但是这也是他最为清醒地意识到自我命运的时候。 加缪认为,此时的西西弗已经高于了它的命运,他把神明赋予他的荒诞命运变成了自己安排的事情,将自己视为命运的主人,从而将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意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他的命运属于自己。他的那块巨石是他的事」。
西西弗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荒诞处境,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推上山的巨石一定会滑落,但是他却选择在此用肩膀抗住荒诞的巨石,并勇于承担一切,这就是他的反抗。
这种清醒的行为使得原本天神降下的惩罚,变成了西西弗自己选择的英雄行为,当他开始清醒地推动石头的时候,他的命运就不再属于众神,而是属于自己。 西西弗欣然地接受了残酷和荒谬的命运; 他知道劳动是徒劳的,不会产生任何结果,他也明白自己不存在未来;他的快乐源于他对自己命运的认可、源于对诸神的蔑视、源于对荒谬的抗争、源于他搬起石头那一刻生发的自豪感。
天神的惩罚是希望让西西弗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感到生命不存在任何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荒诞最让人恐惧的地方,但西西弗明知荒诞无意义,却坚定地一次又一次地推动巨石,因为他根本就不会把荒诞视作是与自己的存在格格不入的东西。
西西弗,还有那些如西西弗一般的「荒诞之人」们,公开承认荒诞就是自己的命运,他们不为永恒做任何事情,只在有限的生命里,自由地、充满激情地进行着反抗。
生活越没有意义,他们就越觉得生活值得过。
「荒诞人有这样的优势,知道所有的王国都是虚幻的,他们心知肚明,这就是他们的全部伟大之所在…被剥夺了希望,不等于绝望,大地的火焰完全抵得上天国的芳香」。
三
记得高考结束的那个假期,舅舅因为肺病复发住院,在他生命最后的那三个月里,插在他身上的各种管子成为了连接着他悬停在生与死界限上的唯一纽带。三个月的时间里,不能进食,不能喝水,还要连接机器不停地将肺部淤积的痰液抽出,而即使遭受了如此的苦痛,也不过是将生命草草地维持了三个月。那时站在病床前的我忍不住想:这会是我们的结局吗?
我还见过许多年老的人。岁月如同一把刻刀一点一点凿穿他们的身体,疾病逐渐腐蚀他们的关节、内脏,虚弱与迟钝渐渐占领他们的意志,他们空洞的眼睛透露出一股厚重的迟暮感,命运留给他们在人世间唯一的事仿佛就是聆听秒针的转动并等待着死亡一步步靠近。尽管有长辈会讲起他们年轻时如何英勇、如何智慧、如何健硕,如何美貌,但在我的脑海里却永远无法将这些词汇将眼前的他们联系在一起。此时的我总会止不住地想:这是我们的将来吗?
有时候回想起自己走过的二十年,总觉得自己十分幸运,遇到了很多可爱的人。他们有的人机智果敢,有的人富有激情,有的人信念坚定,不同的优点与缺点让他们如同世间的各种颜色而显得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他们每个人也和我一样经历着人生的快乐与忧愁,或许也在思考着人生的意义。而这一个个我遇见的朋友或亲人构成了我对于人世间的眷恋,他们对我的生命而言如同一份份礼物,让我不断地想去拥抱这个世界。可是时间终究会让我们每个人彼此分离,死亡在有一天会带走我,会带走他们。怀着一分愤慨和悲伤,我有时候总会忍不住地想:上天真的忍心带走着一个个独特而又美丽的生灵,让他们的痕迹在未来的世界中消失,不复存在吗?
每当想到这些,我便愈发地觉得生命真的没有意义。各自劳碌一生,最后不过落得个竹篮打水,两手空空。无论生前经历过什么,无论有过怎么样的思想,好或是坏,善或是恶,一切的一切,在死亡面前不过是轻飘的烟云,只需一吹便即刻散去。人的躯壳也化为尘土,散落在我们曾经走过的这个世界。在各自的意识随着死亡走向末路后,人世间有没有人记得你,也显得无足轻重了。
命运也像一个翻来覆去的玩笑。它仿佛一个藏在“未来”这一大雾中的孩子,人们窥不见它的身影,有时在悲伤时能收到它的馈赠,有时在得意时又会给你闷头一棍。我们看不到我们的命运,有可能在明天飞黄腾达,也有可能在明天遭遇变故,有人一帆风顺地走过人生的大半,也有人坎坷一世,悲苦而又忙碌地跟随时间前行。世上有千万人,也就有千万种命运,可这些命运最终都会走向一个同样的结局——依旧是死亡。许多人为了改变命运而做了太多努力,但最后无论怎样也逃不出死亡的宿命,一切奋斗在那一刻化为泡影,同样也失去了意义。这是人类的悲剧。
但或许正如加缪所说吧,生命没有意义,但不意味着生命不值得经历。我们在未来会失去很多东西,会追寻很多虚无缥缈的事物,但只有一件东西是真的,那就是内心的感受。我们看到柳枝拂过水面时内心升起的氤氲,我们获得成功后脸上溢出的笑颜,我们在经历离别时留下的泪水,我们在收获失败时内心的悲痛,还有青春的悸动,年幼的懵懂,年老时的缓慢……这些奇妙的感觉是唯一能在生命这片湖泊里打捞到的。我们体会生命,也就是在体会这些复杂而又美好的情感,体会心智犹如海浪一般起伏。
而明白了这些之后,会发现人的命运如何也同样无所谓了。起码对于我来说,无论未来怎样,或坎坷,或一帆风顺,或在名利的赛道上远行,或只是在社会角落做一个普通人,或孤独,或快乐,但只要我还活着,只要我的身体还能支撑我的心绪不断思考,这一切便没有任何区别。我乐意将自己的生命看作是一场诗篇,倘若命运赋予我苦难,我便去歌颂泪水;赋予我快乐,我便去描摹笑容。因为生命和思考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给予我最大的礼物,即使时间有限,但我也希望把握好自己的每分每秒去抓住自己的每一个念想。
在加缪的小说《局外人》里,主角默尔索在被判处死刑的那一个晚上,在明知第二天就即将奔赴刑场的那一个晚上,他望着月光从窗外洒落一地,那时的他突然发现只有在这一晚自己才是真正自由的,在死亡面前,一切众人的期盼,一切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一切道德,一切法律都显得那么无足轻重,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未来,有的只是现在。那一刻的他摆脱了一切都束缚,获得了真正的灵魂上的自由。
可是想想,我们似乎也一样吧,只是默尔索知道死亡在第二天的早晨来临,而我们沿着人生的轨迹行走,却不知道死亡将会在哪一个路口埋伏着,或许是明天,或许是几十年后,但我们仍旧逃不出这一宿命。
许多人总想着死后怎样,并将今生的事业全然奉献给所谓“身后名”,但对于我来说死后的世界远没有今天、现在来的更有魅力,倘若真的有来世,或许我也只会做出像默尔索一样的选择:一个能够记住此生此世的新生活。也如《西西弗神话》中所说的:荒诞之人所期盼的不是未来,他们要的只是现在的延续。
我们无法改变人终有一死这一既定的事实,可我也不想欺骗自己,骗自己死后的灵魂会来到一个所谓的“天国”,骗自己有一个“来生”,从而去回避荒诞的现实。虽然我们终将死去,但我乐意在这种生命的悲壮里,在这份遗憾和不甘中去认真享受命运所带给我的一切快意,一切悲苦,去义无反顾地感受生命赐予我的这场终有尽头的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