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三)

2023-07-30 23:57 作者:BUL-BOUS  | 我要投稿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一级结构是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基础。

1)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

2)一级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高级结构和功能。

3)氨基酸序列提供重要的生物进化信息。

4)重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可引起疾病。

Ø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血红蛋白β亚基的第六位的谷氨酸转变为缬氨酸,即酸性氨基酸被中性氨基酸替代,原先水溶性的血红蛋白聚集成丝,相互黏着,导致红细胞变形形成镰刀状而极易破碎,产生贫血。

这种蛋白质分子发生变异导致的疾病称作分子病

 

2、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性质。

蛋白质同氨基酸一样,都具有两性解离的特性,因此均为两性电解质。

蛋白质在溶液中的带电状况主要取决于溶液的pH值。

Ø  等电点(pI):当蛋白质处于某一pH溶液时,蛋白质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的解离程度相当,蛋白质分子上的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pH>pI,带负电荷。pH<pI,带正电荷。

Ø  体内蛋白质pI接近5,所以人体体液pH7.4环境下,大多数蛋白质解离成阴离子。少数呈碱性(鱼精蛋白、组蛋白),少数呈酸性(胃蛋白酶、丝蛋白)。

2)蛋白质具有胶体性质。

蛋白质在溶液中形成的颗粒直径可达1~100nm,属于胶体颗粒的范围。

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分子表面的水化膜和分子表面的电荷。

3)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如粘度增加。

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征

①空间结构剧烈变化,主要是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②疏水基团暴露,其溶解度常降低,在pH接近等电点状态易聚集而发生蛋白质沉淀——变性蛋白质易于沉淀,,但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③生物活性丧失。

④肽键暴露,易被酶水解,容易消化。

蛋白质复性: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

Ø  蛋白质的凝固作用:蛋白质经强酸、强碱变性仍能溶于其中,pH调至pI——变性蛋白质结成絮状不溶解物,其仍能溶解于强酸强碱——加热后形成坚固凝块,不溶于其中。

实际上是蛋白质变性后进一步发展的不可逆结果。

4)蛋白质在紫外光谱区有特征性光吸收。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因此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蛋白质的A280与其浓度呈正比关系,因此可作蛋白质定量测定。

5)呈色反应

茚三酮反应:氨基酸也有。

双缩脲反应:氨基酸无此反应,故可用作检测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3、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血红蛋白亚基与肌红蛋白结构相似。

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有血红素辅基。

肌红蛋白是一个只有三级结构的单链蛋白质,有8段α-螺旋结构。血红素辅基与蛋白质部分稳定结合。

血红蛋白具有4个亚基组成的四级结构,每个亚基可结合1个血红素并携带1分子氧。Hb亚基之间通过8对盐键,使4个亚基紧密结合而形成亲水的球状蛋白。

2)血红蛋白亚基构象变化可影响亚基与氧结合。

Hb与Mb一样能可逆地与O2结合, Hb与O2结合后称为氧合Hb。

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数(称百分饱和度)随O2浓度变化而改变。

Mb易于O2结合。

Ø  协同效应: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如果是促进作用则称为正协同效应。如果是抑制作用则称为负协同效应。

Ø  变构作用别构效应):蛋白质分子可与某些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致使构象发生轻微的改变,生物学效应随之发生较大的改变。

血红蛋白未与O2结合时,其亚基处于一种空间紧密的构象(T构象),与O2亲和力小。

在氧丰富的肺里,血红蛋白转变成疏松构象(R构象),此时与O2的亲和力变大。

3)蛋白质构象改变可引起疾病。

蛋白质构象疾病:若蛋白质的折叠发生错误,尽管其一级结构不变,但蛋白质的构象发生改变,仍可影响其功能,严重时可导致疾病发生。如人纹状体脊髓变性病、老年痴呆症、亨廷顿舞蹈病、疯牛病等。


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