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掌大权的杨坚立刻迎来极大危机,三大军阀造反,他该如何应对
上期说杨坚让韦孝宽去接替尉迟迥的军权,韦孝宽得知尉迟迥要杀他祭旗,便施计跑路了。对于当时的尉迟迥,韦孝宽跑了就跑了,他面前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那就是联系各方对普六茹坚掌权不满的人,让他们也站起来跟自己一起,将北周的政坛搅浑。
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人,一个叫司马消难,另一个叫王谦。

司马消难本是北齐旧臣,后来跑到北周政治避难,和普六茹忠关系非常铁,两人还结拜为异姓兄弟,所以普六茹坚见了他,都要恭恭敬敬地叫声司马叔叔。而司马消难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的女儿嫁给了只有七岁的皇帝宇文衍,也就是说他是现任国丈。所以从普六茹丽华这里来算,司马消难见了普六茹坚也是要叫一声叔叔的。
北周贵族圈,可真是一笔糊涂账。

不管两人怎么排辈分,普六茹坚是太国丈,而司马消难是新国丈,在司马消难的认识中,新国丈比太国丈值钱,所以掌权的应该是他才对。在权力面前,关系再铁都不管用,得知尉迟迥有意起兵后,他便主动找上了门。
实力永远都是最高权力的通行证。司马消难还有另一个身份——郧州总管,手握十一万大军,这是他敢叫板的资本。
相比王谦的简历,真的就简单多了。

王谦跟普六茹坚一样是高干子弟,他老爹王雄跟普六茹忠一样,也是十二大将军之一,是个悲剧英雄。当年宇文护伐齐,王雄曾大破北齐大将斛律光,不过在追击斛律光时,被斛律光一支残箭射死。是不是很倒霉,但王雄没有白死,王谦蒙老爹荫功受任于益州总管,成为地方大员。
如果说王雄是个悲剧英雄,那王谦就只能是个悲剧。史书都记载其“性恭谨,无他才能”。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有争天下的野心。毕竟益州也是龙兴宝地,就算争不了天下,割据一方当个土皇帝也不错,所以王谦也来凑热闹。

普六茹坚五月底刚当上大丞相,尉迟迥六月初就举旗造反了。紧接着七月末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反,八月初益州总管王谦反。
本来一个尉迟迥就够棘手的,再加上司马消难和王谦,这对普六茹坚来说,已是非常危急了。
这三个人一个在今天的河南,一个在湖南,一个在四川,而普六茹坚在陕西,普六茹坚已经被这三个人战略包围了。

更要命的是北周各地“清君侧、灭奸臣”之类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一时间,普六茹坚成了一面破鼓,谁都想上去捶一下。
国内局势异常严峻,国际局势也不容乐观。南边的南陈、西梁都乐得看北周的笑话,还准备随时捅一刀。北边的突厥和吐谷浑也是冷眼旁观,这帮人不趁火打个劫就不错了,根本就不用考虑会出手拉普六茹坚一把。
此时对于普六茹坚来说算得上是人生中的第二次灾难。说不急那是不可能的,但急也没有办法,人家既然都要打过来了,那就战吧。

对付尉迟迥这个老将,普六茹坚还是老将韦孝宽。对付北齐降臣司马消难,普六茹用的是北周忠臣王谊。对付高干子弟王谦,普六茹坚派的也是高干子弟梁睿,还有于义。
这三方叛乱看似实力差不多,但普六茹坚的主要目标仍是尉迟迥。

因为此人在众人之中资格最老、反叛最早、声望最高、实力最强,坦白来讲普六茹坚对付尉迟迥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却把此重任交给了韦孝宽,不知韦孝宽此人能力如何,又是否可以顺利搞定尉迟迥,请关注后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