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音乐·自学乐理】55-弱起小节、弱起

弱起小节的概念
除了散拍子外,其他任何的拍号,每小节第一拍一定都是强拍,但很多音乐第一个音不一定非要从强拍开始,而是从弱拍,从短音符,从不需要配和声的地方开始的,这就形成了弱起小节。
①弱起小节从弱拍开始
例如下图这段四二拍的音乐

如果它第1个音是从画箭头的这一个弱拍开始,那它前面的强拍就没有任何声音。
这时在乐谱上就可以只写这个弱拍而不写没有声音的强拍。

弱起小节的基本特征
a.不是从强拍开始,而是弱拍或次强拍开始
b.弱起小节会省去前面没有音乐的部分,必须是不完整的小节(意味着拍数不够)
满足这两个基本特征才能称为弱起小节
以《天空之城》的乐谱为例,如下图

形成过程 ↑

这一首乐谱是把本身没有声音的地方,为了节约纸张而省略了,从而只剩下了一个弱拍,从弱拍开始,也满足不完整的特征,因此是弱起小节。
若不省略,就变成《天空之城》的另一份不是弱起小节的乐谱,如下图

图中下面第二排这份乐谱没有省略前面几拍没有声音的地方,并用休止符写了出来;
从外观上它就拥有了4拍,是完整的小节,此时就不能称下面这份乐谱为弱起小节,因为它不满足前面弱起小节的两个基本特征。
那么第2份乐谱开头是拥有强拍且完整的小节,就可称作第一小节
注:虽然这里是休止符0,也归为强拍
弱起小节的其他细节特征
c.“弱起小节”不算第一小节,可以将其想象成第0小节。
如下图

d. 拥有弱起小节的音乐,有些时候在这段音乐的最后一个小节也是不完整的。
如下图的例子:

这段四四拍的音乐最开始是一个只有一拍的弱起小节,这段音乐的最后一个小节,往往就只剩下三拍,造成一种前后呼应的感觉,似乎最开始这一拍的弱起,是从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一拍借过来的。所以最后一小节就只剩下了前三拍。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刚好加起来是四拍,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形成一种形式上的首尾呼应,这种形式上的呼应并不是绝对的,只是让弱起小节和最后一小节加起来看上去是一个完整小节。
因此很多时候最后一个小节依然是完整的小节,即使是弱起小节,最后一个小节也不用为了和弱起小节互补,如下图

不管最后一个小节和弱起小节有没有互补,两种记法都是正确的。
弱起的概念
虽然不能称《天空之城》第2份乐谱的第一小节为弱起小节,但可以称第二份乐谱第一小节中的67为弱起/弱起旋律/旋律的弱起
如下图:

弱起和小节可以是不相关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一首音乐可以有多处弱起现象(旋律从非强拍开始的现象)如下图:

而弱起小节,落脚点在小节,仅仅指代那个不完整的小节。
②弱起小节从短音符开始
思考问题:为什么要把67放在弱拍,而不能把它作为强拍,
即把整首音乐往后移动一拍,变成下图第二种的强弱关系呢?

前面的章节讲述过,强拍和弱拍的差别不只是声音音量的大小,有时,强拍音量反而比弱拍小。因为判断强拍弱拍,应根据具体的音乐分析
除了最简单的音量大小,前面判断强拍弱拍的其它规律,还有以下几点;

根据图中第1条来看《天空之城》的片段乐谱,试着唱出这段旋律,找出乐谱中的长音符、稳定音。

上图黄色框标记的音即是较长音,空白的音则是较短音。
我们可以知道黄框里的1765是较长的音,因此它们是强拍。
才符合第1条长音符从强拍出发的逻辑。
而下面一行的强弱关系标记长音符从弱拍出发,则不符合规律第1条长音符通常处于强拍的逻辑。
67是短音符,这就是所说的弱起小节从短音符开始的特点。
*③弱起小节从不需要配和声的地方开始
标星号的地方暂时只做拓展了解,看不懂可以跳过。
如下图天空之城加上和声和弦后,变成了两行谱同时奏响。

图中第2行用颜色标记的4个部分是4个不同的和弦,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和弦出现或改变的位置也是在第1行ⅰ765这几个长音符出现的时候;也就是说弹奏钢琴时,第1个和弦一定是在ⅰ的位置出现
最前面的两个67是不用配和弦的,因为配了就不是天空之城的感觉了。
配和弦的具体原理在后面讲解,这里只初步了解不做赘述。
如果非要把67作为强拍来写乐谱,就变成了下图

下面一排小节线,把每一个和弦带来的不同感觉都切割开了,就导致了每一次旋律的长音符以及和弦出来的时候都在“弱拍”上,并且和弦跨越了小节线,还要用延音线将其进行连接,这是很违背音乐逻辑的。
*总结一下出现弱起小节的原因:
强拍经常要作为和弦出现和变化的地方,这样才能增强和弦变化带来的不同情绪,而弱拍却很难做到。所以有些音乐的旋律若一开始不需要配和弦,就会把最开始的旋律往前挪到弱起小节,让和弦在强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