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这句话是出自于《论语·子路》。通常我们会理解为“善人教导训练百姓七年时间,就可以叫他们去作战了。”可事实是这样的吗,那么如果百姓他不愿意参加还要强迫他吗。如果非要让他参加的话还是善人吗?Nope!
我们通常翻译的是戎是打仗,战争的意思,善是善良的意思,即是即将,马上的意思。所以会理解成“善人教导训练百姓七年时间,就可以叫他们去作战了。”如果把戎理解成战争,打仗的意思那么这句话就基本上没有对的希望了。朱熹也都理解错了。你们可以想想,如果孔子把“戎”理解成打仗的意思,那么孔子岂不是等于一个好战分子啦?!而且这么说的话那么孔子就是让老百姓当炮灰了,更不是了。孔子这个圣人怎可能让人民当炮灰?
现在让我们来看最关键的一个字,“戎”。戎,现在基本上都是指什么打仗啊,战争啊,因为大多数文言文都是把戎写成战争。但是呢,这里不是。这里被是指未开化,文明程度较低的人,或者民族和国家。即呢,就是融化,同化,同若即若离的即。这样子呢,我来们就可以吧即戎理解了,就是融化,同化那写文明程度比较低的人、民族和国家。善人,这里不是指善良的人,这里是以动词形式来写的。这里的善是指使人善。具体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环境,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让人民富足、立足。再来看看“教民”。教民千万不要理解成教育人民,是使人教。让人民达到一种文明状态。哎,感觉就出来了。再来看看“七年”。这里的七年就是指数年,很久的意思。再来看看亦可,就是也可以的意思。以呢就是以之的意思。那么“以之”的“之”又是啥子呢,就是人民的意思。这样子的话所有字都翻译了。奥对了,咱们的“矣”字还没说呢。其实就是语气词。最后再说一下,“善人”和“教民”的最终目的是“即戎”。其实呢,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里改于一下,改成“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然后把译文说一下:孔子说:“在物质改善人民的生活,让人民安足富足,达到一种文明的状态,这样,假以时日,最终形成强大的文明力量。就可以同化那些未被开化的,文明程度较低的人、民族和国家,实现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