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PS5销量登顶,但索尼的前景依旧不乐观

作者:安田秀树 (东洋证券分析师) 发表日期:2023/5/1 出处:gamesindustry 翻译:云技术
这个月先聊聊PS5的话题。NPD报告显示,PS5在美国2月和3月的销量似乎都破了纪录。另外从Fami通的数据来看,PS5在日本2月份的销量也突破36万台。历时2年之久,PS5的销量终于追上了生涯晚期的Switch——后者已发售6年,巅峰期已过。
店铺的长期缺货造成了PS5高人气的假象。下图是发售150周间的销量图表,从走势中可以看出,PS2后的历代主机都在重复世嘉DC的老路。

PS5在2023年2月的销量确实不错,但增幅还是低于PS2和Switch的年底促销时期。
无论是首年还是次年,Switch在12月的单月销量都达到了100万台以上。相比之下,PS5在2月售出的36万台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老实说,年底促销时期的需求与平时差别并不大,只是被很多业内人士先入为主的放大了。
只看数据的话,年底促销期间的Switch销量确实比平日高了近4倍。但需求一直存在,店铺里的Switch无论何时都处于长期缺货状态。年末的供货改善让店铺里突然有了现货,所以销量一下子就上来了。玩家的需求一直都有,只是没有销量报表上表现的那么夸张。所以我经常说,游戏业界是一个充满迷信的地方。
好吧,言归正传。
笔者一直是“外形假说”理论的忠实拥趸,认为人类是通过视觉信息决定购买行为的。该理论同样适用于这次的情况:大多数人只凭着实体店和网上是否有现货来判断产品畅销与否。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PS5的供货量低于PS3、PS4、PS Vita这些本世纪的机型,只是店里的长期缺货给人一种畅销的错觉。虽然PS5通过改善供货情况使销量超过了PS4,但与PS2和Switch的差距还是很大。
PS2和Switch的销量在上市第3年后都得到大幅增长,PS5想在日本市场超过它们看来是没戏了,最多只能超一下PS4。由此可见,索尼从一开始就弄错了竞争对象。

由于实体店里的PS5终于到货,之前一直没买到机子的玩家终于出手,整个2月都维持在9万台以上的销量水平。当时的社交平台(SNS)上随处可见玩家分享的购买记录。
索尼集团认为,近两年PS5在国内的销售颓势是因为“产能不足”所致,但市场本来就有各种不确定性,没能提前做好规划就是最大的失误。同样的情况,任天堂的反应就迅速多了。
在PS5刚推出时,索尼的高层们一定是满心期待的,毕竟高性能的主机为玩家们带来了非凡的游戏体验,然而他们却迟迟没有收获日本玩家们的赞誉,心理上的落差不言而喻。玩家群体这些年来一直在动态变化,而SIE乃至索尼集团似乎都没有很好的方案来应对这一变化。
索尼倚仗着产品过硬的质量,先入为主的认为PlayStaion系列会畅销,这也是索尼市场营销一元化的老毛病。State of Play(索尼的游戏发布会)采用全球统一的宣传片,给人的感觉就是索尼对于”地域性”的不重视。现在看来,日本和其他地区似乎已经被美国总部的做事方式绑架了。
SIE(索尼集团位于美国的游戏事业总部)似乎认为“不识货是用户自身的问题”。如果不消除这一误解,索尼在日本的销售就永远不会成功。
回到图表上来。吉姆·瑞恩表示PS5未来出货量将超过PS4,目前日本和美国市场似乎实现了这一目标。考虑到日本有相当一部分机器流出到了海外,国内的实际销售情况其实是不如PS4的。
退一步讲,就算上述销量全部都来自日本,在笔者写这篇文章时(4月25日),PS5的累计销量还不到330万台。而同一时期的Switch则卖出了830万台,可见日本对于PS5的需求已经开始变弱。
PS5在美国固然畅销,但SIE总部却迟迟没有发布实销量超过PS4的官方通告,这说明其他地区的销量似乎还没能超过PS4。
最后聊一下4月大热的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
虽然该片早期的影评人口碑不算太好,但从首周票房预期大幅上调的新闻中,也能感受到电影的人气之高。
该片4月10日的票房收入已超过500亿日元,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市场大受欢迎。笔者执笔之时,票房即将突破1000亿日元。
这让我想起了《刺猬索尼克》的电影。该片在影评家中的口碑很一般,却凭借影迷的好评而票房大卖。那些专程去看电影的人想必都知道电影改编自游戏,能否很好的还原游戏才是他们的评价标准。反之,影评家的评分则基于电影主题和视觉效果等一系列严格的评价体系。任天堂的宫本茂先生还透露了电影火爆的另一个原因,他说:媒体的差评也为用户间提供了丰富的话题。
此外,Metacritic上的索尼克和宝可梦游戏也经常出现”媒体评分低,用户得分高“的情况,只是这次恰好发生在了电影上。
马力欧电影的火爆,不禁让人联想到2016年发行的游戏宝可梦GO。这款游戏的售前的评价也不高,直到7月11日突然热度飙升,在全球迅速掀起了热潮。同样,《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也受到了影评人的冷遇,在票房预测的相关新闻出现之后才开始变得火爆。随着票房的步步高升,媒体的曝光量也在不断增加,电影的热度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对此,任天堂的说法是:公司在2015年时曾一度业绩低迷,当时的岩田聪社长对公司的IP战略及时进行了强化,他希望通过增加曝光度来促成收益的多样化,从而使公司业绩趋于稳定。
此后又过了将近十年,岩田先生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通过媒体的自发报道形成“向上的积极螺旋”,使任天堂IP乃至整个公司的知名度都得到了提升。
笔者撰稿之时,电影在日本还未正式上映,但宣传语中已有“北美人气爆表”这样的关键词了。美国积累的高人气会给日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下期连载中将会揭晓。
(原标题:日本市場の将来に悲観的?~低すぎるソニーグループの成功ハード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