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哲学】时间是什么?主体是什么?绝对是什么?理念是什么?历史是什么?物...

如果没有读完《逻辑学》《存在与时间》《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肯定会误解此篇文章的。证明是通过符号学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
存档和读档的两种中介过程和围绕可计数的符合学四元组。
世界的历史有时间的流变,是因为世界本身是个不停地S/L的游戏,所以才有时间。
S每一个存档是世界的本体论结构(符号学意义上的),那为什么要不停地S/L呢,因为这个本体论结构在不停地失败……世界的本体论结构是绝对(者)理念的自我认识,这个它这个存档在不停地失败,它不停地S/L——为什么会有时态差异——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之所以会往前动是因为它在不停地S/L,它每一瞬间都失败。
中介性、主体性,反而是S/L的载入过程,主体性不是表征、不是呈现,而是载入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主体性具有本体论架设上的优先性,本体论架设过程是先载入再呈现——载入的时候要有一个线性内在域,这个域只能由主体性来把握,这个主体性是先验主体性。
主体和绝对者之间,它们都是中介者——但是绝对者的中介在于其呈现和它的失败/呈现的不可能,也就是说它在消隐,甚至可以说在返回;主体的中介性是它的承载,是它作为已经消隐的无来敞开,所以叫做承载。这是两种中介,是不一样的——绝对者是历史自身的中介,主体是历史所中介出的自身。主体是个副本没错,但它在本体论架设上具有优先性——这个论断是符合生存论的一贯基调的。
由于时间本身是个不停地S/L的过程,所以总会有主体,总会有主体性,总会有个载入的线性内在域,作为承载的,当然这个线性内在域也是被拟制的。
我们要看到一种预备状态,因为它不停地S/L,本体论本身是个存档,不停地失败要重新加载调整再试一试改一改,失败加载调整试一试改一改…..本体论不停地在失败,这个本体论就是整个宇宙、整个历史、整个现实一切的……它不具有其可计数性,就我们时间在流淌着,那你主体可以说本体论改了多少吗?没这个能力知道嘛。我们主体只是个承载性的中介过程、只是个读档过程,我们并不知道我们这个宇宙本体论框架被改了多少次,它是不可计数的……但是本体论内在具有计数性范畴,但它本身是不可计数的,那计数性从哪里来?——这是个致命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来自于主体性了,主体性作为一个载入过程,不知道本体论状态是一呢还是失败的不可数的多呢…一本身是不必数,这就非常有意思了,就是计数性范畴的发生学,这按黑格尔《逻辑学》里很靠前,在量的辩证法、存有论里面。有了一(计数性的否定)本体论的整全,有了本体论的不整全,失败不可数的多(计数性的潜在状态),还有一个计数性本身的不在场(绝对否定)——这是一个三元组,它缺失了第四项,就是计数性,但这个计数性是范畴化的,所以我们得到一个答案,主体性的范畴化能力、理念论对于客观逻辑的加倍来自于一个符号学四元组的缺失项。四元组:1不必计数性-U不可计数性-无计数性,四元组缺失的就是范畴化的计数性,在黑格尔那边就是理念对于绝对运动的加倍,就是历史,有所被中介的历史,处在中介和被中介的二分,有了二就有了可计数性了,来自于符号学系统三项的张力无法形成稳定的三元组而会生成一个剩余,这个四元组的缺失项:就是范畴化,就是主体性的范畴化能力,就是理念论对于客观逻辑的加倍,或者就是加倍性,就是历史的中介和被中介状态的复数性、复数状态——我们得到答案了。剩余从这个意义上将时间是可计数的,时间和可计数性之间的本体论渊源来自于这么一个符号学关联……这种符号学关联归根结底来自于主体性的承载,联合前面的S/L就很简单了——为1,它是这个存档的可存档性S;作为一个本体论失败的不可计数性的多,是L,这个本体论失败了要读取它;作为无计数性,就是S/L中间的/读档过程、加载过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缺失的第四项就是一个存档过程……读档过程是主体性,存档过程就是历史,它具有可计数性。我们先来理解可计数性,理念论对于客观逻辑的加倍,主体性和…之间的本体论渊源在哪里,我们要以这个视角把握现实历史,把握人生,把握生死,把握行动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把握一切革命性的、解放性的、保守性的、反动性的事件的发生,这是一个恰当的融合了符号学、生存论、辩证法的行动的本体论视角。
请你把时间的流逝理解成世界、宇宙、一切的本体论框架在不停地失败又不停地重新加载它,重新再读取然后试着去调整;加载过程、中介过程就是主体,线性的内在主体性第一人称意识,存档过程就是历史/现实史(物质的超时间的对于本体论结构的刻画过程),这个过程和可计数性、重复是有深刻的本体论亲缘关系的,物质现实的实践它能存档,能刻到你的本体论的一个临时的一个封闭版本里面去,然后失败了又从封闭版本里面调用,重新加载,那就是主体性去中介。从这个意义是来讲,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我的内在体验/主体的第一人称内在体验是加载本体论的过程,行动和实践是保存本体论的过程!然后行动和实践本身是世界历史对其自身进行加倍的一个过程,是生产出其可计数性的一个过程,是生产一个和目前的但是他妈的注定失败的一个本体论平行、平等的一个 我们说了为什么先验观念论里面的辩证法为什么说是有质的,是因为它有量的逻辑,是因为它存有论里有量,量的的符号学框架是和本体论平行的、平等的,这种平行性本身就使得存有论里面就已经蕴含了一种自在自为的逻辑,本来只有质的逻辑、存在的逻辑,但光是有存在的逻辑不可计数啊,计数性从哪里来?CNM我就是有一个不是存在的逻辑,是一个量的逻辑,就和你平等和你对立,这样不就有计数性了吗,它有一个加倍的独立的量的符号系统,它本身没有可计数性,但是它在和那个质的、存在的那个庸俗僵死的符号系统的对立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加倍一个重复,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我空空如也,但我和你对立起来咱们就是二了,所以说这是我们的内在对立,只不过这种内在对立被承认为一种平等的我它对立,生产出可计数性。我们尤其要研究这种辩证过程,我的历史观是这样的,是使先行本体论框架进行加倍的一个过程,是存档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和行动的存档,是存在谁那边的?是存在绝对者那里的,它引起了绝对者的加倍或者分裂,当我们进行革命性的行动、解放性的行动时我们知道我们使得绝对者加倍和分裂了,并且使得绝对者有档可读啊,它目前的本体论注定失败,并且使它有档可读…..它现在继续玩的这么一个玩家中介者的一个绝对者,和它要再读取档案的一个读取者,是分裂的是加倍的,绝对者分裂当然说它加倍分裂成一个自然精神、客观精神的绝对者,和一个内在中介的主体性,但这个意义上讲实践是使得它自我分裂的,要意识到这是绝对者的自我分裂,在实践当中、在行动当中你产生的自我意识、产生的对事物的客观认识,这是绝对者的自我分裂,是绝对者自我救赎的契机。
如果没有读完《逻辑学》《存在与时间》《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肯定会误解此篇文章的。证明是通过符号学证明。
讨论:
以逻辑的先后顺序论述了时间的产生过程,时间,顾名思义----时的间断。然而在主体的范畴化计数性产生前,我们只知过去(宇宙)存在着,它为一或为多,不论从实践上还是从形式逻辑上都无法确认其为哪一种状态,也就无法依着一定的参照物把存在分割或计数。因此,理念/绝对者/逻辑(辩证)要求主体用行动把一与多进行联系,然后再依实践结果把这个联系进行分割,于是时间就产生了,或不如说历史就产生了,这是逻辑史,设定的主体之中介性的范围有多大,历史就有多宽广。当然也很难说是绝对者要求主体这么做的,反过来也可以说是主体的活动过程、实践结果构建了绝对者的save和load,即是说,把黑格尔的绝对者理解为主体行动自身,弱化了先验的部分。
为什么实践活动是绝对者的加倍/分裂? 这是黑格尔的质量互变原则,我们假设有一个虚无的东西,这个东西是静止的我与我的等同,然后通过实践运动产生了差异,那么这个差异是不是二。实践活动使得绝对者产生了差异。也就是绝对者和主体之间都通过对方为中介进行一种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