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文稿 | 外国小说知识点(《老人与海》第四课时)
冰山理论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的叙事极为收敛、简洁,甚至砍掉那些具有修饰意义和褒贬色彩的形容词,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2020全国Ⅰ卷文学类阅读第9题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答案:
【答案】9.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高考外国小说知识梳理
刘阳阳整理
一、叙述
1.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和“有限视角(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两种。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无优劣之分,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也可能有视角的转换(鲁迅《祝福》)。
2.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3.意识流
意识流是西方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意识流叙述打破了传统的因果关联的叙述,用人物的意识流动,如回忆、梦幻、感受、联想、情绪、心理独白等来组合作品。内心独白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4.冰山理论
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冰山理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二是叙述者的不动声色,即“静”。
5.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二、场景
1.场景
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场景即“场面描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场景有大场景和小场景之分,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
2.把握场景的功能
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
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
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
④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之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⑤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⑥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3.风景的意义
①作为背景出现的风景,往往对事件起着相应的衬托作用。
②风景也可作为幕间音乐,起过渡和调整节奏、舒缓情绪的作用。
③风景还有营造氛围、孕育美感和给人以精神启示等作用。
三、主题
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以主题不同划分小说类型:思想小说、故事性小说。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如何把握小说相对合理而复杂多义的主题而不至于被认为是误读呢?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人物
1.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住住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现实中人类的多维性构成了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在那些深刻的文学作品里,更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飘》中的斯佳丽/斯嘉丽
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扁形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突出、鲜明。“扁平人物”的单调虽然乏味,但在讽刺性小说中,却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变色龙》(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中的奥楚蔑洛夫。
五、情节
1. 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2. 小说情节安排常见的技巧:
①注重节奏。
②突转:突然转折。
③悬念。
④巧合。
⑤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⑥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六、结构
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牲畜林》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半张纸》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墙上的斑点》
七、情感
悲悯情怀——最高尚的情感。
第八单元:虚构
1.“虚构”的意义: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2.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
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
3. 小说中的真实:
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
虚构的几种情况:
⑴煞有介事博尔赫斯《沙之书》
⑵老实承认自己的小说就是虚构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⑶信不信由你卡夫卡《变形记》
补充知识
虚构手法: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依据生活逻辑,通过想象和撮合,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非存在,在又在情理中的人生图画。
荒诞手法:西方文学中表现主义文学流派,主张用主观感受的真实去代替客观存在的真实。在艺术表现上则任意扭曲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用来强化和外化主观的思想感情,或者采用象征的手法用以表现某种抽象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