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遍栽桃李树,广育栋梁材:国家文物局2017年考古勘探培训班

2022-09-27 07:32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2017年9月17日至9月23日,本人代表渭南市博物馆考古勘探部,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2017年考古勘探培训班。在过去的七天里,我不仅领略到多位考古大家的风采,而且结识了100位来自全国各地考古单位的同仁们,可谓收获满满,让人永远难忘——





9月12日下午18点13分,我收到考古勘探培训班负责人,丁树剑老师发来的短信:“恭喜您被本次培训班录取!”当时,我和同事正在渭南的田野中跑调查,看到这条短信之后,心中立马激动不已。随后的五天里,我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一段难忘的时光——

 

917

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9点,来自全国各地考古单位的学员们,陆续前往西安的止园饭店报到。下午1点左右,本人从咸阳市出发,1个小时后赶到西安的止园饭店,领取培训的相关材料,包括学员证、学员手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和《考古勘探工作规程(试行)》等,以及餐券和420块钱的餐费。






 

我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博物馆的包海平大哥一起住在519房间,他为人低调,不抽烟喝酒,乃我喜欢的舍友类型。止园饭店紧邻莲湖公园和回民街,清晨可以前往公园跑步,夜晚可以去回民街吃饭,可谓学习和娱乐两不误!


918

早上8点半,开班典礼在止园饭店的会议厅举行,这是我第一次代表渭南市博物馆参加活动,所以心里还挺激动的。崔越老师主持典礼,并介绍出席开班仪式的领导老师,以及本次培训班的教学内容。




 

随后,来自福建博物院的林博大哥代表全体学员讲话,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的孙秉君院长致辞,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的张凌处长讲话。最后,全体老师和学员们在室外合影留念——




 

简短的开班典礼之后,就进入理论课的学习。上午9点半至11点半,来自国家文物局的张凌老师,讲授了《新时期考古发掘的成绩和状态》;下午2点半至5点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王学荣老师,讲授了《考古勘探工作规程》。 

第一天学习之余,我带领来自外地的考古同仁们,参观了旁边的杨虎城纪念馆,品尝了西安的风味小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来西安!






 

919

上午,来自北京大学的雷兴山老师,为我们讲授了《田野考古勘探的理念和方法》,分享了他在周原考古的难忘经历,表达出自己对考古勘探的一些看法,高屋建瓴,令人敬仰。




 

下课之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和雷老师合影,我也积极地参与其中。没想到正在合影的时候,雷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刚一说出来,他就说道:“你在江湖上,比我名气大,你发的一些东西,我看过……”我瞬间觉得不好意思了!




 

下午,来自北京大学的张海老师讲授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张老师年轻有为,讲课也很卖力。起初宏观讲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的时候,我还很感兴趣,听得也比较认真;但是,后来具体介绍田野考古钻探和数字化平台时,我觉得自己根本没听懂,还差一点儿睡着了!


920

进入培训的第三天,已经开始习惯了。每天上午8点半至11点半,下午2点半至5点半,一天两堂3小时的大课,仿佛又回到学生时代,让人倍感亲切。 

这一天,上午是来自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的魏兴涛老师讲授《考古勘探记录规范》,下午是来自西北大学的梁云老师讲授《追寻张骞的足迹——中亚西天山考古工作进展与收获》,分享了自己在中亚考古的经历和发现。






 

连续学习三天,一口气上了六堂大课,所以今天我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简短的外出活动:骑着新注册的小黄车,围绕北门旁边的城墙转了一圈,参观了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大楼,以及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921

理论课的最后一天,上午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王占奎老师,讲授了《大遗址考古勘探的方法和实践》,精彩段子不断,引发笑声不绝。

他反复强调,在考古现场,一定要记住观察“当无而有当有而无”的现象,也就是说:原本应该有的东西,如果没有的话,一定有问题;原本应该没有的东西,如果出现的话,也一定有问题!




 

即将下课时,有学生举手发言,问道:“上回雷老师说,您去山西某工地参观,摸了一下某件未出土青铜器,结果竟然变成陶器,这件事儿是不是真的?”

王老师的回答,值得我们学习,他说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你说的很对,确实有这样的事儿;但是,从逻辑的角度来看,你说的这件事儿,因果关系是错的!”


下午,来自山东大学的方辉老师,讲授了《区域系统调查的技术方法和实践》。前一个多小时,讲区域系统调查的基本概念和二战后欧美考古学的转向,以及我国聚落考古简史的时候,我听得如痴如醉,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但是,后一个多小时,讲鲁东南区域系统调查的时候,我睡了好几觉,实在撑不住了!






 

922

正式培训的最后一天,我们的实践课安排在澄城县的刘家洼遗址。非常巧,这不仅是我们渭南的管辖范围,而且也是我师兄负责的工地,所以一整天我都是得意洋洋的! 

上午8点半从西安出发,中午在澄城县简单吃过午饭之后,我们就直奔刘家洼考古工地,拜访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博物馆、澄城县良周文管所联合组建的考古队。在孙战伟师兄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正在发掘的两座中字形大墓,以及周围众多的陪葬墓。






 

随后,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高级技工赵福康老师,向我们讲授了洛阳铲使用方法,并且教我们如何辨认土壤的性质,让每一名学员都体验了一下。另外,我第一次见到一种叫“探签”的铁棍,通过它可以感知地下土壤的硬度,从而辨认下方是否有遗迹存在。






 

最后,我们前往位于良周村的考古队驻地,欣赏了新出土的青铜重器,包括鼎、壶、盘匜等,以及采集的各类陶片。刘家洼周代墓地与曾经发现的梁代村墓地非常相似,今后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关注,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一片土地的历史。

实践学习结束之后,我们前往旁边的尧头窑遗址继续参观,这里分布着元、明、清、民国时期的众多古窑,以及上百座古代的民居建筑。如今,此地正在开发建设之中,停车场、游客中心、餐饮区和博物馆,都在热火朝天的修建之中。未来,尧头窑一定会成为澄城县的名片!






  

923 

早上8点半,考古勘探培训班的毕业典礼举行,我们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结业留念牌和结业证书。为期七天的培训即将结束,感谢国家文物局的培养,感谢陕西保护专修学院的支持,感谢100位来自全国各地考古同仁们的陪伴。尤其要感谢崔越老师和丁树剑老师,他们的认真负责和辛勤组织,让整个培训活动有条不紊。未来,我们再见!




崔越老师




丁树剑老师


















遍栽桃李树,广育栋梁材:国家文物局2017年考古勘探培训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