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厘金问题与“洋药”生产问题

2023-04-23 13:42 作者:北大历史丁国宗  | 我要投稿

答网友问:

同志们好!有同志耐心地问我:

厘金属于地方督抚的小金库,不应该纳入国库计算。

鸦片生产在咸丰朝出现了逆转,土产鸦片超越了外来鸦片(即所谓的“洋药”)。

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厘金的创办确实属于地方督抚发起的,这一点周育民老师已有详细讨论。

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

但是子口税的征收,事实上将厘金的一大部分转移到了中央政府手中。

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

这就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员围绕商业税进行的斗争,双方各分得了一部分。地方督抚得以借助这批钱创办工厂、建立军队乃至中饱私囊;中央政府同样借助另一部分补充财政,更新中央军事武装,购买枪炮武器乃至准备建立新式舰队。但是太平天国属于双方共同的敌人,而且中央政府毕竟是朝廷,有着天然的正统力量,更是直接能与外国政府打交道,所以它很容易占据上风。一旦太平军被镇压下去,清廷中央有的是办法整治下面的地方派。曾国藩作为当时最强的地方派,依然在晚年被整治得极为难受,此为一例。

关于土产鸦片,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已经大量在国内生产。原因无他,就是暴利。百十倍的利润让任何农作物生产都丧失了必要性,因此土产鸦片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最终导致了土产鸦片战胜外来鸦片这一结果。

但是咸丰朝远不是这个此消彼长的关节点。对此清华大学的仲伟民教授在其名著《茶叶与鸦片》有着精彩的论述。

显而易见,外来鸦片的进口直到1879年才出现了衰弱,在此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1879年已经是光绪五年了。莫说咸丰帝,连咸丰帝的儿子同治帝也龙驭上宾了。

仲伟民:《茶叶与鸦片》

显然,1880年是土产与进口的逆转点,咸丰朝是外来“洋药”疯狂出口的时期。

大体情况如此,我想同志们必然更能了解情况。

但是,上个视频由于被网友疯狂催促,我经过一整天的写作读书后,未能来得及核查我的笔记以及诸多书籍,的确在一个地方出现了不准确的问题。

那就是清朝财政的结构。

清朝财政原本的支柱是土地税、盐税和杂税。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的财政规模达到了8000万两,但是它的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传统的田赋占据百分之40;厘金关税一共是百分之40;盐税和杂税各占据百分之10。因此视频当中所说的比重是不准确的,特此更正。

这也说明,无论记忆力有多好,仍然需要反复检验核对才能下定结论!

厘金问题与“洋药”生产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