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哪里来?——以地理的视角

这里是中国,它的土地如此广袤,足以容纳面积高达566万平方公里的山地和高原,长度超过150万公里的江河,以及48571条冰川和24880个湖泊。它的景观如此丰富,世界上最密集的高山峡谷区在这里,(横断山脉)世界上最壮观的喀斯特地貌在这里(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上最大 最厚 最连续的黄土覆盖同样在这里。这里,是祖祖辈辈中国人的家园,那么,是什么创造了我们如此独特的家园?
中国究竟从何而来?如果你也有此疑问,在接下来的视频里我们会尝试以一个行星尺度的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此时你会发现问题的答案并不在那些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繁华都市,而在这颗星球上最突出的一块高地——青藏高原。
大约6500万年前,一路向北漂移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迎面相撞。这次碰撞速度之快能量之大引发了规模空前的地表隆起,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青藏高原。它是地球上最高,最厚,最年轻的高原,甚至可与地球南北极比肩,人称“第三极”。
高原之上一列列超级山脉绵延千里,长约740公里的念青唐古拉山脉,长约840公里的祁连山脉,一及七条山脉南北纵列如同大地“褶皱”般的横断山脉等等每一个都是声名显赫。而蜿蜒超过2400公里的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其长度更是相当于北京到海南的直线距离。
山脉之上一座座雪峰巍然耸立,云南最高峰卡瓦格博峰,四川最高峰贡嘎山,新疆最高峰乔戈里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等等,地球上全部的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尽的5000米级6000米级山峰统统居于这片土地。
不仅如此,这场碰撞的洪荒之力同时向外围传导,让此前已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区域进一步抬升。包括今天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
最终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从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海拔>4000m)到第二阶梯上众多的高原与盆地(海拔1000-2000m)再到第三季阶梯上的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等。(海拔<500m)
但大碰撞的塑造并不止于此。他创造出的青藏高原还将彻底改变中国这片土地原本的“命运”。
北纬30°线,在它附近从北非到西亚大面积的干旱地带几乎连成一片。这是因为如果不考虑地形等因素,接近地面的地球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它的控制下,北纬30°附近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而气流下沉温度升高水气则更不宜凝结,因此难以形成降雨。
不过在中国南方,“意外”却出现了。此时的北纬30°附近不再是戈壁大漠二十“烟雨江南”。究竟是什么力量,竟能颠覆行星风系,答案便在青藏高原。
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能比平原地区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尤其在夏季地表吸收的能量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令其受热上升从而导致地面气压不断降低。不得不“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于是,一座规模巨大的“高原抽风机”就此诞生。他的力量之强大足以大大增强来自印度洋的南亚季风荷兰自太平洋的东亚季风。
尤其是有东亚季风带来的丰沛水汽,彻底击退了行星风系对中国南方的控制。让这里从此摆脱干旱从此山水宜人,才有了今天文化繁盛经济发达的模样。
但大自然总是追求平衡。由于青藏高原对印度洋水汽的阻挡,让本就因地处内陆而春风不度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形成大面积的戈壁沙漠。每逢冬季,强筋的西风又吹起这些戈壁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直至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
最终以全球70%以上的黄土对基础厚达400米的黄土高原。到这里中国的其后格局就此奠定,三大自然区全部形成。

不过这还不是全部,还有一种地理格局也将银青藏高原的诞生而重塑。
亚洲水塔
此时在你眼前的是由积雪不断压实结晶形成的7万多条冰川。其面积之广阔远超两个台湾岛(面积约83000km²)。此外还有有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共同补给形成的1000多个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以及不计其数交织密布的河流。即便放眼全球我们也在难在中低纬度地区找到规模如此庞大的冰川覆盖,也再难找到还把如此高耸数量如此众多的高原湖泊群。而正是这些冰川湖泊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让让青藏高原化身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闸门打开,一种大江大河便以高屋建瓴之势倾泻而下向四周奔流。

在中国东部长约5464千米的黄河 6397千米的长江源于出摧残的华夏文明。在中国西北部黑河塔里木河等在浩瀚的戈壁沙漠中滋润出一片片绿洲。而在中国西南部雅鲁藏布江,澜沧江 怒江 印度和等则是一路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