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辟谣丨反驳任天堂相关谣言

2022-12-03 20:02 作者:justacloudway  | 我要投稿

接上专栏,本专栏只是对上专栏的补充。

11、有关捉鬼敢死队/捉猴啦

以下是宫本茂被采访时说的话:

我的确是《捉鬼敢死队》的影迷,但这并不是《暗月》的灵感来源。事实上,当我们开发这款游戏时,兼顾了整个团队倾心创作。尽管游戏形式并不是我们独创的,但我们努力做出出色的游戏,而不是让玩家去作我们抄袭的假设。

这部电影确实给了宫本茂灵感,但是游戏玩法、剧情、音乐等各方面全都是原创的。

马里奥银河抄袭捉猴啦,这件事纯粹是误传,而且原论坛版主早在20年就已经删文并在微博道歉了。

当时“Trapped in Space”的图拿的都是哔波猴终极热战和百万猴军的宣传图,还有同人的标题,“捉猴4”logo也是拿海外3代logoP过的,改个数字就完事了。版主也在微博说明过原因了,纯粹是误传。

还有,这种言论是不是有点搞笑了,做出来的游戏把没做出来的游戏抄了,那我建议再多做几个半成品,供人抄袭。

12、林克“抄袭”彼得潘。

彼得潘不是迪士尼的角色,而是一百年前苏格兰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创作的长篇小说里的主人公。彼得潘的故事在欧洲家喻户晓,你可以给他理解为欧洲的孙悟空,迪士尼拍动画片,就跟上海美术厂拍美猴王的大闹天宫一样。如果迪士尼改编过就是迪士尼的角色,那花木兰也是美国人了。

《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1904)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貝瑞(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最為著名的劇作,而《彼得潘與溫蒂》(Peter Pan and Wendy)是他1911年將其小說化的小說題目。二者皆講述了彼得潘,一個會飛卻拒絕長大的頑皮男孩在夢幻島(Neverland)與溫蒂以及她的弟弟們的所遭遇到的各種歷險故事。

彼得潘的劇作於1904年12月27日在倫敦首演,由Nina Boucicault領銜主演。1905年於百老匯上演,主演為莫德·亞當斯。不久後由瑪麗蓮·米勒和伊娃·列·高麗安參與演出的無聲電影於1924年上映。此後這部劇作曾被改編為音樂劇,電視節目以及兩部有聲電影——其中1953年的電影是由迪士尼出品的標準長度的動畫電影,另一部則是2003年的英國電影,以其華麗的場景及特效著稱。彼得潘的舞台劇在英格蘭是以其最初的形式每年上演。而美國上演的則是1954年的音樂劇版本,此版本因在電視上播出而流行。

小說於1911年首次發行。原版書包括由藝術家F. D. Bedford所繪製的一幅卷首插圖以及11幅黑白插圖。如今小說出版多冠以《彼得潘與溫蒂》之名,或僅僅是叫做Peter Pan。


1929年貝里將彼得潘作品的著作權捐贈給了倫敦的一間兒童醫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希望能將賺得的版稅用來救助兒童。然而這也使得彼得潘的版權問題複雜化。

林克的形象设计灵感确实是来自欧洲童话彼得潘,这是任天堂官方公布过的。可以说是宫本茂对故事中形象的想象,迪士尼不也是对原文的想象吗?

彼得潘的故事在欧洲风靡了一百年,以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作为原型创作人物你觉得很罕见吗?如果这个算抄袭,那鸟山明应该跪在吴承恩墓前谢罪了。

彼得潘身穿绿袍的形象也是在小说中确定的而不是迪士尼原创的,说白了不论林克还是迪士尼版彼得潘都是在原著小说的描绘基础上二次创造出来的角色形象。

另外,根据美国版权法,在1923年1月1日之前出版的作品不受版权保护,都会变成公有领域的作品。

————

https://zh.m.wikipedia.org/zh-mo/著作權年限延長法案

13、任天堂成员团建jgss?

在如今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很多新闻只要有噱头,也不会去考究真实性。

首先creatures并不是任天堂旗下的公司,所以cbjgss纯粹是creatures公司的行为,不仅和任天堂无关,和GF、TPC也都是独立的,扯不上关系。

创立时间:1995 年 11 月 8 日

公司地点:日本东京

社长:田中弘和

创始人:石原恒和

代表作品:《宝可梦》游戏系列、《地球冒险》系列、《宝可梦》集换式卡牌游戏(PTCG)

原本是由石原恒和退职任天堂后创立的私人公司,后来逐渐独立。目前正在参与《宝可梦》系列的卡牌游戏、玩具与电子游戏的制作。尽管 Creatures 并不属于任天堂,但是后者依然会在相关活动中向前者提供支持。(下图为官网截图)

creatures和任天堂互相无隶属、控股关系。但合作很密切,类似的还有Alpha Dream、Camelot、Good-Feel等公司。其中:

1)一家公司曾为另一家公司开发过软件(主要做建模之类工作)

2)两家公司同时是第三家公司公司(The Pokemon Company)的大股东

在这种情况下,一家公司去cbjgss,另一家公司要被网友怎么样呢?让人感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按照这种逻辑,各大银行怎么办?国内外各种投资各种持股。只要一同投资一家公司就承担连带责任的话,各家银行估计得和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其他商业实体有着这种“姻亲”关系。天天得被拉横幅了吧。

14、育碧ceo说

(爬塔开地图我上个专栏已经提到过了)育碧在开放世界玩法的创新和推广上确实功不可没,但媒体对旷野之息的评价是“对育碧清单式开放世界的一次革命”,总不能是是反面教材吧?

该专栏里面也有育碧对塞尔达传说的评价:“我们(育碧)通过了解任天堂的做法,来了解如何制作游戏。”

对了,旷野之息的塔,其实是从日本江之岛取材的,小岛上有瞭望塔。江之岛上面的江岛神社,社纹都跟塞尔达三角之力一样。

日本游戏,从日本地理文化取材应该没有问题吧。

旷野之息从江之岛取材的东西,包括绳纹文化 vs 希卡族文化、瞭望塔 vs 希卡塔、江岛神社社纹 vs 三角之力标志、龙与女神的传说、石龙雕像、女神&恶魔雕像 vs 出土绳纹文物。

15、林克时间和魔女时间

猎天使魔女都成了任天堂独占了,其实没什么可多说的。

https://b23.tv/S0aVo5m

开发猎天使魔女里的工作人员也参与开发了御天之剑和旷野之息,这是写在人家工作简历里的,其次猎天使魔女2在旷野之息出来之前就是wiiu独占了,现在魔女的版权是百分百属于任天堂的。任天堂和白金的合作关系到了什么地步?专利上面写的是两家的名字。两家关系不言而喻。

相关专利:

https://b23.tv/cwnYPHl

(以下为个人观点)

游戏里面,正儿八经的“魔女时间”,猎天使魔女一代是发行最早的。

当然,更早的还有电影里的子弹时间,马克思佩恩等等等等。子弹时间和魔女时间不是一个东西。子弹时间是双方减速,魔女时间是怪物单方面。并且魔女时间的本质是弹反弹一闪这种奖励机制,具体的表现形式是红侠乔伊这种,和敌人有速度差,在速度差的时机疯狂叠加伤害,类似dio时停扔飞刀。而子弹时间,就好比肾上腺素,游戏里对应的就是马克佩恩和杀手5。子弹时间和时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就好比你能分泌肾上腺素,但你能时停吗?

魔女时间之所以被当成代表,是因为有一整套完整攻防体系。其他的如果目的,效果,或者触发方式相似确实都能说来自于猎天使魔女,不过并不常见。首先讲讲一代吧,猎天使魔女比较为人熟知的地方就是这个特色系统:

魔女时间(WT).

虽然马克思佩恩之类的游戏已经有“子弹时间”的设定,不过对于魔女来说,这个系统更加完善而且机制更加合理。

被动触发WT的机制是动态时间,其原理是基础时间+额外奖励时间。

额外奖励时间最多=基础时间,也就是说当你触发了一次WT,会获得一个固定的基础时间,之后你什么都不做,时间到时就会结束,而一旦你在触发WT之后进行了以下动作,WT就会延长,最多至基础时间的2倍,

长短在于你在WT内攻击敌人次数的多少,命中敌人的多少,是否有挑衅。与位移、蓄力、一般跳跃和处决无关。也就是说,在WT内,玩家命中的敌人越多,WT就越长,这种方式就是鼓励玩家熟练掌握WT的触发和长度,进而规划战斗节奏,使得自己更加充分利用这个机制获取更多的收益。

而且魔女时间不仅能够让敌人变慢(1/10),自身速度也提升到2倍。

还会附加以下的效果:

获得的分数变为1.6倍,魔力积累速度变为2倍,某些招式的命中判定+1(例如修罗刀的PKP横扫编织),某些不可浮空的敌人可以被击飞浮空,

敌人硬直甲归0,某些不可用鞭子抓取的敌人可以用鞭子抓取

(如:25%血以上的狮鹫、盾兵、爪子、joy、甚至不可抓取的贞德和老爹),

注意,一代巨型敌人不可抓取,这个间接削弱了鞭子的存在感。

此外,在特殊招式例如:bug踢和多倍火箭踩之类的高频出招之中,WT会增加这些招式的效果和次数。

此外,从2017年圣诞派对视频中,看到某大神录制的一段视频中,在公路上的战斗,大神把joy冰冻之后,正好开过一辆汽车,此时开启魔女时间,汽车连续推着冰块移动,冰块里的joy匀速掉血,最终碎裂。

原本我们都以为汽车都只是撞贝姐来着,没想到还有这么深层次的彩蛋。

讲一下各种方式触发的基础时间,按照长短排序:

1.装备静世之光饰品掉魔力挨打触发的WT:挨打一般一次掉4格魔力,触发的WT根据掉的魔力有关,掉4格触发1秒的魔女时间,最多延长到2秒,所以如果你只有1格魔力,基本就是白挨打

(PS:有人说一周目很难体验到魔力系统的原因是大家都没购买这个饰品)。

2.贝姐和Zero普通闪避触发的WT:2.5秒,最多延长至5秒。

3.完美闪避触发的WT:3秒,最多延长至6秒,这个已经很可观了,6秒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

4.月盾完美格挡反击后触发的WT:3.5秒,最多延长至7秒,

这个非常可观了,甚至可以让钢管舞转完整。

5.时之腕轮手动触发的WT,根据难度和魔力情况有区分:VE和E难度我没试过,猜测每秒消耗1格魔力,Normal每秒消耗2格魔力,Hard每秒消耗3格魔力,∞Climax每秒消耗4格魔力,故而在24格满魔力情况下,连续开启时之腕轮。

维持的WT分别是:Normal:12秒、Hard:8秒、∞Climax:6秒。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Normal和Hard下开时腕的机会极少,所以以∞Climax为准,间歇性的使用时腕,效果会比一直开着好很多(刷钱时除外),这个技巧其实也是官方希望玩家掌握的。

6.雕像触发的WT:10秒,这个其实没什么好讲的,只有第十章Sea of Star(星之海洋)最后的池塘里面才能蹭到。

7.Normal以下难度序章第二幕:这个比较特殊,但凡系统给予玩家的持久WT环境,敌人的攻击都会造成伤害,注意,即使敌人动作变慢了,如果命中到贝姐也会掉血。只是一般来说玩家不会给小怪这样的机会而已。

二代其实没什么好说的,魔女时间削弱极多,普通闪避基础时间削弱为1.5秒,完美闪避2秒,完美格挡也是2秒,最坑的是当玩家爆魔时,魔女时间会在0.25秒后立即结束,外加时腕削弱为间歇性蛇精病用法。

2秒之后需要停止1秒,更坑的是时腕触发魔女时间的按键和爆魔冲突,导致玩家只能二选一,这些骚操作让无数老玩家吐槽不能。

额外补充一点,WT下敌人发射的飞行道具是可以打回去的。

16、对米罗华相关的补充

米罗华相关的已经在上个专栏的第3、②中说过了。这里只是对上个专栏已有内容的补充。

米罗华就是收pong专利授权费的公司,米罗华英文名叫Magnavox。

下面是某些人想要看的法律文书,右下角是法院和审判的简要信息。

————

1977年,任天堂的日本母公司任天堂株式会社和Magnavox(米罗华)签订了一份合同,根据合同, Magnavox(米罗华)【将约97项专利和专利申请分许可给任天堂株式会社】。 许可专利包括1975年10月由PTO重新颁发的'598和1975年8月重新颁发的'507

【关于 Space War 太空战争类游戏】Space Invader太空侵略者等游戏的开创史


1961-1962年,MIT 麻省理工学院,Space War 类游戏得到了研究和发展。


1963 年,Steven Russell 离开 MIT,前往约翰·麦卡锡 (John McCarthy) 教授领导的斯坦福大学 AI 项目工作。于是 Russell 将 Space War 游戏带到了斯坦福大学,并在位于斯坦福大学计算中心的 PDP-1 计算机上进行了游戏。


Williams 认为,1963 年 4 - 6 月期间,他在斯坦福大学看到的游戏很可能是Space War 游戏的某个版本。


507号、598号、095号专利的发布,均未告知专利局 Space War 类游戏的存在。而 507号专利被认为对包括 Space War 在内的各种电子游戏无效(太空侵略者类游戏并没有特定专利)。


1977年,任天堂株式会社和 Magnavox(米罗华)签订了一份合同,根据合同, Magnavox(米罗华)将约 97 项专利和专利申请许可授予 任天堂株式会社。 许可专利包括1975年10月由PTO重新颁发的'598号专利 和1975年8月重新颁发的'507号专利。


由此,可知包括 Space Invader(太空侵略者)在内的 Space War 类游戏,并没有特定专利进行保护。

这类 Space War 游戏在 MIT 和斯坦福大学得到最初的研究和发展,并由太东、Midway、Magnavox(米罗华)、Atari(雅达利)、任天堂、动视、世嘉公司进行模仿,在游戏主机上做成游戏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顺便说明一下,这些都是来自于法院的举证。

链接:Nintendo of America Inc. v. Magnavox Co., 707 F. Supp. 717 (S.D.N.Y. 1989)

https://law.justia.com/cases/federal/district-courts/FSupp/707/717/1574608/

在地球开启流浪计划的几十年以后,有一群人一直在观察太阳,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太阳跟四个世纪以前并没有不同,那就意味着氦闪根本不会发生,人类根本不用推着地球进行长达几千年的流浪。

这个结论很诱人,足以让绝大部分人都相信。因为流浪真的是太苦太苦了,很多人都受不了这样的苦,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出现的地球反叛军。

反叛军所到之处,人们群起响应,到了这样的地步,已经很少有人怀疑自己受骗了。反叛军很快就占领除了地球发动机控制中心以外的其他地方。在那里的5000个政府军,为了不让地球发动机因为战斗发生损坏从而烧穿地球和蒸发海水,选择了投降。

反叛军把这5000个人丢在了大海的冰面上,让零下百度的严寒慢慢夺取了他们的生命。然后关掉了地球发动机。

就在这时,太阳氦闪爆发了。 


辟谣丨反驳任天堂相关谣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