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台上的优越成就来自台下的良好作风(王一明)

2022-12-24 01:54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图片
关栋天先生

台上的优越成就来自台下的良好作风


【秋思按】1985年,上海举行了一次名为“南北京剧名家交流演出”的盛大京剧汇演,本来主办方是想通过老艺术家的示范演出,加强老艺术家与中青年演员的合作,以老带新,为被摧残了十多年的京剧艺术注入一点新的气息,同时也能让戏迷观众一饱眼福,欣赏到国内顶尖京剧艺术家们的风采,谁又知道在演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诸如争戏份,争排位等等情况,这也引起了上海整个戏迷票友群体的反感和反对,为此,上海黄浦京昆之友社首先在自己的社刊《京昆之友》上发表了“坚决发对京剧界的不正之风”的署名文章,矛头直指当次演出的种种怪相,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整个上海梨园界的重视,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坚决反对京剧界不正之风”的大讨论,《京昆之友》也收到了不少专业、业余人士以及戏迷票友的来信来稿,本公众号将选择性的摘录回顾一下当年的一些文章,有些作者的观点意见对今天的梨园界,乃至文艺界仍然有着很强烈的警示作用。


图片

我特别爱看青年演员关怀的戏。近几年,他艺术上长进特别快。那清亮、明快、韵味醇厚的音深深地吸引着我。也正因如此,他在台下的举动也时时引起我的注意,尽管他并不认识我。


我常在剧场里见到关怀看别人演戏。《打金砖》是他得过奖的拿手好戏,但李岩、言兴朋演这出戏时,他也去看。我偷眼旁观,发现他老是那么聚精会神地看。有时,座位并不好。听说他常自己花钱买票。这足以说明其不自满,虚心好学,肯经常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


日子一久,不少观众在剧场里见到这位和葛可亲的青年,就围着他交谈。关怀总是笑容可掬地倾听着。


今春有一次,去看厉慧良的戏。有几位观众又见到了关怀,就要他签名留念。我看到也给一位老观众写的是:“谢谢您的文持,关怀。多写了六个字,充分表现了谦虚的精神。多么可爱的青年人!


十月份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车上,视线偶尔接触到一位站着的青年。啊,这不是关怀吗?大约是去剧场准备演出吧?那时车很挤,他一面和同行者交谈,还一刻不停地为中门那边的乘客传递钞票、车票。由于身材颀长,干起来好象特别敏捷。虽说这种事在车厢里常见,可总是做了好事呀!


青年演员不仅要学习、继承前辈艺人的绝技,还应该学习、继承他们生平的美德,振兴京剧才有希望。只有接近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艺术才能进步。通过我看到的这些小事,应该说,关怀在台上的优越成就正来自台下的良好作风。(王一明 1985年)

【旧文回顾】台上的优越成就来自台下的良好作风(王一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