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外国-欧洲文艺复兴-尼德兰美术
海洋性气候牵引了尼德兰和油画的缘分,于是尼德兰就成了油画的故乡。地理方面坐拥天然的海洋通衢、经济方面呢绒业造船业等工商业发达、政治方面“城市国家”自治特权以及人文主义者一度受君主庇护、文化方面艺术家的精英意识不强故与工匠交流密切、宗教方面异端教派的蔓延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对人民思想的解放等因素,使尼德兰成为发生时间仅次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国家。二者区别如下:
以艺术本源析之,意大利美术历史渊远、文化多元、人文主义力量雄厚,纵向看,其继承古希腊古罗马丰厚的典籍遗产,汲取拜占庭、拉丁、加洛林、查里曼、撒拉逊等文化营养,横向看,科学、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繁荣与绘画发展相得益彰;尼德兰美术脱胎于本地的哥特式艺术,并接受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
以艺术技法析之,意大利美术崇尚执着严谨的科学主义,将几何学、解剖学、透视学落实到创作上;尼德兰美术爱好细节,背景清晰、装饰精致、描绘一丝不苟,同时革新油画技术,尔后形成以扬·凡·埃克为代表的透明薄涂画法、以提香为代表的不透明厚涂画法和以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为代表的融合南北技法暗部透明薄涂、亮部不透明厚涂的折衷画法三种基本油画技法。
以艺术媒介析之,意大利以壁画见长,是因为教堂墙壁宽大;尼德兰祭坛画众多、流行架上画,是由于窄长的哥特式教堂墙壁不适合绘制大型壁画。
以艺术形象析之,意大利美术人物形象不再神圣化与冷漠化,譬如达芬奇所绘人物温情、拉斐尔笔下圣母落落大方、米开朗基罗的人体充满极致力量;尼德兰15世纪美术的人物神态静穆深邃、精神集中,16世纪较先前有所改善,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更幽默谐趣。
以艺术体裁析之,意大利建筑、雕塑、绘画并驾齐驱;尼德兰绘画成就突出,雕塑遗存较少。
以艺术题材析之,意大利美术把经典的宗教题材进行世俗化、生活化;尼德兰美术善于从民俗、民谚、民间寓言中提取灵感,并提纯了风俗画、风景画、团体肖像画,其中广角俯视的风景画体现时人视野的进一步开阔、“寓杂多于整一”成为欧洲早期风景画程式。
以艺术意蕴析之,意大利美术具有纪念碑式的理想崇高,强调人性的光辉,达芬奇说“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多加思索双眼所见、运用事物组成元素的优美部分。如此一来,他的心就会像一面镜子,真实反映面前一切,就会近似于第二自然”;尼德兰美术在宗教的外衣下饱含爽直诙谐的市民生活气息,占据尼德兰的日耳曼人“感官比较粗糙,所以喜欢内容过于形式,喜欢实际过于外表的装潢”。
15世纪
严肃静穆,人物形象不够生动自然
罗伯特·康宾和扬·凡·埃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
康宾 罗伯特·康宾/Robert Campin影响了扬·凡·埃克、维登。代表作《受胎告知》《耶稣诞生》,前者可谓尼德兰绘画中最早描绘街景的例子。

图1 《受胎告知》

图2 《耶稣诞生》
扬·凡·埃克 扬·凡·埃克/Jan Van Eyck是油画技法的开创者,被称为“油画之父”。《根特祭坛画》被称为西方第一幅油画。木板油画《阿尔诺芬妮夫妇像》是油画材料和绘画方法革新后的代表性作品、风俗画和室内画的开山之作,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其饱满的构图、严密细腻的手法、和谐的光线处理、浓艳适宜的色彩效果、无可挑剔的细节处理堪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典范。室内陈设描绘一丝不苟,展现出画家所特有的书籍插图画的功力。新娘的白头巾表示纯洁,小狗象征对爱情的忠贞,红色帐幔代表性的和谐,室内的吊灯和珠光象征上帝之光,墙壁上的镜子代表基督教宣扬的天堂、既显示参加婚礼的来宾又扩大空间。代表作还有《尼古拉斯·罗林的圣母》《凡·德尔·巴力的圣母子》。

图3《根特祭坛画》

图4 木板油画《阿尔诺芬妮夫妇像》

图5 《尼古拉斯·罗林的圣母》

图6 《凡·德尔·巴力的圣母子》
维登 罗吉尔·凡·德尔·维登/Rogier van der Weyden是罗伯特康宾的学生,代表作《受胎告知》《下十字架》《最后审判》《一个年轻妇女的肖像》《大胆查理肖像》。

图7 《受胎告知》

图8 《下十字架》

图9 《最后审判》

图10 《一个年轻妇女的肖像》

图11 《大胆查理肖像》
北方画派和南方画家 德尔克·波茨/Dirk Bouts是北方画派代表画家,代表作《最后晚餐》《基督在西门家》《圣母领报》。

图12 《最后晚餐》

图13 《基督在西门家》

图14 《圣母领报》
盖尔特根·托特·辛特·扬斯/Geertgen tot Sint Jans受波茨影响,代表作《旷野中的施洗者约翰》《耶稣诞生》。

图15 《旷野中的施洗者约翰》

图16 《耶稣诞生》
雨果·凡·德尔·高斯/Hugo van der Goes是南方著名画家,代表作《牧人来拜》《玛利亚之死》。

图17 《牧人来拜》

图18 《玛利亚之死》
15、16世纪之交
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宗教改革要求日益强烈
博斯 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通过将怪诞、夸张、幻想的浪漫主义的漫画式形象和写实性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对天主教主教、高级僧侣、神学家、封建主等人物进行辛辣的讽刺。代表作《愚人船》《魔术师》《干草车》《圣安东尼的诱惑》。愚人船是当时欧洲北方市镇常用的驱逐疯人的办法。《干草车》取材自古老的尼德兰谚语:“世界是驾干草车,人人奋力抢所得。”

图19 《愚人船》

图20 《魔术师》

图21 《干草车》

图22 《圣安东尼的诱惑》
风俗画和风景画 昆丁·马苏斯/Quinten Massys是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兑换银钱的人和他的妻子》。

图23 《兑换银钱的人和他的妻子》
约阿希姆·帕提尼尔/Joachim Patinir代表作《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地狱湖风景》。

图24 《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

图25 《地狱湖风景》
16世纪
市民的民主意识加强,进一步摆脱宗教因素束缚
团体肖像画 扬·凡·斯科列里/Jan van Scorel是团体肖像画早期代表画家之一,代表作《十二个耶路撒冷朝拜者》《抹大拉的玛利亚》。

图26 《Mary Magdalene》
罗马派 扬·戈萨尔特/Jan Gossaert代表作《赫拉克勒特与伊阿尼》《圣母子》。

图27 《Herakles and Deianeira》

图28 《圣母子》
老彼得·勃鲁盖尔 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hel是欧洲最早的风景画家、欧洲绘画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被称为“农民的勃鲁盖尔”、“滑稽的勃鲁盖尔”。代表作《冬猎》《农民的婚宴》《农民的舞蹈》《巴别塔》《盲人的比喻》。《盲人的比喻》取材自尼德兰谚语:“瞎子牵瞎子,一起倒霉”。

图29 《冬猎》

图30 《农民的婚宴》

图31 《农民的舞蹈》

图32 《巴别塔》

图33 《盲人的比喻》
-references-
《略论尼德兰文艺复兴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对比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绘画的艺术特质》
《文艺复兴大师扬·戈萨特尔的艺术解析》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