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版出书|钟勇《直面死亡焦虑》:科学最终能战胜衰老吗?

2021-03-01 17:05 作者:华版出书  | 我要投稿

衰老是自然选择的必然吗?如果死亡不可避免,我们能避免死亡焦虑吗?本书采用通俗易懂幽默浅显的语言,首先,从人类先民对抗死亡焦虑的“三大法宝”说起,追溯生命的源头,在生命产生和演化的过程中分析人类衰老和死亡的成因,通过多层次融合演化理论,揭示了造成生物衰老和死亡的深层次原因;然后,全书结合抗衰老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提出抗衰老的策略和路线图,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生命熵理论,对衰老重新进行了定义,得出衰老是一种病,并不是不可治疗的病,更不是人类天定的命运,是各种因素导致熵增的结果,而逆转衰老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最后,全书也提出个体存在意识中心法则等趣味性理论来判断如何才是死亡,解答为何克隆、意识上传网络等不能解决个体意识的死亡问题。

人类意识的演化意义在哪里,文化演化能超越生物演化战胜“自私的基因”吗?如何判断个体存在意识,我们能驯服自然选择,实现只有开始没有衰老的人生吗?无情天地,有情人生,我们盼望那一天,世间不再有生老病死,亲人不再有离别泪水!本书从现有科技成就和未来发展趋势带来了我们的期盼。如何减少死亡焦虑,请看《直面死亡焦虑:科学最终能战胜衰老吗?》一书的解答。

内容提要

死亡焦虑是人类面对的最大难题,本书从先民如何面对死亡恐惧寻求心灵安慰开始,作者认为,传统社会有三大法宝给心灵以安慰,也就是从物质(肉体)不灭到意识(灵魂)不灭到精神不灭,心灵演化构造出的这一整套体系,使中世纪的人们活在现世的安慰中,死亡焦虑的问题解决了。但随着科技发展已渐次失效,死亡恐惧重临人间。

在回顾生命来源和演化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多层次融合演化说,认为广义上从组成生命体的基本粒子、分子、细胞、生物个体到群体的不同层次,都是自然选择发挥作用的对象,存在不同尺度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演化。生命来源的演化过程造成了衰老和死亡的三个原因:演化路径上的妥协和权衡带来的结构化缺陷;种群演化带给生物个体的死亡压力形成的衰老时钟;自然对繁殖期结束后个体生存的漠视。造成衰老和死亡原因的结构化缺陷、衰老时钟、自然冷漠因素的逐渐侵蚀,使身体正常维护机制渐渐衰弱,人体这架超级运维系统一步步走向崩溃,原来被运维系统维护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各类衰老相关疾病和衰退呈现。

分析和研究了各类抗衰老技术以后,作者提出对抗衰老的十八字方针:“顺从结构缺陷,逆转衰老时钟,战胜自然冷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生命熵理论,将衰老定义为导致人体原力值减少的行为,其他衰老疾病或多或少也是该类行为。衰老从效果来讲与其他衰老疾病并无原则上的区别,不过是导致原力值减少的数值差别而已。从生命熵理论得出衰老是一种病,并不是不可治疗的病,更不是人类天定的命运,是各种因素导致熵增的结果,而逆转衰老并非不可能。

面对人类是否能实现长时间的延长寿命问题,首先要说明什么是死亡,克隆、意识上传网络能解决死亡问题吗?作者认为个体意识的永续性才是判断个体是否死亡的黄金标准,因而提出个体意识之核作为意识存在的物质基础,进而提出个体存在意识的中心法则,由个体存在意识的似然性法则、确定性法则和连续性法则以及完整性定律组成的“三法则一定律”是判断死亡的依据。根据个体存在意识中心法则,作者对当前所谓的永生技术进行了叙述和判断。

在对长寿逃逸速度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后,作者认为人类科技发展可能在某一阶段实现长时间的延长寿命,那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做好准备了吗?延长寿命会带来生命新意义吗?作者提出了生物和文化演化上的“性善论”。在多层次演化上,人类种群生存的向下压力使个体具有利他性和良善的演化环境,但人类个体层面的生存演化也使个体具有自私的基因,两种不同的演化方向是人类矛盾和创新的源泉。 

最后,作者对一些有趣的延长寿命理念进行了另类探讨,如表观遗传能传递衰老信号吗?如果重新设计人类,从化学物质、遗传物质到蛋白质、人体结构,应该如何实现更完美的设计?衰老能够逆转吗,人类基因组如何编写?在这些有趣的探讨中结束了本书。

作者简介

钟勇,字文海,博士,大学教师,颍川港计算生物(抗衰老)实验室创始人,“颍川港”抗衰老微信公众号创办者,主要研究领域:计算生物学、抗衰老智能技术等,发表学术论文和著作八十多篇。

《直面死亡焦虑:科学最终能战胜衰老吗?》已由电字书设计制作,中国出版社出版,向全球读者发布!

华版出书|钟勇《直面死亡焦虑》:科学最终能战胜衰老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