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多家互联网巨头结怨,热衷挑起补贴大战,美团还能赢吗?
从团购业务"千团大战"中胜出的美团,这几年杀红了眼。
今年6月,美团斥资20亿元,欲开拓华东、华北两大地区的社区团购市场;7月,美团公告官宣推出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重点针对下沉市场。

这早已不是美团第一次向新领域伸出扩张的触手。盘点美团的商业版图不难发现,在外卖、出行、社区团购、酒旅、内容社区等一系列领域,美团都已和深耕该细分领域的巨头玩家结下了恩怨情仇,让自己一步步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成为了众矢之的。
外卖:贴身肉搏老对手"饿了么"
美团如今的核心业务是外卖业务,其收入在美团总收入的比重已超过50%。Trustdata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美团的外卖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7%,而老对手"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仅余31%。
看起来美团在外卖领域已取得了暂时性胜利,但背靠阿里巴巴的饿了么,绝不会让外卖战争结束。
2020年8月27日,饿了么宣布正式开始进行"百亿补贴",并表示这将成为一个常态化的补贴政策。这一举措明显是在针对美团,希望能借此抢夺美团的外卖市场。
同时,饿了么也在试图摆脱外卖这个单一标签,想要对标美团,把自己打造为生活服务一站式平台。今年9月,饿了么在上海徐家汇地铁站,用自己的名字做文章,在广告牌中写道"落地成盒了么""脱发了么"等白色大字,还在下面用小字补充道"饿了么外卖,不只送餐,还送游戏外设、防脱洗发液" 。
事实上,饿了么与美团之间的贴身肉搏早已打了N年,且目前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
出行:与"滴滴"朋友变对手
美团的创始人王兴,与"滴滴"的创始人程维,两人在2011年时原本是朋友。
直到2017年2月14日,情人节,王兴和程维一起吃了顿饭,分手之后,程维看到了一条新闻:美团上线了网约车业务,第一站在南京。
程维把这视为宣战,他第一时间关闭了滴滴App上的美团接口。王兴隔空喊话:"大家得接受竞合是未来的新常态。"几个月之后,程维接受专访时回应:"尔要战,便战。"

2017年末,王兴正式宣布成立美团出行事业部,并将下一轮融资40亿美金的大部分都用于发展这个新兴业务。
一晃到了2018年,美团打车当时据说已经凑齐了北京的20万"开站"用户,而滴滴也端出了内部孵化许久的滴滴外卖,先是在无锡上线,此后在全国约10个城市陆续上线,和美团展开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补贴大战。
这场大战,美团和滴滴都不是赢家。时至今日,美团打车早已停止了补贴,而滴滴也关闭了国内的外卖业务,但谁也没想到,双方在出行领域的战火,又烧到了共享单车市场——美团单车和滴滴旗下青桔单车的激斗,还在继续。
社区团购:和"拼多多"抢下沉市场
受疫情影响,今年互联网最火的创业风口,是社区团购,而美团可不想只做一名旁观者。
今年7月,美团成立优选事业部,正式进入社区团购赛道。两个月后,美团优选即推出"千城计划",宣布要在未来3个月内进入20个省份,在年底实现全国覆盖,并逐步下沉至县级市场。
据媒体报道,美团优选在济南已发展出4000家以上团长,给团长的返点平均在15%左右,收入高的团长月收入可以达到上万元。这对美团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人力成本负担。
美团盯住了下沉市场的客群,而借此起家的"拼多多"显然不会袖手旁观。
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于今年8月底在武汉和南昌上线。这是一个社区团购平台,据称是其下半年的一级项目,为招募"团长",拼多多计划砸入的资金规模高达10亿元。
同时,拼多多还表示,对"团长"所在的站点而言,如果每个月经过该站点的商品达到一定条件,还会得到一定的返点奖励。
看起来,在社区团购领域,美团和拼多多的烧钱大战才刚刚打响。
酒旅:挑战王者"携程"
在吞并去哪儿、整合了同程艺龙后,"携程"一时风光无两,成为当之无愧的OTA老大。2019年,携程的净营业收入为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5%;经营利润同比增长94%达到50亿元,高于过去5年的经营利润总和。
但与此同时,美团正在酒旅市场对携程的市场份额进行蚕食。酒旅业务是被美团计入到财报中的核心业务之一,美团2019年该业务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 40.6%;毛利197亿元,同比增长40.1%。

从最初的团购开始,美团就是以价格优势抢低星酒店市场,美团的核心用户群也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想要破圈发展高星酒店,就需要提升具有更强消费能力的用户占比,尤其需要在商旅市场有所突破,而这正是携程的优势主场。
因为携程的商旅服务更完善贴心、标准更高,深受大公司中高层的青睐,由于是公司出钱报销,其对酒旅的价格也不敏感。
美团与携程,前者在低星酒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后者在高星酒店市场占优,美团要做的是低星向高星渗透,而携程则需要强化一部分低星酒店的市场能力并守住高星市场,双方陷入僵持阶段。
尽管短期还难以改变市场格局,但身为王者,携程必然时刻提防和打压美团的野心。
内容社区:抄袭惹怒"小红书"
2015年时,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而这也为其后来抄袭惹怒"小红书"埋下了伏笔。
小红书于2013年上线,凭借用户原创笔记分享等特色逐渐走红,到2018年时,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而恰在这一年,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被曝未经授权,抄袭小红书的大量内容,甚至出现了部分小红书内容作者的"山寨帐号"。
据小红书估计,抄袭的数量在百万条量级!对此大众点评则回应称,已完成所有内容排查与全部清理下线,并通过技术手段确保该类问题不再出现。

当时小红书方面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对大众点评追责到底,帮助用户维权,而美团与小红书对内容社区的攻防战,此后便没有片刻停歇。
如今改版后的大众点评,像小红书一样引入明星站台,App风格也颇为相近,但入驻的明星们分享的内容却较为有限,多则5、6条,少的甚至只发了1条后便不再更新,完全没能发挥出明星达人种草带货的效应。

(左为大众点评界面,右为小红书界面)
综上所述,美团奉行无边界扩张战略,其主动挑起的战火,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五大领域,一个又一个新业务领域推高了它的估值,但也加剧了其失败的风险。熟读二战历史的都知道,德国战败的一大原因,便是东西双线作战,最终疲于应对。如今美团四处树敌,多线作战,它又是否有能力化解不同领域竞争对手的车轮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