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二海军战巡介绍(三)塞德利茨级
若论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中最出名的战舰,非塞德利茨莫属,该舰是公海舰队装备的第三型战列巡洋舰,但却以半潜船之姿名扬天下。

塞德利茨号作为毛奇级战列巡洋舰的改进型,该舰近一步加长了舰体,增强了装甲防护和水密性能,提高了舰艏干舷以改善适航性能,主炮则仍旧采用经过验证性能良好的280毫米50口倍径舰炮。

同之前的三艘战列巡洋舰一样,塞德利茨号的建造工作依旧由位于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承接,建造代号J号巡洋舰。

1910年4月2号建造合同正式签订,1911年2月4日开工,1912年3月30日下水,1913年5月22日服役。


舰员:1068-1240人
设计排水量:24988t
满载排水量:28550t
舰艇尺寸:200.6m×28.5m×9.29m
装甲防护:主装甲带3.9-11.8英寸,甲板1-2.5英寸,水密舱隔板5.9英寸,炮塔9.8-3.9英寸,指挥塔13.8英寸(1英寸=2.54厘米)
动力:27台锅炉,2台帕森斯蒸汽轮机,4轴
主机最大输出功率:89738马力
续航力:4200海里/14节
航速:29.1节

武备:
5座双联装283mm/50倍径舰炮
12座单装150mm/45倍径副炮
12座单装88mm/45倍径速射炮
4座500mm鱼雷发射管

塞德利茨号一入役立刻取代了毛奇号侦查舰队旗舰的位置。1915年1月24日,多格尔沙洲海战中,希佩尔指挥的侦查舰队遭到了英国战巡编队的追击,作为先导舰的塞德利茨吸引了大部分火力,艉部炮塔炮弹装填室被英军343毫米主炮炮弹击穿,引发大火险些发生弹药库殉爆,造成后部两座主炮炮塔失去作战能力,最后靠着布吕歇尔号大型巡洋舰的牺牲舰队得以脱身。之后,德国海军根据这次作战的教训,改进了弹药储藏室和弹药输送通道的防护措施,防止炮塔及其弹药输送通道一处受损,火势下窜到弹药库,而危及全舰安全。

1916年5月31日上午,塞德利茨号作为第一侦查分队(包括旗舰“吕佐夫”号、“德弗林格尔”号、“塞德利茨”号、“毛奇”号和“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的一员在希佩尔中将的率领下出港。
当日15:49,希佩尔舰队与贝蒂率领的英国战巡编队(包括旗舰“狮”号、“皇家公主”号、“玛丽王后”号、“虎”号、“新西兰”号和“不倦”号战列巡洋舰)开始交火。

尽管贝蒂麾下的战巡占有数量上的优势,但在短短二十分钟之内希佩尔就击沉了不倦号拉平了力量对比,同时贝蒂的旗舰狮号也被重创。幸好第五战列舰中队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及时赶到不然贝蒂危。

在这一过程中,塞德利茨号被玛丽王后号命中,一座炮塔失灵,但在之后立刻与德弗林格尔号集火玛丽王后,并使后者于16时26分殉爆沉没。震惊之下的贝蒂对“狮”号的舰长查特菲尔德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评论:“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看起来有些不对劲。”

战后分析认为,塞德利兹号在海战开始后的前半小时内命中了玛丽女王号4次,自身被1发381和4发343命中,全部是右舷中弹。

此外在17时左右,英国驱逐舰发射的一枚鱼雷也命中了塞德利茨号。该舰中弹处的50毫米防鱼雷舱壁扭曲变形却未被击穿,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漏水。

在整场大海战中,塞德里茨号共被命中22发343毫米以上大口径穿甲弹,全部的五座炮塔都失去了作战能力。

该舰在作战中一度与友军舰队失散,直到次日早晨才与公海舰队主力会合。由于受损严重,进水总量不断增加达到了惊人的5300吨,但她还是挣扎着以7节的航速返回了赫尔戈兰湾。




出色的损管和防护设计为塞德利茨赢得了“不沉战舰”的美誉。但由于损伤是在过重,再加上后期公海舰队基本没有什么大的作战行动,日德兰成为了塞德利茨的终战之地。

战争结束后,塞德利茨号与公海舰队的其他军舰一道被引渡到英国并监禁在斯卡帕湾。1919年6月21日,随着彩虹行动的开始,该舰在斯卡帕湾自沉,1928年11月被打捞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