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裡的文言文,如何才能寫好?

我醞釀著辦一個「文言講習班」之類的組織已經好幾年了,只是估計著效益可能太小且不可預期,便一直擱在心裡,忙著別的事。如今借著《黑神話》的熱度,且一鼓作氣,將此想法拋出。反正最壞也就沒人理,繼續做自己的事而已;如果能夠接來一個案子,為任何一款商業作品在文言方面提升一點水準,便算成功了。
一、《黑神話:悟空》第二部預告片文言旁白的問題
8月20日,《黑神話:悟空》的第二部預告片引爆了整個遊戲界的關注,海內外玩家與專家紛紛對其一流的美術、音樂、演出水平表示折服,傳統文化愛好者更為其中雕塑、精怪和白龍的逼真傳神大感興奮,對片中結合文言、白話,而蘊含了顛覆又重構《西遊》原作精神的台詞也甚感對味。然而,美中不足的,也就在後半段文言的部份。
且來看看那段應該是下了頗大工夫的旁白和英文字幕:
還記得盂蘭會上,世尊說過
As I recall, it was Ullambana, the day of deliverance
The Buddha, His Eminence, he told us on that day
眾生之苦,多因不守戒律、放情縱欲
“Beings of this world and all worlds suffer
because they indulge themselves and let lusts take over.”
要我說,放屁
He’s got it all wrong.
Now, heed my words!
不殺生,仇恨永無止息
Thou shall kill, less feuds instill
不偷盜,強弱如我何異
Thou shall steal, as decreed by freewill
不邪淫,一切有情皆孽
Thou shall commit adultery, for love thrives in debauchery
不妄語,夢幻泡影空虛
Thou shall speak the untruth, to inspire and seduce
不饞酒,憂怖漲落無常
Drench in fine wines, to sooth your mind where emotions entwine
不耽樂,芳華刹那而已
Embrace bodily pleasure, for live is short and you have now or never
不貪眠,苦苦不得解脫
Find escape in dreaming, or else this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不縱欲,諸行了無生趣
Ride on the wing of lust, in true wisdom thou shall trust
「不殺生」以下六行試圖寫得工整,但修辭生澀,成品有欠通順,只能讓人對照英譯來略知大意是「如果不搞這些,生命又有什麼意思」以及「就算戒掉那個,也不能解決問題」,如此來唱一段佛教思想的反調,但細看起來,問題就很多:
「不殺生,仇恨永無止息」,這話在字面上好像還是將「止息」認作是正面的、值得追求的目標;但以其主張「放情縱欲」的反佛立場來看,這裡就不應該說「止息」,而應該說「仇恨如何宣洩」之類,或者也可以換個話題,提一提自然界的食物鏈,然後把這條戒律貶為偽善。
「不偷盜,強弱如我何異」,「如」字用得不通,不論用哪一種「如」的用法來看都不通順。整體看起來可能是「若不偷盜,怎能繞過強弱來翻盤」,也有幾位網友提出了不同的解法,但你一開始就不該讓人產生「此句不通」的感覺,不該在這句並非重點的、可以講清楚的台詞上造成眾說紛紜的局面,因為這樣一來,觀眾就不能第一時間感覺到你製作組是想要在「不偷盜」這條戒律的相關命題上提出哪一方面、何種思路的反調,這對每一秒都很寶貴的宣傳影片來說,不能不說是相當大的疏失。
「一切有情皆孽」意譯:一切生靈都是孽種、都是各種不應該的結果;那和前句「不邪淫」的關係是「如果...那麼」還是「即使...仍然」還是怎樣呢?都不太通。我想了一下,正解可能是「反正一切有情皆孽,那又何必戒淫?」但因為作者拘泥在這個句式裡,就寫不通順。而沒那麼大限制的英文「Thou shalt commit adultery, for love thrives in debauchery」就達意了。
「不妄語,夢幻泡影空虛」則是沒抓好褒貶的分寸,而有引喻失義之嫌。用的典故是不算生僻的《金剛經》的著名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和「妄語」連用,整句的意思似乎是說:我們應該多打嘴炮,多扯些名堂,多講些「有為法」,讓夢幻泡影「充實」起來;與此同時,我們宜帶有充分的自覺,「我們知道大家知道我們在說謊,但我們還是要說謊,不然多沒搞頭」,如此以虛妄為樂,在泡沫中游泳。可以說這是一種很符合當前輿論生態、網絡文化的哲學主張,但我是轉了好幾道彎才想到這樣解釋。直觀來看,它首先沿用「夢幻泡影」四字,看起來就是接受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作為前提,而接下來「空虛」在此是負面的、否定的修辭,但按原義來看的話,「空虛」就不是貶義,而是應該達到的認識與覺悟,那你在肯認這種認識論、沿用其話語體系的前提下,又想翻轉、顛覆這經義,勸誘人們用「妄語」來充塞夢幻,結果就給我一種「打著紅旗反紅旗又沒反到位」的半吊子的感覺,既不夠陰陽怪氣,也不夠乾脆過癮。
「不饞酒,憂怖漲落無常」在字面和意思上也都有同樣的弊病。「憂怖漲落無常」這句也可以用來講正信的佛法,差別是正法否定「饞酒」之類的作為,認為那並不能排解憂怖,相反還會加重;這裡唱反調,似乎是「不饞酒,憂怖照樣漲落無常」或者「何以排遣漲落無常的憂怖」意思,但字面上並沒有表現出來,意思上也因為直接沿用了「無常」這等詞彙,而便讓人感覺也沿用了其所蘊含的正法的世界觀、價值觀,又因字數限制,裝不下進一步的反諷,結果就和前句一樣,成了反得不夠的窩裡反。
「不耽樂,芳華刹那而已」問題比較小,但相對於正法將耽樂斥為空妄的態度,這裡似宜濃墨重彩一點地推崇享樂,將耽樂推崇出一個「空中妙有」之類的高度,再把它說成是一種悟道、修行的方便法門,就像歷史上各種附佛外道那樣偷換概念,這才是比較夠勁的窩裡反。現在這一句只是簡單地複讀、翻轉正法的人生觀,力度和深度便都不免較弱。
「不貪眠,苦苦不得解脫」也是詞不達意。兩個「苦」字何解,第一個作動詞,第二個作動詞?「解脫」也沒用對,從來不會有人認為睡覺可以解脫,頂多是暫時的逃逸,而這暫時的逃逸對很多苦海眾生來說就是極度可貴。正法對此可以當頭棒喝,說這樣是不行的、不夠的,引導你直面淋漓的現實;這裡唱反調,也應該是勸誘你去作更多夢,甚至像很多科幻文學設想的那樣,把人類遷移到全息遊戲或「母體」之類的虛擬世界裡,這樣這段台詞的「當代性」也有了。但目前這句也就只是和上句一樣的簡單複讀和翻轉。
「不縱欲,諸行了無生趣」意思易解,用典又引喻失義了:查《佛光大辭典》,「諸行」有兩種意思,其一「指一切有為法,與『一切』、『諸法』同義」;其二「指為達到菩提而於身、口、意所作之善行為。又作萬行。」如果你用的是第一種,那「諸行」就是包括「縱欲」的;如果你用的是第二種,那「諸行」就是排除「縱欲」的,不管哪一種都有語病。與其如此,不如不要用典,寫白話就好。英文「true wisdom」也有一點問題:wisdom是「智慧」,這多少都帶有一些克己的性質,你真要提倡放縱,就不該用這個字,改成true nature感覺可能比較對。又或者你要以放縱為wisdom,那這整句也就應該再改。
此外,從思想戰的角度來看,佛法本是為了對治縱欲的害處而立,那你要反對它的話,要嘛說它思路不對,要嘛說它行不通,要嘛提出一種更進步、更全面的主義來為縱欲辯護、開脫、合理化,又或者也可以扣他一個「別有用心」的帽子,引導大家在思考「世界為什麼變成了這麼個樣子」的時候歸罪於他,也順帶給大家解讀故事背景提供更多線索。可是現在這個類似於「沉迷於女色我願意」的講法,就單純是退到一個完全就在人家打過的靶心的位置。「偽佛」如果只有這等段數,未免不太夠力;想想,佛經裡的外道思想,向來都是要被駁倒或被開示一通後甘拜下風的,因為佛經是佛教編的。那現在你製作組並不是站在佛教的立場,能否安排一些比較厲害、甚至也可以是當代的理論來對線?
以現今網友的水準,辨識出理論的厲害程度決計不難,能編出一套的相信也有很多,但要把它寫成文言文,還要跟整部作品的需求、語境嚴絲合縫,那就難了。
二、為什麼寫不好?如何才能寫好?怎麼練?
分析問題易,解決問題難。那麼,這裡我就提一個醞釀已久的解決方案:組建一個社團,聚集想要培養文言寫作能力,也想填補業界這方面缺失的朋友,來為有需要的影劇、遊戲等作品及各類公私場合提供服務。我已經建了一個QQ群,暫名「文言公社」,群號792830198,歡迎各路同學師友與行內同仁加入。
具體的運行方式,因為還沒開張,這裡就先不講太遠。先來描述一下我們的問題:
你覺得你的作品裡有哪些地方需要用文言文,但你自己寫不好,也不知道可以找誰幫忙,即便找了,或者自己團隊成員勉強寫了一稿,也不知道成品還有沒有問題;就算想要再找專家幫忙審閱,你又不知道那專家是不是真的懂,而且會看不等於會寫,即使人家確實地指出毛病,也指出改進方向了,改不好還是改不好。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做到差不多好像有那個感覺便罷。
發表以後,識者看出毛病,但不好說什麼,因為很清楚一定會有人回「還是要考慮一般人的接受度」為之開脫,又或者是頂一句「你行你上」,而我幹嘛要為了賭一口氣就來幫他改,改完再讓人家來給我挑毛病?更何況,會看不等於會寫,識者既能挑人毛病,也必能挑自己的毛病,這就不難得到一個結論:除非讓我去苦練一段時間,否則我也寫不好。既然如此也就不好說太多,頂多勸一句「寫不好就不要寫」,看到不明就裡的小朋友對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文案水平表示「吹爆」的時候也只能忍住,於是業界在文言這方面的水平也就只有繼續低迷。
偶有幾個做得比較好的,那也是成員個人水平較高,或運氣好找到了比較會寫的人,而不是像外包音樂、圖畫那樣,可以去幾個接案平台,用行情價請到熟手來做。
做出來以後,大家多少也還會生出一種比較心理──我們這寫的,和古典名篇相比,或者和以前那些正宗的文言文使用者比起來,如何?
然後,不夠懂的人不好說,懂的人也不好認真去作比較,理由同上:「一般人的接受度」和「你行你上」。而極少數真對古文下過功夫,有能力也有學歷的人呢,則可能會想:這個圈子目前也就這個水準,你若沒特意請我,我又何必自己湊過來?湊過來人家還會跟你抬槓,多跌份。
於是一個怪異的情形出現了:在這個大眾文娛領域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專業水準的音樂評論、美術評論、劇本評論,然而,到文言文這一小塊上面,就很少出現能夠一錘定音、得到多數人認可,並在業界產生後續影響力的權威性評論──儘管大家上學的時候都學過文言文,有資格作這等評論的人,遠多於音樂、美術和其他專業。又或者也是因為「半瓶水響叮噹」者較多,造成了如上段所述的「整瓶水不響」,不想過來跟你掺和。
問題講完了,那麼解決方案就很簡單:我來。
你覺得你的作品裡有哪些地方需要用文言文,但你自己寫不好,也不知道可以找誰幫忙,從今以後,你可以發案給我們了。開出需求,需要大概什麼時代背景、什麼風格的詩詞、銘誄、稟帖、文告,我們幫你寫,或者你寫了草稿我們幫你改,和你一起把它磨到好。如果需求比較複雜,或超出我們成員現有的能力,單人接不下來,我們就組一個小組,一位主筆,其他人協力,不會就現學現練,總之就是扭盡六壬來給你甲方磨出一篇合格的文字,需要的話簽保密協議確保消息不外洩。
任務完成以後,酬勞一部分給主筆,一部份給協力,再一部份作為公積金,用於鼓勵相關創作、評論、教學,或者作為中介費用。
這個時代大家都很懂生意經,談下去一定可以引出一大堆關於商業模式的討論,分分鐘就快進到資本化運營、開班畫餅上市圈錢套現離場,所以下面不談生意經了。因為,做到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要有至少一個人,首先真對古文下過功夫,能夠寫出合格的文言文,再來也懂遊戲、懂得現今受眾的想法和語言,然後可以按照作品情境,滿足業主需求。
我行嗎?
我有歷史碩士、文學博士的學位,有二十多年散文、歌詞、舊詩、小說的創作與研究經驗,並且從小就開始玩電腦,屬於和遊戲一起成長的一代,我也只能說:簡單的散文、對聯和舊體詩詞我可以馬上開工,如果你要來一篇祭文、公文或辭賦之類的,那我也沒練過,你得給我一段時間去惡補,去死磕,然後或許可以寫到勉強及格。
換言之,如果把標準放嚴一點,列出以前讀書人從小必讀的書單、必做的功課,拿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名篇作標杆,當今世上應該就沒多少人是及格的,我也一樣。然而我們離「及格」畢竟比普通人近一點,練起來會比較快,有問題也能找到精通古文的前輩和老師去請教,不至於犯了低級錯誤還不自知。完成以後,我也能跟大家覆盤,詳細講解每一部分的考量,以求共同進步。
然而,天下之大,或許這裡就有不少潛在的能人。我前幾天就讀過一位同學送來的一篇八千多字的文言小說,文風很正;我自己的同輩裡,也有一位治宋史的,經常用宋人筆記形式記錄他所見聞的掌故;此外,大陸每年高考好像都會出幾篇用文言文寫的作文得到滿分,其是否真值滿分有所爭議,也一直有人反對這種搏高分的路子,但從大致的感覺來看,總是延續了大家對這門功夫的念想。然而,我不知道那些在高考作文上用了文言文的同學,之後有沒有繼續在用文言創作,乃至在文壇、市場上打出一些名號。現在情況就是,我們不缺有眼光的愛好者,能寫的人也不是太少;我們缺少的是一些橋梁,能將你和遊戲、影劇等行業的用場連接起來。那麼,我們聯合,立起「文言公社」這樣的字號,或許就可以補上這個缺位,增加我們繼續習練這門「屠龍技」的誘因。──如今的現實社會是沒有龍了,但在幻想之中,便還能隨編隨有。
遊戲、影劇業的需求可能不會很多,算上各類商品和藝術品的題字也不知能多多少;這一行真正的大頭,應該和古代一樣,在「齊家」和「治國平天下」相關的事務,小如私家的墓誌銘,中如宗族的祭祀、企業的典禮、文廟、佛寺、道觀、祠堂的題記,大如政府文告、領導題詩和名勝古蹟的碑刻,這用文言不只是為了抬高品位,而是實在有一重承續文明的精神在內,不可貿然謂為「裝逼」。只是古代不難找到「師爺」,高層官員通常也是交遊廣闊的行家裡手,就並不特別需要有個行業公會之類的存在。現在大多數人都不會了,只好用現代的語體文;有些地方選擇去找名作家,然而作家也未必在行,有些勉強湊出一篇實在不太能看的,貽笑大方;有些乾脆就用白話交差,比較不那麼難看,但終究不算盡善盡美。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如果有哪裡竟然出了一篇相當正宗的文言題記,而且真是今人的創作,我就會高看它好幾眼。
我們是否能成為今後的「師爺」,開出這片市場,接回這個傳統呢?
我想要樂觀一點,但我知道這門功夫是真難,以我們現有的能力,頂多是可以少犯一些低級錯誤而已;給遊戲、影劇寫,只是面向大眾的話或許還可以,更正式一點的祭文之類,不只是寫給今人看,還要過我們心中的「神」那一關,做到古人那一套高標準的話,目前應該還是未夠班的。將來如果市場能開出來,或許能夠養起一小批人去持續練習,但這就等我們做完一兩個案子再說吧。
「文言公社」,QQ群號792830198,歡迎有興趣加入寫作班子的朋友、有興趣發案的朋友、有興趣作中介的朋友、有興趣參與討論的朋友前來交流。
三、雜談
世界上最後一輩能熟練驅遣文言的人,大概是1950-60年代出生的學者、作家,他們小學、中學時期的老師還有很多是走過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亦新亦舊的一代」。我2018年6月作過一篇訪談〈一代人來一代去:和張大春先生談遊戲〉,生於1957年的張大春先生說:
我們那個時候,大陸來的老師,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每個學校都一大堆,他們大概是在民國十年以前或民國前後出生的人。不見得能力有多好,但是作為一個私塾的塾師綽綽有餘。所以講究言辭還有鍛煉的方法、學習的手段,還傳給了我們。到他們大概70年代以後一退休,那個東西就沒有了,這是非常可惜的。
當然,「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這功夫的傳承也不是突然就沒有了,只是慢慢淡出。60和70年代是武俠小說的全盛時期,更是港台報紙副刊的黃金時代;一直到90年代初,還有很多具舊學根柢的作家,能夠文白結合,寫出自己的一套腔調,而他們的讀者也就多少能學到一些。國產武俠、仙俠遊戲在文言上最具水準的當屬《天地劫》系列,其對白就是味道很對的「武俠腔」,用文言編的一些咒語、祝詞之類也比較像樣。相對的,《軒轅劍》和《仙劍奇俠傳》系列自編的詩詞,水準就很不穩,有些是「情溢乎辭」,雖不甚精工,但也能感人,且考量到劇中角色多非文人,稚拙一點也還合理;另外有些硬要把格調提上來而硬寫的,就很生澀,甚至拙劣。
事實上,梁羽生、金庸那一輩作家,已經不怎麼寫文言文了,梁羽生還可以自己寫舊體詩詞用在小說裡(可惜他小說受舊思想之宥限也最牢,然而他另外還有談對聯的專欄,後結集為《名聯觀止》,很有看頭),金庸以下就大多只得藏拙。當然,他們本也不必花大功夫去練習古代的文體。論保存傳統,當時還有不少學者、教師、公務員和民間的代書、「師爺」在用老一套,使用場合還在,功夫也就還在;相比之下,他們的作品每天連載,直接面對大眾讀者,是不折不扣的、與時俱進的活文學。如何在大眾文藝裡存續、翻新古文的生命與生趣?就是金庸等「亦新亦舊的一代」作出了表率。大陸80到90年代拍《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電視劇,我們也可以看到,其編寫文言台詞,把握文白之間的分寸,那功夫也都還在。
然而那一輩老人退休、凋零以後,後輩跟不上,是難以避免的,畢竟基礎教育不要求你練這麼多了,社會生活也漸漸無此需求了。
少數還保有著一些需求,因而沿用著古式文言的領域,是「應用文」。

1995年我哥高三的時候,課本裡還有兩冊《應用文》,屬於高中國文選修科目,2000年我高三的時候就沒發了。這《應用文》講的是什麼呢?十三章,第一章緒論,然後分別是:書信、條據與名片、啟事、柬帖、對聯、題辭、會議文書、規章、契約、慶賀文、祭弔文、公文的作法。翻開來看,滿滿的老規矩、舊書袋,課文也是文言──使用現代詞彙、有標點,但語法是近代國學家那樣的淺近文言。大陸讀者見此,大概有不少人都要譏為「舊社會」的「遺毒」了。我初讀時也頭暈,覺得這些老規矩被「去古已遠」的今人廢棄不用,一點都不奇怪。然而,我也馬上就意識到,這到古代和近代中國背景的創作裡,大有用場──尤其是在如今這個越來越少人會的年頭。

老哥留在書架上的只有上冊,我還自己上網買了二手的下冊,前幾年來大陸也帶著,現在就在手邊。今後要接案,或是跟大家開課,這就是極有用的參考書。後來我在書店裡也看過更厚的、大學用的應用文教科書,不過對現在的我們來說,高中的已經夠啃。
那課本裡講的十三種應用文,現在白話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了,即便是對聯,今人也大多只能玩些文字遊戲,湊到合乎規則好像就很強了,真能創作出佳對、妙對的也是越發罕見。至於其他,畢竟文章是給人看的,如果沿著老一套會讓人看不懂,那守舊也就沒了意義。雖說這樣一來,古來相傳的這一套文字禮節裡面所包含的敬意,所蘊含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那些分寸的斟酌,就這麼遺棄了,也是有些可惜,無奈要把它練回來的學習成本太高。
不用多強調,大家應該都同意這個普通的道理:值得我們反覆傳習的,不是那些死規矩,而是各類名篇中鍛字煉句的「活法」,不只因為這是正理,也是因為這樣講最舒服,不用去跟懶得多學那麼多鬼東西的大多數人爭辯。儘管如此,我們看到現在影劇、遊戲、古風歌曲裡各種不成話的文言,多少還是會嘆氣,還是會想著有沒有人能來點會的,提升一下水準。那能怎麼辦呢?大多數人能給出的答案,就是呼籲別人去做、期待有人來做。好吧,現在我來說說看「我來」吧;有想一起做的,就一起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