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TP/FP篇】"理性"/"感性"背后的人格本质

2022-11-17 21:06 作者:超高校级的心理委员  | 我要投稿

MBTI中TP和FP背后的人格本质。

感性的本能是一种生命本能(FP),用的是Fi(内倾情感)。理性的本能是一种真理本能(TP),用的是Ti(内倾逻辑)。

比喻:


FP像是一株不断生长的植物,当外界能够促进它的生长的时候(能够接纳它的信念和价值观的时候),它在滋润下会充满活力,转而反哺外界。

而外界阻碍它生长,不接纳它的价值观和信念时,它会正在逆境中爆发出坚韧并去和阻碍抗争,直到突破阻碍。

TP像是一栋不断被搭建着的建筑,它需要的材料仅仅是精确可靠的信息,任何信息都会被加工成砖块,只留下最精简和具有因果性的部分。一些模模糊糊的、不精确的信息会被舍弃。

建筑本身会随着新加入的砖块,不断的自我调整到一个最稳定的结构。

心理学本质:


生命本能(FP)根据“内心的一致性”作出判断,其来源于他们天性中对自身情感极高的敏锐度。他们比其他人更能够捕捉到自己内心的情感信念,因而致力于去保持内外一致,遵从内心的价值观。

真理本能(TP)根据“逻辑的一致性”做出判断,其来源于天性中对因果关系的极高敏锐度。他们比其他人更能够捕捉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因而致力于去保持自身逻辑的连贯性。

两者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重叠,但也有许多错位。


例如听说自己好朋友苦等了某个对象几年后被抛弃,FP首先察觉情感事实,会感到朋友的感情被如此糟践,产生由衷的愤怒,仿佛自己你也经历了。TP最先关注逻辑事实,会很想搞清楚这位朋友为什么这么执着,又是为什么被抛弃,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处事态度:


许多人分不清自己到底是FP还是TP,因为这两者都有非常明确的边界感。

在FP的视角中,一切都是爱恨分明的,要么内心能接受,要么内心不接受。

所以,当FP人遇到事情,能迅速分辨出自己内心到底是否喜欢或认可。

对于自己无法接受的价值观,会感受到恶意(这一点我有亲身经历),例如一些不尊重人的独特性的价值观。

在TP的视角中,没有黑和白,只有符合逻辑与不合逻辑。

所以相对于FP,TP型会更容易显得佛系,除非对方强迫他接受逻辑不通的观点,否则很少被冒犯。

运作模式


FP会通过把自己代入到对方的视角中,倾听自己在这个视角中的感受,这也让他们较为容易受伤。

当他们代入到自己不认可的视角时,他们会体验到自己做了自己不认可的事情的感觉,产生强烈的排斥和恶心感。

这种负面感受会反过来强化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从而将这些负面感受挤压出去。

TP则会把信息过滤成无立场无攻击性的逻辑信息,和自己的逻辑体系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有用的信息。

因此,TP人较少感觉自己在和别人起冲突,在他们眼里很多冲突只是在辩论或探讨问题。



【TP/FP篇】"理性"/"感性"背后的人格本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