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学原理(微观)》读书笔记(第六篇:劳动市场经济学)

2021-08-27 11:11 作者:嘻嘻杂货铺  | 我要投稿

【美】曼昆 著;梁小民 梁砾 译

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18.1 劳动的需求

劳动市场

劳动市场也是由供需关系决定,只不过劳动需求其实是市场对于产品需求的派生需求。

18.1.1 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如果企业在苹果市场以及劳动市场都是竞争性的,那么两者的价格对于他们而言是固定的,他们是价格接受者,他唯一要决定的是生产多少苹果和雇佣多少人。

如果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他不会直接考虑生产的数量以及工人的数量,他们需要首先考虑利润最大化,进而考虑工人和产量。

18.1.2 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生产函数

将工人视为变量,将场地,设备等其他投入视为固定,获得生产函数,其符合边际产量递减特性。

18.1.3 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

劳动需求曲线

由于边际产量是减小的,而边际产量值就是产量乘以价格,边际产量值也是减小的,当边际产量值小于市场工资时,追求最大利润的竞争企业便不会再雇佣工人,而利润最大的状态正是边际产量值等于工人工资时,边际产量值曲线也就是劳动需求曲线。

18.1.4 什么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

(1)产品价格上升,边际产量值上升。

(2)技术变革,工人的单个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值增加。

(3)其他要素的供给,比如一些生产工具的减少也会造成边际产量值的减少。

18.2 价格的供给

18.2.1 工作与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

工人的工资为100元/小时,那么他进行一小时休息的机会成本就是100元,如果工资变高,则休息的机会成本增加,工人可能就会放弃休息去工作,这样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上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当然。现实中,工人在得到高工资及满足自己需要的工资后,会倾向于休息,但是在这里不考虑这一点。

18.2.2 什么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移动

(1)爱好变动

女性从1950年以来,越来越倾向于外出寻找工作,这导致了劳动供给增加。

(2)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

工作种类增加,或者其余工作的工资增加,都会导致一种工作的劳动供给减小。

(3)移民

移民会对移出国和接收国的劳动供给都产生影响。

18.3 劳动市场的均衡

首先,工资会自发调整,使劳动供给到达平衡,其次工资等于边际产量值,同时,平衡价格也等于边际产量值。

18.3.1 劳动供给的移动

劳动供给增加

当移民导致工人增加,供大于需,价格下降,其余可以用低价雇佣更多的工人,获得更多的产量,但是边际产量值实际上是在下降的,他最终会和新工资相等。

18.3.2 劳动需求的移动

劳动需求增加

当某种产品变得更受人们喜欢,需求增加,价格也会上升,也就是边际产量值增加,由此企业会选择用高价雇佣更多的工人,工人的工资也会增加。所以,一个行业的景气与否通常和工人工资有关。

18.4 其他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

18.4.1 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

土地或者资本的购买价格是一个人为了无限期占用那些生产要素所愿意付出的价格,而租赁价格是暂时占用。这些生产要素的租赁价格同样受供需关系的影响,企业会一直购买直到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价格,各种生产要素均反映了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边际贡献和价值。

18.4.2 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

由于生产时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综合使用,所以一个生产要素的改变会引起所有生产要素的配置改变。


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19.1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

19.1.1 补偿性工资差别

工资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对于那些轻松快乐的工作,辛苦危险的工作供给会更少,所以工资也会更高,这被称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19.1.2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对人的投资,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教育,这可以看作是提高人在未来某一时刻的生产率,高教育者通常可以得到比低教育者更多的工资,这可以看作是对教育成本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19.1.3 能力、努力和机遇

同一种职业,或者人生轨迹相似的两个人,收入却可能有巨大差别,这便是努力、能力、机遇的影响,这三个因素是难以量化的。

19.1.4 教育的另一种观点

事实上,高学历并不一定就代表高的生产率,但是这个给人们传到了那么一个信号,因为能力高的人更有可能获得高学历。

19.1.5 超级明星现象

一个超级明星的一部电影片酬可能高达几百万美元,这是一个普通工人所不可能达到的,这是因为明星具有巨大的公众效应,当每一个人都希望看到最好的演出,而一个超级明星可以满足他们所有人的需求。

19.1.6 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

最低工资法会使你一部分能力有限的人获得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此外有组织的工会在同企业议价时更有优势,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最后企业可能会利用高工资激励员工,这就是效率工资。

19.2 歧视经济学

19.2.1 劳动市场歧视的衡量

在市场中,男性的平均工资高于女性,或者白人的工资高于黑人,乍看这是歧视,但是仔细看可以发现,白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黑人,而女性由于生育的需要,会中断工作去照顾孩子。要得出劳动市场歧视的结论,需要去控制变量,而当歧视已经在教育等领域发生了,再去观察劳动市场是不合理的。

19.2.2 雇主的歧视

雇主可能会由于自己的歧视去有选择地给出工资,比如金发人高于黑发人,但是竞争市场经济给出了一种利润矫正的理论,即同等技术的两种人,金发人的成本更高,当有一个企业选择雇佣黑发人,其可以采用更低的成本,而原本的金发人企业面临竞争开始亏损,使得金发人工资降低,利润好的黑发人企业利润上升,最终两者工资相等。

19.2.3 顾客与政府的歧视

虽然说利润动机可以对歧视有一定的矫正作用,但是顾客和政府可以阻碍这一矫正作用。如果顾客偏好金发服务员,这会导致那些雇佣黑发人的餐馆生意惨淡,但是如果餐馆由于低成本的效应,可以提供更低的费用,使得顾客选择金发人的机会成本过大,这就可以使黑发人餐馆保持下去;另外,政府的歧视法令也可以使歧视持续下去。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20.1 不平等的衡量

20.1.1 美国的收入不平等

最富一部分人所掌握的财富远远多于劳动大众

20.1.2 世界各国的不平等状况

世界各国都存在不平等现象,但是不平等的程度各不相同

20.1.3 贫困率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贫困标准是根据联邦政府按照提供充足食物的三倍制定的,当经济上行,贫困率可能会下降,这是由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但是分配不均却有可能导致贫困率不会大幅下降,一部分家庭享受不到经济发展的福利。

20.1.4 衡量不平等时的问题

(1)实物转移支付

这个是指政府对社会中最穷的一批人发放食物券或者其它一些物品,而不是发放现金,这些物品的等值价值是不计入贫困率计算的。

(2)经济生命周期

随着一个人的年龄变化,其收入预期会发生变化,中年最高,两边下降,但是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并不是仅仅通过收入衡量的,人都会有储蓄和投资,这些可以平滑收入曲线,使得退休后,生活水平不发生大的下降。

(3)暂时与持久收入

某一年可能一个人会因为自然灾害而遭遇巨大损失,但是这种暂时的收入并不能真正代表其生活水平,因为持久收入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生活水平。

20.1.5 经济流动性

社会中的富人和穷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他们在不停的变化,这便是经济流动性,暂时贫困的人会多余贫困率显示的,而持久贫困的人会更少。

20.2 收入再分配的政治经济哲学

20.2.1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追求的是效用,其体现了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即对一个高收入人奖励100元带来的激励远小于对一个低收入人奖励100所带来的激励。貌似根据这样的分析,最好的情况是使得社会中每个人的额收入相等,但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当政府通过税收达到支付转移的目的,高收入人会因此失去积极性,而功利主义追求的是使整个社会的效用最大。

20.2.2 自由主义

我们每一个人评价社会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但是如果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相对于社会的所处位置,处于这种无知状态的我们回去关注社会最底层人的处境,我们的目标也就是提升最底层人的福利,使最小效用最大化,也就是最大最小准则,帮助最不幸的人。

这种思想旨在增强社会平等,我们可以将依据此方法确定的收入再分配作为社会保险。

20.2.3 自由至上主义

自由至上主义者认为政府并没有获得利益,真正的自由是每个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赚取财富,这是每个人的权利,政府不应该去选择财富分布方式进而去收入再分配。

20.3 减少贫困的政策

20.3.1 最低工资法

最低工资的支持者认为这个政策可以提高社会公平,既帮助了穷人,又不需要政府花钱;反对者认为,最低工资破坏了较低的均衡价格,使得企业需求减少,反而会少雇佣人。

20.3.2 福利

福利不是那些穷的人就可以领取的,还需要残疾或者单独抚养小孩等。这项计划的反对者认为这项计划可能会鼓励人们变成“受助者”,增加单亲家庭的数量,而且单单依靠福利,单亲妈妈也很难养育孩子。

20.3.3 负所得税

负所得说其实是向低收入者支付一定补助的政策,他不同于福利,避免了鼓励婚外生育以及离婚,但是这会使得那些懒得工作的人白白的到补助。

20.3.4 实物转移支付

实物转移支付可以确保困难者得到生活物资,维持生活,而不是挥霍补助,但是反对者认为政府并无法做到知晓每个人的需求,无法精准帮助。

2.3.5 反贫困计划和工作激励

反贫困计划是政府划定一条线,保证所有家庭都能达到这条线,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足,这种方式对税收有较大要求,会对高收入家庭征收高额的税,然后去补助穷人甚至是不工作的人,不利于工作积极性,可能无法维持。

另外一种劳动福利,是接受政府福利的人必须同时接受政府提供的工作,并且有一定的年限限制。


《经济学原理(微观)》读书笔记(第六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