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533/Y534的回忆
本文烂尾了好几个月,今天下午给补上。 很多年前的某一个早上,我躺在寝室里刷手机。一会儿要上《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这节课就要确定我们所选择的建筑物考察地点了。上节课后我打听了一下,好多同学为了图省事都选择学校的图书馆,而我则是想与众不同。打开路路通,输入北京西站(不是)……Y534沙岭子西—石家庄北?我好像还没坐过Y字头列车,要不要去看看?我打开了12306,惊喜地发现这个车居然有软座!那么立马下周六的单,区间呢,就三家店—北京西吧!怎么去三家店呢?那就Y535!也是软座!(软卧代)25块钱下单了! 问题是去三家店附近怎么考察呢?我想到了京门-门大铁路支线的永定河大桥,就写这个了!我高高兴兴地支付了票款,关上手机去上课。 转眼到了周六,前一天晚上和寝室阿姨打好了招呼,5点她就放我出了楼门,一路往北京站赶。Y535的十车是软卧代软座,我以为没有几个人呢,结果刚躺下就被乘务员叫起来了,大约45分钟后,列车靠近三家店站,下车的只有我一个人,而上车的人不少。这个站可以说是石景山/门头沟区便民出行的吧(几年后证实:可能不是) 接下来就是考察了,不过是上永定河大桥拍拍照,百度百科上摘一些东西;再加入自己的一些话术而已。这里不再做叙述。 考察完了,吃过午饭,回到三家店站等待Y534;这时候等车的人也不少,好多人在三家店站狭小的候车室开始排队。 列车进来了,本务是HXD3C。当看到后面的车厢时我是又惊又喜,居然是蓝色的双层25K!我在家乡的时候从未见过这种列车,仅仅是2009年前后乘坐过红色涂装的S25B。我在站务员的引导下去了软座车厢,车内人很多,座椅较硬座柔软多了(我觉得比现在高铁二等座都要软);一排是两个人。和S25B布局一样,分为上下层;在上层还有几个独立的单人座椅。列车空调开得很足,车内客流爆满。我就在这柔软的座椅上,听着旅客们天南地北的声音逐渐睡去……. 等回到北京西后,我觉得这个车运转起来太舒服了!以后必须经常运转,而且只选择软座。本身普速软座车就不多嘛!因此,我动不动就在没课的下午去运转Y534/Y533北京西—三家店这个区间,花上12.5来体验软座的舒适。 后来,经朋友建议,我延长了运转区间。沙城—北京西成为了我的新运转区间,还是老规矩,只要下午/上午没课就Y534/Y533走一波。坐着软座,看着丰沙线的绝美风景,感觉这是我放松的最好方式之一。同时,某一天我甚至乘坐这个车一直到了廊坊北站,也感受了京沪线上这个车飙车时的魅力。 不过伴随的是车底的老化,列车在丰沙线上低速行驶的时候也会发生噪音、并且部分车厢的地板鼓了起来、卫生间也经常水压很低;我和乘务员闲聊的时候问了一嘴,她说这个车快报废了,至于换什么车底跑她也不知道,我听后很难过。 到了2019年年底,伴随着京张高铁的开通,这趟车也走向了终点。在停运的最后一天,我和朋友上了末班Y533,结果因为过于仓促和时间安排,买票只买到了沙城、并且软座还售罄了。这也是我几年来唯一一次乘坐这趟车的硬座,我们带着不舍与眼泪在沙城站送别了它。当天晚上19:50分,末班Y533次列车到达了张家口南站,远在沙城的我未能陪伴走到最后。 随着时代的变迁,无论多么高大上的普速车底,终将是要走向更新迭代的路上。哪怕新产品的争议较大,都不是阻挡发展前进的步伐。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去多多体验,并且在合理合规不起冲突的前提下去记录这一份历史。
(无数次三家店)
(我最爱的那节车厢)
(某一天记录下来的绝唱,Y534严重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