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版知识|古法旗袍掩襟量的处理方法
俊美人台小银,专业生产制衣板房模特16年,国标、欧美标准男装,女装,童装,内衣文胸泳衣,婚纱礼服,胖体,孕妇模特,可按根据尺寸要求订做,欢迎来图来样订购
古法旗袍(一片式连肩平袖传统旗袍)掩襟量的处理方法
下面我说的有点像论文,可能用点难懂,朋友们仔细看
古法旗袍,是忠粉们对1920年-1940年的一种连肩平袖旗袍的爱称,其实就是一片式的便服旗袍。
旗袍的大襟必须是遮掩底襟接缝的,这个原则被称为“门襟遮蔽” 门襟掩盖底襟接缝的重合部分叫“掩襟量”
这个时代的连肩平袖旗袍是没有前后中缝的,那么开襟处就没有掩襟量。

这个掩襟量就要通过“偷襟”来完成。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裁缝们是如何来偷襟的?
第一种:偏经裁法
参考书目:《中国服装制作全书》杨成贵 302-305页
《旗袍专技》沈祝乔 62-64页
《世界经典服装设计与纸样 女装篇下》 548-555页
《中国便装》杨明山 袁愈焰 17-25页
这些书所记载的基本方法是相同的,我给大家整理如下
先折布

然后开始操作

完成裁片的示意图

偏经裁法很显然并不完美,下面我从两方面来论述。
偏经法解决了一片式旗袍的门襟遮蔽问题,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大身的经纱是偏斜的。
首先从意识形态上来讲。
中文中的经和纬在织物范畴内指面料纵横两个方向的纱线,在地理科学中指地球表面的坐标系统,中国文化赋予了经纬很为深远的意义。从面料纵横纹样引申到君子胸中的纵横抱负,从国家民族的治理规划上升到宇宙的伦理秩序,所以在中国人心中这不仅有关礼仪,也关乎气节和命运。所以偏经裁法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再从服装结构上讲。
现代服装制版讲究的是“垂直”理论,要求经纱与衣身的前中线平行,衣身纱线不正确会导致扭转或者牵拉。并且,经纬纱倾斜导致了旗袍大身两侧受力不均匀,尤其是开衩部位问题更为明显,很多偏经裁法的旗袍开衩都不能很好地并拢。
上面说了偏经法的处理方法和偏经法的弊端,下面我来说说另外一种处理方法:提纬法
提违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纬纱提上去,从而获得掩襟量。


从我搜集的各种资料中我得到两种提纬方法。
第一种提纬方法,是直接把大襟侧面往上提获取掩襟量。下面我用图来说明
首先折布,折布方法和偏经法相同

1. 剪开大襟,这时候需要注意大襟位置的确定,因为这个位置要上提,要事先考虑好这个变量。

2. 上提最上层大襟和最下层小襟侧面,最下层前领口打y字剪口,拔开1cm

3.四层在一起裁剪

这种提纬法的弊端:剪开大襟,上提前片,很容易让大襟的形状变形,特别是薄的丝质面料,变形后很难恢复原来的形状,大襟很容易松垮,操作的时候要十分注意。另外如果面料是横纹,会明显看到纬斜。
第二种提纬方法,是在折布之前就把面料拉成纬斜状态,折好布后,拉回纬斜作为掩襟量,下面是步骤和方法:
1.面料正面朝上,右上角向上拉纬纱,经纱保持直线。前中线与经纱一致,面对面对折面料。

2.在肩平线位置把面料折成四层

3.第一层面料向肩部上提,肩部面料浮出

4.剪开大襟,适当拔开小襟领口,然后裁剪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用后片纬纱的偏斜获得的掩襟量。如果是横纹面料后片会有明显的花纹歪斜。
综上所述,无论偏经法还是提纬法,都是有弊端的,有没有一些方法既能保证经纬的垂直又能获得掩襟量?古法旗袍教学视频,听阿俊给您娓娓道来!
古法旗袍教学视频,不仅讲解书上记载的古法旗袍裁剪方法,也为大家收集流传于民间的裁剪方法。不仅还原给您原汁原味的折布裁剪法,也用现代的手法来解读,让裁剪更为简单!还告诉大家,在不偏经和提纬的情况下,怎样保证掩襟量
更多了解关于服装制版资讯,请关注俊美小银,或者百度搜‘俊美人台小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