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教授讲座】王阳明心学 (全8讲)

P1王阳明心学 P1 - 05:44
第一部分 中国哲学
孟子论“求”:求则得之,舍则弃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另一种“求”: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P1王阳明心学 P1 - 08:23
孟子求论之例:高考。
好好复习考北大清华复旦,求之是有道的。至于考不考得上,命也。但不求,不努力,就不会考上。求,增进知识,此得也。
P1王阳明心学 P1 - 10:36
王德峰教授以自己为例,文昌星禄命。一举考上复旦。
P1王阳明心学 P1 - 12:34
很高的成绩,求在外者也。
P1王阳明心学 P1 - 13:00
至此,开始进入中国哲学及阳明心学。为何要重温阳明心学???
P1王阳明心学 P1 - 13:38
今日之中国,物欲横流。股市之例。
P1王阳明心学 P1 - 16:05
重功利轻道义民族外不能安内不能立。
社会信任的普遍危机,一盘散沙之局面。为财产骨肉相残,父母子女对簿公堂。
中华民族靠什么站起来?
靠宗教:中国人没有真正的宗教,中国之基督徒祷告心想儿子高考愿主耶稣帮它而不会想着有罪的灵魂获得拯救。神学概念并无在中国国人心里。
靠哲学:是。
P1王阳明心学 P1 - 20:60
现实世界:佛称尘世,烦恼灰尘。人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的生命问题。
P1王阳明心学 P1 - 21:42
生命外部之麻烦:外部环境适合人类生存。
内部麻烦:人的心的安顿。
心:动物有心?肉体的病会痛苦,动物与人一样,会痛苦,哀鸣。但动物只有肉体痛苦。人会因病产生烦恼,且不止因病。
生出烦恼的心。是人最难安排的这个生命,生命的内部麻烦。
P1王阳明心学 P1 - 24:35
孔子:“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约:贫贱处境
乐:富贵生活环境
不仁者:心未安排好的人。心中无仁之常体。
贫贱难耐凄凉,富贵不能乐业。左也不安右也不安。
P1王阳明心学 P1 - 26:54
仁之常体--------本讲座之主题。
P1王阳明心学 P1 - 27:03
哲学起步时的情况。夏商周后之东周遇到大痛苦,出现诸子百家论道面对大痛苦,以安顿最难安排的生命。
P1王阳明心学 P1 - 28:30
为何心最难安排:无限心。
人生为何成了问题:动物不构成生命问题。人因有无限心,有了生命之问题。
P1王阳明心学 P1 - 29:46
无限心的论证。
时间的三维:以筹划着未来的方式活在当下。这是我们超越现实去筹划那个尚不存在的未来,烦恼皆从此中出,同时精彩亦从中来。
豪华别墅买了后:心想精彩人生开始了。
P1王阳明心学 P1 - 32:10
我们都是人生匆匆过客:别墅,高官,总会消失。高官厚禄与监狱一步之遥。
P1王阳明心学 P1 - 33:24
无限心无法安顿在有限的事物里。构成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有限的。我们的无限心无法安顿。
P1王阳明心学 P1 - 34:07
推论:第一步,超越现实世界来安顿----出世。指引我们的下一代这一步。
但我们告诉他们的正是相反的,教会他们认识这个世界之利害。
中国哲学的境界: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未出世何谈入世,不就在世中?何须入世?
P1王阳明心学 P1 - 37:33
台湾之行例子
台大一教授:大陆的社会生活是没有文化的。
举例:投资办商店,开医院,办学校。以利润为目标无可厚非,但要有良知,这是文化。商店:童叟无欺。医院:生命至上。学校:有教无类。
P1王阳明心学 P1 - 40:30
文化来的前提:先出世之精神,入世做事情。
P1王阳明心学 P1 - 41:09
世界无统一之哲学。世界三大哲学:西方,印度,中国。
中国哲学:紧紧抓住人生问题。起步于先秦。最高峰人生哲学在王阳明心学。
P1王阳明心学 P1 - 43:20
西汉末年:佛教入中国。
P1王阳明心学 P1 - 43:26
唐朝:佛经说汉语,意味着佛学中国化----禅宗。
中国人生哲学三大派:儒道佛。
三派合流:宋明陆王心学。
P1王阳明心学 P1 - 44:44
先讲哪三条路出世:儒、道、佛。
再讲怎么汇合
P1王阳明心学 P1 - 44:54
儒家出世之路:无所为而为。
为:做事。不做事之人生不算人生。五脏六腑四肢之做事。
P1王阳明心学 P1 - 46:36
如何为:无所为而为。针对有所为而为-----有目的,一件事是手段。
正在做的事情是否应当做。自己是否是自己的价值和目的。一件事不是通往另一件事情的途径。
之所以做一件事,是因为,它必须做。此时便是用远不败。
P1王阳明心学 P1 - 48:48
举例:
开医院救死扶伤------最后破产“失败了”,未败。我做了该做的事,救死扶伤,产生了提醒别人的效果,有本事的人当仁不让的来做这件事。他们可能更合适做。
P1王阳明心学 P1 - 50:38
我们之所以做一件事,本身它就是做的目的,这就是做的价值。只要做了,就是成功。
P1王阳明心学 P1 - 51:20
道家出世: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不人为地做事。
P2王阳明心学 P2 - 00:07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人为:伪———造作。道家反对造作。
P2王阳明心学 P2 - 00:45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儒道共同立场:天人合一。
儒:重在人。
道:重在天。 幸福来自天,苦恼来自自己。道家从此出发:原则是做减法,为道日损,损之有损。尽量减少人为。
吃饭是天道规定,如何吃饭?非吃山珍海味否则不叫吃饭,吃六种保健品,此人为。
P2王阳明心学 P2 - 03:36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不吃保健品-----”生非贵之所能存,生非爱之所能厚。”
关注---爱护---成厚了?
释然:不吃保健品吃饭就行了。
P2王阳明心学 P2 - 06:48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做减法:把自己因素退出来,推干净。麻烦的问题里先退出自己。然后再顺应去做。
P2王阳明心学 P2 - 08:53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了解天道的方法-----唯一方法就是减去人为因素。
老庄从未正面告诉我们道是什么,因为没法正面说出来。道不可言说,只能说道不是是什么,一说是什么,就不是道。不是什么即不是人为造作。
P2王阳明心学 P2 - 11:04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老庄著作,获得指点,如何做减法,而不是去弄懂什么是道,得到说明。
P2王阳明心学 P2 - 11:42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老庄之入门在此已做说明:做减法实践,无为而无不为。
此道家出世之精神。做事不增加人为之期待目标企图。拿掉它。天道已经把人生规定好了,顺着它幸福就来了。
P2王阳明心学 P2 - 13:23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目标,途径,人为之。
P2王阳明心学 P2 - 13:40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佛家:出世之路——无心而为。
佛家告诉我们空,但也主张做事的。
无心而为,人必做事,人有差别,做事不同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来历
我们不是第一次来过这个世界
带着业力来的
P2王阳明心学 P2 - 23:23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学有价值的学问,哲学太空
看似是自主选择了哲学其实是带来的业力规定
不办公司,坚持研究哲学
有什么愿望来到心里不是自己选择的
P2王阳明心学 P2 - 27:49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做事就是消业,所以不求结果,最好没结果
有结果很可能旧业未消又造新业
无心而为,认真做事不在意结果
出事而不入世,除心不除事
P2王阳明心学 P2 - 33:53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我终日吃饭未曾咬住一粒米,我终日穿衣未曾挂上一缕棉絮
咬住一粒米,非得吃到这个东西
挂上棉絮,非得是名牌
P2王阳明心学 P2 - 34:38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儒家:无所为而为。
为:做事。不做事之人生不算人生。五脏六腑四肢之做事。
道家:无为而无不为
不人为的做事
佛家:无心而为
佛家告诉我们空,但也主张做事的。
无心而为,人必做事,人有差别,做事不同。
三者合一到宋明陆象山王阳明心学
P2王阳明心学 P2 - 35:28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中国哲学就是人生哲学,人如何安排好生命
安排生命第一步,出世
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出世,人都有原罪
人就这样一方面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可以无所不知,另一方面总是面对虚无,终有一死
我们的存在在根本上有限渺小,跟我们自身能力的无线扩展形成了一个矛盾
庄子: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已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总是失败
信仰的前提是谦卑
西方教堂婚礼代表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上帝的事业一部分
P2王阳明心学 P2 - 43:38
视频已换源,时间戳可能存在误差
第二部分,什么是心学
开端于孟子,孔子开创儒家孟子继承,孔子核心论道是人,孟子从人学走向心学
孟子讲人有四个方面善端,端:根源
荀子:人性本恶
人都有生物的自保本能,为避免同归于尽的结果使人发明了道德,把利益的纷争限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以避免社会的解体
孟子:人性本善
孟子: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四个心之善端
心学的心既不是生理上的heart也不是心理上的mind,德语Gemut
荀子讲性本恶是人的生物性自然性,孟子讲性本善是超生物超自然
P3王阳明心学 P3 - 08:40
论证心的存在
法庭审判,社会存在的前提是人有心,被狗咬了不会去审判狗,因为狗没有心
孺子入井(小朋友掉进井里),怵惕(惊恐)恻隐(哀恸)之心油然而生。形骸间隔(我们的身体把自己跟别人分开)。仁心感通(打通形骸间隔和小孩连为一体)
P3王阳明心学 P3 - 18:07
individual 个体个人,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
近代欧洲社会基本原则
我们有形骸间隔,也有一体之仁,人心感通万物
P3王阳明心学 P3 - 22:42
陆象山:吾心便是宇宙
整个宇宙趋向于生命
无机物的存在就是为有机物的存在创造条件
顾惜之心
P3王阳明心学 P3 - 28:04
中国哲学讲宇宙的本性:天地之大德曰生
德:性质 天地的根本性质是生命
周易:生生不息
P3王阳明心学 P3 - 28:54
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自省之心是生命情感
离开生命情感谈真理是理性头脑,理性头脑帮助我们在这世界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是心之外理
金融学的基本知识都是心之外的人
王阳明:心即理,心外没有理
你抛弃你的心,取出一个理,这个理将伤害我们的生活
P3王阳明心学 P3 - 35:41
心是天理所在的地方
良知乃是天理昭明灵觉处,顾良知即是天理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万事万物的真理本心具备,不到心外去求
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放心:放出去的心
把放出去的心召回来
P4王阳明心学 P4 - 04:54
荀子核心观念礼仪 以礼治国
存在的问题:遵守礼仪但可能心中没有仁心,把道德规则当手段谋取利益
这种人格叫乡愿
P4王阳明心学 P4 - 09:34
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弘忍大师: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之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求
世人生死事大,摆脱生死达到涅槃
涅槃:不生不死
自性若迷:1自本性即佛性,不到心外求佛
见性成佛,心见佛性
常观金体,不睹众相
金刚经: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
住:住相被众相所迷惑
摆脱众相的迷惑,本心也就见佛性了
烦恼即菩提,烦恼与智慧同源于心
烦恼证明了孟子的无限心
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P5王阳明心学 P5 - 00:20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根器:慧根
『传习录』『六祖坛经』
P5王阳明心学 P5 - 12:51
业识由五蕴构成:色受想行识
色:五官接触外界事物的表象
受:感受 想:欲望 行:达到目标,意志
识:区分辨别,分别识
P5王阳明心学 P5 - 15:55
大其心:本心即是自己的心也是宇宙
佛性不是空寂,佛性是人生不朽之价值的总和(包括爱情等不朽的价值)
陆象山:宇宙内事即分内事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P5王阳明心学 P5 - 33:51
弘忍法师弟子神秀偈jì句: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身体不仅看成肉体而且应该看成法身菩提,心本干净如明镜一般,人世间到处是灰尘,勤擦拭勿染尘埃。
慧能: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法师批亦未见本心,未见性成佛
住净像:干净肮脏区分明确,无所住,空却不能执着于空,否则空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怎么进,回到生活中来。
P6王阳明心学 P6 - 12:36
慧能『华严经』: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观想:本心起来,去除人我别,放下那个本来不是你的面目。
轻视他人有无边无量的罪
慧能定义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功:心灵所达到的境界
德:人与人打交道
前念迷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
P6王阳明心学 P6 - 37:39
王阳明: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
P7王阳明心学 P7 - 00:04
第三部分 什么是阳明心学
(1)心即理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初学入德之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把心的遮蔽去掉再次明亮起来
亲民:天道在人民生活中
止于至善:心跟天理一致 (此心纯乎天理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