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新国辩·中学组丨评审评决依据公示

2023-09-08 21:39 作者: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  | 我要投稿

一、从赛制的设计主旨,了解评审职责


    1.1  这次的新设计赛制,将被命名为“议题辩论”。这一新命名的目的,在于传达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此赛制与华语辩论圈中最常见的竞技辩论截然不同。我们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为了避免参赛队伍或评审因过往肌肉记忆而影响赛制主旨之落实。


    1.2  “竞技辩论”被作为正式的赛制命名,始见于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新国辩)。该赛制的设计主旨,是希望能把新国辩作为“推动华语辩论圈的竞技专业化”的赛事舞台。其中包括:不断推动华语辩论技术持续迭代;使华语辩论被大众承认为一项“专业运动”;让辩论能力能被更专业地评比出高下;促进评审的辩论专业水平与华语辩论圈同步提升。


    1.3  赛制特点

    为了更好地凸显其特点,故与新国辩的竞技赛制做对比介绍:


二、评审的三项任务:投票、反馈、点评


    2.1    投票


    2.1.1  一场比赛被分成4个回合。评审需要在每一个回合结束后进行投票。每一个回合所投出的一票,皆为“立场票”。除最后一个回合外,每个回合结束后,评审可选择将“立场票”投给“正方”、“反方”,或选择投出“平票”。最后一轮环节,评审只可选择将“立场票”投给“正方”或“反方”。

     *胜负判定方式请参考【赛制文件】


    2.1.2  “立场票”是指:“从本场比赛开始至此,评审认为哪一方所提出的主张,更合理,更应该被支持”。
    在此赛制中,胜利意味着“该队伍所提出的主张及其观点,对议题的中立听众来说,是更值得被采纳、更可靠、或更有收藏价值的”。


    要注意的是,在任何环节中,无论队伍的技术能力表现是高是低,都不应该独立成为投票的理由。在此赛制中,所有的辩论技术皆为主张和观点的质量服务。只有当双方在“立场票”的维度上难分高下时,才可以考虑技术水平,来决定“立场票”的归属。


    2.1.3  评审在比赛开始时,必须进入该辩题中,扮演 “中立听众”的角色。评审所投出的每一票,皆因辩手所述内容而形成的立场偏向票。
    所谓的中立听众,可以根据对辩题的认知程度和关注程度,分成以下三种,评审可以是其中的任意一种:

    a.  无知中立:因为对辩题相关信息缺乏了解,而无坚定的立场偏好。

    b.  犹豫中立:对辩题有相当程度了解、且认同双方皆有合理或不合理之处,而无坚定的立场偏好。

    c.  冷漠中立:对辩题可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但因对辩题所述选择不在意,而形成不坚定的立场偏好。


    现实中,没有人是绝对的中立者。然则,本次赛事所邀评审皆为专业辩手;专业辩手的专项能力之一,就是能在聆听时区隔开“个人立场”,以“第三方观众视角”看到辩题两个持方各自的优劣之处。若评审并非无知中立或冷漠中立听众,则应代入到犹豫中立的听众视角。

    若评审自觉在某一道辩题中无法成为任意一种中立听众,评审应当在开赛前向组委会申请避嫌。


    2.1.4  评审所投每一票,皆要“有所依据”。组委会要求评审在投出偏向票之前,能在个人认知中达成以下标准:

        a.  能列出双方所述,越周全越好:

            I.  双方所想讨论的议题是什么、其中的异同点是什么

            II.在该议题中,各自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III.   每个核心主张,其论证的素材与脉络是什么

        b.  从上述所得,能提出优劣判断之理由

            I.  若双方所讨论的议题存在差异,那么在双方都能提出基本主张,且完成论证的情况下,哪一个议题更重要?为什么(更贴合辩题原意、更值得被关注、或价值更高)?

            II.若双方所讨论的议题一致,那么在对立的两个主张中,哪一个更应该被采纳(事实判断上更可靠、道德判断上更崇高、功利判断上更值得、或审美判断中更能获得共情)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实生活中,表达者皆受限于语言效率,聆听者亦受限于个人认知。组委会期待辩手能借由比赛,锻炼、提升自己的表达和说服能力,力求克服信息传达时所面对的滤镜阻隔;但组委会也要求评审在最大程度内做到“投入最大的专注力来聆听、以最大的同情来理解、以最贴近社会客观的态度来评决”。


    若评审无法理解辩手所述,组委会要求评审坦诚提供反馈。若在最终票决前的各个环节中无法判出优劣,评审在投出平票时,组委会也要求评审交待其真实纠结。


    2.2   反馈


    2.2.1  每位评审在每个回合每个回合结束后,都会投一次立场票。评审在每次投下立场票后,无论是否更改所投持方,每位评审皆需要提供票决反馈。


    2.2.2  反馈机制,是议题辩论和竞技辩论(新国辩)最大的差异之一。反馈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辩手能及时得知:

    a.  评审在该回合中接收到了什么内容。

    b.  评审较为支持某方主张的主要原因。

    c.  根据所投的一票,告知辩手什么是关键交锋、什么是重要或不重要的内容。


    此赛制期待辩手能因应评审的反馈,及时调整战略、甚至临场生产新内容,来争取评审的立场票。评审的及时反馈,主旨是为了:“让余下的辩论环节,在双方辩手竞争求胜的同时,能有更高价值的内容输出”。


    2.2.3  严格要求每一位评审在首轮反馈中,必须涵盖2.1.4项中所述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参照上文);简言之就是:一,我听到了什么;二,为什么我会做出此票决。而后的每个回合,评审可因“前已述及故不赘言”,以此斟酌反馈内容。


    2.2.4  为了避免赛事时间过度延时,也为了避免打断竞赛节奏,评审应尽可能追求最高表达效率——用最短时间,表达最精准的意思。


    2.2.5  评审提供反馈时,要尽量提供“胜负的具体判断”,但同时要尽可能避免为双方提供新主张或新论点,甚或是辩题背景讯息。组委会能理解,在讲解自己的胜负判断时,或多或少会夹带额外主张、观点或讯息。但若能找到能避免提供新主张/观点/讯息的表达方式,此方式应被优先采纳。


    2.3   点评


    2.3.1  点评环节将在投下最终票决后进行。


    2.3.2  点评环节可涵盖两部分内容:

    a.  必须述及:交待队伍胜负缘由。这一部分,和首轮反馈一致,强制要求涵盖2.1.4项中的内容。务必让队伍明确得知最终一票的票决缘由。

    b.  可选择性述及:技术与内容相关建议、个人对辩题的想法。这一部分,是为着让辩手得能从中获得新的学习与成长


三、评审在执评前需要回答的问题


    3.1  本赛制主旨是“推动华语辩论圈提高内容产出质量”。故,赛事对“刻意乖离或扭曲辩题主旨”、“顾左右而言他”、“逃避讨论义务”等战略动作,皆抱持基本的否定态度。

    然则组委会能理解并接受:主办方 / 出题者、关注辩题的社会大众、甚或是评审,皆有认知上的主观局限。因此,在“队伍产出了足够有价值的好内容”的前提下,组委会愿意给队伍开放一定程度的“创意空间”:让年轻队伍对辩题的诠释有一定程度的畅想空间、对交锋有足够表现攻防技术的机会。

    组委会诚恳委托诸位评审成为此“创意空间”的下限守护者。组委会能理解,这很大程度上需要评审援引主观心证来做出判断。为了确保在允许评审援引主观心证同时,能确保有足够的客观性,组委会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组委会将确认每一场赛事所邀评审拥有合格辩论专业能力;

    二、组委会将为每一场赛事邀请起码3位评审,提高整体评决的客观性;

    三、组委会要求每一位评审做出足够完整的反馈与点评(上文2.1.4所述内容);并要求每位评审在维持自主评决的同时,聆听、参考其他评审的想法;

    四、组委会要求评审在赛前公示其主观心证的援引标准与边界,并要求每位评审在本届赛事的每一赛段、每一场次,皆贯彻执行之。


    3.2  评审心证的重要标准与边界调查


    3.2.1“这道辩题的最主要争议的议题是什么”?当您觉得,辩手针对这道辩题所讨论的议题,和一般观众所关注的议题差距太远,您愿意在什么情况下接纳辩手的主张?

a.辩手交代了选择该议题的原因,并成功说服了您

同意度(0-1-2-3-4-5)

b.辩手业已讨论了原本“该被讨论”的议题

同意度(0-1-2-3-4-5)

c.对手不否定其主张,并表态愿意与之探讨该议题

同意度(0-1-2-3-4-5)

d.其他

同意度(0-1-2-3-4-5)


    3.2.2 在接纳其讨论议题的情况下,您觉得怎样的内容算是好内容?

a.为关心辩题、且在两难间犹豫难决的观众,提供能帮助其做出坚定选择的内容

同意度(0-1-2-3-4-5)

b.以足够严谨的学术态度,为己方主张做出更完整论证的内容

同意度(0-1-2-3-4-5)

c.让您或观众的认知获得足够启发感的内容

同意度(0-1-2-3-4-5)

d.让您或观众获得强烈感受的内容

同意度(0-1-2-3-4-5)

e.其他

请说明:


    3.2.3 在过去参评竞技辩论的经验中,您曾经在对手不加以挑战的情况下,主动介入赛局、否定辩手所提出的主张与观点吗(无论是以酌情扣分或投票方式表达否定态度)?

a.其主张的价值观有悖于您所认知的社会公序良俗

是 / 否

b.其辩论态度严重恶劣

是 / 否

c.对手不否定其主张,并表态愿意与之探讨该议题

是 / 否

c.其他

是 / 否


    3.2.4 在双方探讨的核心议题一致、需要您比较高下时,在以下四种不同维度的判断中,您的重视程度如何?

a.事实判断:因其论证更详实完整,更应该相信之

同意度(0-1-2-3-4-5)

b.价值判断:因其价值立意更高,更应该支持之

同意度(0-1-2-3-4-5)

c.功利判断:因其利弊经双方权衡,更值得选择之

同意度(0-1-2-3-4-5)

d.审美判断:因其论述带来共情,更想要选择之

同意度(0-1-2-3-4-5)


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组委会对上述评决依据拥有修订权、再诠释权。



2023新国辩·中学组丨评审评决依据公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