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联是如何赢得苏德战争的(序又序)祸水东引真引了吗?如引!苏德战争爆发的原因

2023-07-25 22:58 作者:旧旧的梗  | 我要投稿

中学时代,由于苏德战争并不属于核心考点,我们被要求记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并没有介绍苏德战争爆发的原因,那么本期视频就来介绍一下苏德战争爆发的原因

一、英法祸水东引,引了吗?如引!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中学历史关于苏德战争铺垫了什么,是不是有一个慕尼黑阴谋的章节,其中说英法奉行绥靖政策,目的是祸水东引,诱使纳粹德国和苏维埃俄国开战,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到达1939年世界文明中心,欧洲,哟,这不波兰嘛!

所以说,英法的祸水东引似乎只能引到自己扶持出来的波兰身上,波兰对于英法来说,是个维持凡尔赛体系的重要角色,它通过但泽和波美拉尼亚地区和德国有纠纷,通过民族主义情绪和苏维埃俄国以及南面的捷克斯洛伐克产生敌对情绪,是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在中东欧布局最为重要的一环。

有人会说,英法祸水东引肯定是希望德国吞并波兰以后在以占领的波兰领土作为桥头堡进攻苏联啊。

但是,请看在波兰战役前英法的骚操作,

1939年4月6日,波兰与英国签署《英国-波兰安全保证条约》;5月19日,波兰又与法国签订类似议定书,表示当波兰受到攻击时,法军将攻击德国,当法国受到攻击时,波兰也会进攻德国。

英法希望能够通过威胁德国要亲自下场来制止战争,也就是说英法并不希望祸水东引。而且通过曼诗婷元帅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来看,波兰战役开战前,希特勒真得很担心英国对波兰的安全保证,举棋不定,进退维谷,甚至中途还发布了停止攻击的命令。对于希特勒这位一战老兵来说,他记忆最深刻的是,英国为了保卫比利时对德国作战,还有就是德军的两线作战。

当然彻底推翻西方盟国暗中怂恿苏德开战的重要论据是苏德邦交

苏德邦交在苏德正式开战前呈现的态势是,总体来说外交关系很好,外交摩擦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上。希特勒上台前,苏联和德国,一个因为意识形态问题、一个因为战败国的问题,都被排除在英法主导的国联体系下,当然后来因为法国外长白里安试图建立一个安全的欧洲体系,苏德都被吸收进入国联,并出任常任理事国(德国1926年,苏联1934年),所以苏德在此时交流频繁,一方面是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吸引德国资本进入苏联,另一方面是德国希望摆脱军事发展受到的限制,需要与苏联展开军事合作,比如说德国装甲部队的先驱都曾在苏联的喀山学校学习过,再比如德国伞兵部队建设者斯图登特将军也是在苏联军事演习上看到苏联相对成熟的伞兵部队,回国后多方游说开始建立伞兵部队,此外,曼诗婷元帅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提到过在间战期间,他曾在苏联面见过伏罗希洛夫元帅,由此可见,苏德双方的军事合作还是比较深的。但希特勒上台后,特别是与日本签订《反共产协定》时,苏德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存在交锋,但是随着战争的开始,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双方又一次进入蜜月期,之后就是毫无波澜的熟悉的剧情了。

也就是说,苏德邦交处于良好状态,苏联需要德国先进的技术和庞大资金,德国需要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更需要苏联提供的石油和其他的矿产资源,而且想玩瓜分波兰这个dlc的时候,双方还能比自己的先辈瓜分得更好,效率更高。那么英法祸水东引,他真引了吗?如引!

 

那我们尝试分析一下经济方面,德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很难停下,事实上希特勒德国的经济奇迹核心在于政府高举外债,在国内上马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全产业链的产业的项目,如高速公路的建设、军备的生产,但是德国政府发行的梅福券是有时间期限的,而且德国在经济危机过程中深受货币贬值之苦,所以德国国家财政发行的债券显然只能通过战争获得的战争赔款和掠夺被占领国才能够偿还,但与此同时进行战争也需要政府采购,还是需要政府发行大量债券,德国通过外交恐吓和局部战争实现了国家发行债券的期限匹配,但是从长期来看,德国的经济进入了一种饮鸩止渴的死循环,纳粹党承诺给德国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通过类似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形式去实现,即政府采购+创造就业岗位,但是这需要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大日尔曼尼亚的建设,所以使得德国经济高度依赖德国战车的效率,所以德国人一直鼓吹的“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获得土地”所言非虚。

那苏德战争是不是因为经济因素爆发的呢?德国人是否想通过这一场战争来获得苏联人民的财富来治疗自身的经济绝症呢?

我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知道,解决政府负债的最好方法是发行货币,但是发行货币过多势必会导致通货膨胀,德国人民前几年还拿成大的马克当积木盖房子呢,你们纳粹党人上台了几年啊,就忘了,魏玛的贵族老爷的魂还在国会大厦里呢,你么这些纳粹党,把自己的心啊,肠子啊,都翻出来晒一晒,拾掇拾掇!

所以德国的战争经济目的在于将占领国纳入到德国主导的经济体系中去,让他们接受帝国马克强势货币的地位来收割其国民的财富,具体流程大家联想一下现如今的美元就可以。

但是,苏联并不是个很好的战争对象,最重要的原因是苏联是个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生产资料公有的情况下,苏联人民并不富裕,举例来说

德军进入苏联本土时,士兵对苏联境内情况的描述是这样的

吃点水果或新鲜蔬菜的愿望促使我们走向一座座房屋的小菜园。穿越俄国的整个行程中,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一棵果树,夏季没有樱桃、草莓、醋栗或黑加仑,秋季没有苹果、梨子或李子。(俄国中北部的)气候可能不适合种植这些。当地居民房屋周围的小菜园里只种植土豆、卷心菜、黄瓜和洋葱,他们仅凭这些食物过冬。我们在这里没见过其他的蔬菜或水果。

京特·朔尔茨(第18装甲师师长副官):

昂德里克·C.弗尔通(武装党卫队荷兰志愿者):

你无从区分街道上的男人和女人。他们的衣着打扮一模一样,都是丑陋的灰色棉衣,用绳子或类似的东西扎住。这里没有纽扣,也没有鞋,很少见到皮鞋和毛皮靴,大多数人穿的是以帆布或酒椰叶纤维制成的“本地鞋”。最穷的人会在鞋底钉一块旧轮胎皮。

鲁道夫·克舍普夫(第45 步兵师神父):

这些男男女女穿着肮脏、原始的自制亚麻衣物;他们似乎完全不知道鞋子和袜子这些东西……

S 少校(第 20 装甲师的):

这些农舍都以树干建造,通常有一两个房间。农舍里都有个硕大的砖炉,用于烹煮食物和取暖……屋内一般没有床铺或简易床。一家人睡在长凳上,这些长凳夜间围拢在砖炉旁。他们以或多或少会有虱子出没的绵羊皮充当毯子。这里没有餐具或盘子,一把木勺就够了,他们直接从锅里舀着吃。至于家具,屋内有一张粗陋的桌子,仅此而已。从报纸上剪下的一些图片贴在墙上,这就是唯一的室内装饰。

约阿希姆·H.少尉(第131 步兵师):

四个多月来,我们一直蹲着解决内急。还要多久才能再次使用干净的厕所,或者好好洗把澡?真希望陆军尽快引入带有淋浴设施的移动式战地厕所

奥托·威尔(第 5 装甲师):

在乡间的村庄里,我本人从未遇到过配有相应设施,可称之为厕所的单独建筑物。我在维亚济马待了一段时间,在镇内找不到任何(根据我自小就被灌输的想法)可用于解决内急的设施。相信我,这太可怕了!俄国居民如何并在何处解决他们的问题,对我来说至今仍是个谜。

——以上内容摘自《巴巴罗萨:德国入侵苏联的内幕》

从这些德军的视角你也可以发现苏联人民还是很穷的,而且结合苏军进入德国时,红军对德国的评价是这样的:“他们生活得这么富裕,为什么还要来侵略我们”

此外,民不富,国必富,是不是可以学习一下法国先进的占领费制度呢?答案很明显是不行的,苏联有着显而易见的战略纵深,还有源源不断的兵员组建新的机动兵团,所以只要没有打到苏联的命门,苏联不会选择法国方案投降德国,反而会利用广阔的战略纵深不断反击。

所以,从缓解德国经济绝症的角度来说,对苏联开战显然也不是个划算的选择。

二、大德意志与巴尔干,什么?希特勒是奥国人,奥谍是吧,太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苏德在过往邦交不错的情况、且苏联对德国经济来说并不是良药的情况下,苏德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呢?

问题其实出自德国,原因是德国不是德国了,德国成了每一个德意志人心中最好的样子,也就是大德意志,所以他继承了德意志世界的另一极奥地利的国际关系。

首先我想询问大家一个问题,德国真得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吗?我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真正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一个名字叫俄国,另一个名字叫奥匈帝国,事实上,当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并不熟练地长袖善舞,力图扑灭这场尼禄式的烈火,但是很明显他失败了,同时军队也在裹挟他、威胁他军队再不动员,德国人就会面对俄国和法国的先手优势打击,于是德国下场了,对法作战不得不触及到比利时的利益,那么英国也下场了。我们通过后世的美苏冷战可以看到,两个庞大的军事组织是能够维持和平的,但是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问题上产生了巨大摩擦,两个阵营中的大国孩子气般的开启战争,进而引发了全欧洲甚至全世界的一场大战。

其实苏德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一战俄奥首开战端的原因是类似的,

,让德国最终进攻苏联的起因在于苏联正不遗余力地蚕食德国的势力范围,1940年6月,苏联向罗马尼亚要求领土同时对罗马尼亚发动了战争威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苏联要求的主要领土是建立在凡尔赛会议上将旧沙皇俄国在一战后割让给罗马尼亚的领土,也就是基希讷乌地区,但是苏联还要求获得布科维纳,罗马尼亚从奥匈帝国那里获得的土地就有点过分了,国防军此时刚刚结束对法作战,主力尽在西线,而且此时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海狮计划和秋季旅行计划(海狮计划的佯攻作战计划)。希特勒为了尽力避免两线作战,他要求罗马尼亚向苏联妥协割让了如图所示的领土但在1940年8月份,希特勒德国借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领土争端在维也纳进行了第二次仲裁,宣布如图所示的领土归匈牙利,但值得注意的是,德国这次的强权政治并未引起罗马尼亚的激烈抗议,一是罗马尼亚归匈牙利的领土还是有关凡尔赛体系遗留下来的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罗马尼亚并非吐出了所有的《圣日耳曼条约》中获得的土地,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大部分仍在罗马尼亚手中,二是,缓解了欧洲轴心国之间的关系,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属于相见如仇雠的国家,但在第二次维也纳仲裁后,双方的关系得到了缓和,三是,罗马尼亚得到了德国对罗马尼亚的保护,在某种意义上罗马尼亚不必担心苏联对他们的侵略了,而且,罗马尼亚可以算是德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亲密的盟友了,罗马尼亚军队更是少数把军队指挥权交给德国人的盟友。

罗马尼亚在苏德夹缝间生存

希特勒德国在苏德战争快一年前就已经撕破脸皮了,特别是苏联在德国尝试对英作战的过程中,试图在苏德之间扩张势力范围,同年11月,苏联和德国关于势力范围划分的和平谈判以极不愉快的结果告终,苏联的“和平方案”是这样的:将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纳入到苏联的势力范围,而这几乎是德国人所不能接受的,对于德国人而言,罗马尼亚的石油、土耳其所在的小亚细亚半岛上的金属添加剂,是德国军事工业的莫桑比克here(命脉),我想用冷战时期中情局局长比尔凯西1981年3月说的一句话来形容俄国人“俄国人专注于自己的荣光,却忽略了别人的欲望”一年后他又说“苏联人是外交的能手和新手,他们热衷于不惜代价争夺微小的收益,在这方面的能力往往显得精明老到,却毫不在意于塑造强大的敌人,有时候简直比最愚蠢的新手还要愚蠢,我目睹了这一切,并为他们的努力而欣喜若狂。”在我看来,苏联试图在罗马尼亚扩张或者站在苏联视角上拿回俄罗斯民族过去扩张的土地毫无疑问挑动了德国人的神经,毫无疑问地告诉德国人,要么战争在俄罗斯母亲的怀抱中死去,要么就在失去战争血液中慢性死亡,毫无疑问,德国人选择了后者。

在我看来,苏联作为一个名称上不含任何民族、任何地区的联盟,你们有着高尚的思想,为什么还保留着沙皇的想法,去占有侵吞别人的土地,你们需要缓冲区,别的国家就不要吗,况且加强自身军队建设才是保家卫国的正确之举。

事实上,对苏作战的雏形在1940年8月份已经开始制定,但是直到苏德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德国人心中仍然没有很明确的战争目标,参照曼诗婷在《失去的胜利》中写的,北方集团军群的军队进入苏联后就显得毫无章法,说不清楚此时的战略目标到底是要歼灭苏军有生力量还是北上夺取列宁格勒还是配合中央集团军群拿下莫斯科。德军战略目标的混乱不仅体现在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的问题也很大,乌克兰作为德军战争计划开始时的次级地位,德军却在这里配置了一个与中央集团军群相比不落下风的战略兵团,削弱了德国在计划初衷的核心突击方向的力量,曼诗婷和他的第8装甲师被围就是一个明证。

所以我认为德国人开启苏德战争的同时还有希望和英国谈判获得更多筹码的战略考量,甚至可以看做是逼降英国的一种手段。

在军事上德国人的剑并不能使英国屈服,而苏联却在不停地蚕食德国势力范围,苏联刺激了德国人的神经,当德国拿下整个巴尔干的时候,德国又在刺激苏联的神经,那么苏德战争也就不可避免的要上演了。


苏联是如何赢得苏德战争的(序又序)祸水东引真引了吗?如引!苏德战争爆发的原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