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数创非遗】潍坊木杆称:一头是秤星,一头是良心
一头是秤星,
一头是良心,
一丝都不能差。
这是盛氏木杆秤的制秤规矩,也是盛家人代代口耳相传的家训。
在热闹的集市,无论街边的小摊贩,还是店铺里的老掌柜,一杆木杆秤是经营谋生的必备品。商贩口中吆喝两句“足量高高的秤”,客人便取下货物,心满意足地满载而归。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为16两,并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还有一种说法是范蠡所制,利用杠杆原理发明。
秤星闪耀,福、禄、寿三颗星。16星中缺一两,少了一分福祉;缺二两,少了一份禄位;缺三两,少了一份长寿。杆秤上的这些星芒,不仅代表了度量衡的准确,更寓意着人们对幸福、富足和长寿的向往。

图片来源:xhs轩辕福雅
然而,制杆秤也是一门精细的手艺,有选料、打秤叨、校正、跑步弓、割秤星和打磨等十多道工序,道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
做秤选用的木杆较为挑剔,需要纹路细腻且木质坚硬,柞栎木、红木等都是上等的材料。为了保证木杆不开裂,材料要放在干燥处堆放两三个伏天后才能使用。制杆秤要经凿、刨处理后,再用细砂布沾水打磨光滑。在木杆两端套上金属皮后,杆秤便出现其雏形。接下来的,便是制定重量刻度的精细活时,全凭平常积累的经验,否则定刻度时会非常费力。

图片来源:xhs轩辕福雅
杆秤上密密麻麻地出现了各种记号,秤匠用极为精致的戳子对着记号打眼,边将铜丝塞进打好的眼子里,边用道具隔断,称之为“割秤星”。割好称星后,用工具锉平,最后根据客户喜好,在秤杆上色,一杆秤才算制作完成。
如今,随着电子秤的普及,用木杆秤的人已经很少了,会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多了。然而,盛氏木杆秤作为传统手工艺品,承载了历久弥新的智慧和匠心。造物数创平台将传统手工艺与数字藏品结合,让大家能更加近距离感受这段美好历史。秤心传世,让传统文化璀璨永恒!
文章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