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万华镜 #17|寻找外星人:外星人都去哪儿了?

说起外星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所谓“费米悖论”。费米悖论的名字来源于大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标准模型中自旋为半奇数的“费米子”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据说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闲聊中,费米被外星人的话题问得烦了,随口回了一句:“外星人都在哪儿呢?”就这样诞生了著名的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的实质是一组看起来都有道理、但却相互矛盾的两个推论:一方面,我们相信宇宙足够广阔,银河系中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数量足够多,可供这些行星演化出智慧生命的时间足够宽裕,因此整个星际空间应该遍布外星文明才对;而另一方面,如果星际空间果真遍布外星文明,那么外星文明的活动应该会不可避免地留下大量痕迹,甚至外星人早就已经造访过地球了,然而现在我们却找不到外星文明存在的蛛丝马迹——前者支持外星人存在,而后者对外星人的存在表达了怀疑。由于两个推论的结论相互矛盾,因此可以断定至少其中一个推论是不可靠的。加上正如上一期所谈到的,外星人题材主要见于科幻类艺术作品中,而科幻作品显然更倾向于外星人存在以便设定和剧情的发挥,于是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关于费米悖论的讨论,绝大多数都是站在赞同前者的立场上,回过头商量该如何解释后者为什么错了。
但是,宇宙足够广阔就一定会有外星人吗?要下这个判断,我们必须对宇宙有充分的了解。打个比方,单机游戏Minecraft的世界足够广阔,但是这个足够广阔的世界里不会有第二个史蒂夫,这是游戏机制本身决定的。正这个缘由,布鲁诺之前的欧洲人确信外星人不存在,因为他们相信宇宙就是以没有外星人的方式被创造出来的。如果我们觉得古代人的认识太过局限,我们应该予以超越,那么我们同样不能仅凭宇宙惊人的尺寸就轻易断言外星人存在。
在网上讨论中,像费米那样主张没有证据表明外星人存在的看法有时候会受到批评,说“你没看到不代表不存在”。这种批评意见强调的是认识的公共性,尤其是科学知识的公共性,但却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反驳。一方面,“没有证据”说的并不是某一个人没有证据,而是说整个共同体都没有证据;另一方面,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接受一个知识宣称,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按照这种做法,我们可以接受任何矛盾的知识宣称。其实,如果我们没有观察到外星人存在的任何证据,那么我们就能够合理地相信外星人不存在,这是再自然不过的道理,正如若是我们观察到了外星人存在的证据,那么我们就能够合理地相信外星人存在一样。总而言之,想要知道外星人都去哪儿——我们除了再仔细找找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