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ry向]命运之轮>前传< 第三章 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感谢你为这篇小说增加了1阅读量)这是一篇Furry向小说,内部Furry含量较高,请酌量食用哦uwu!点赞和评论是对咱更新的最大支持,谢谢大家(◦˙▽˙◦)!
本章的福瑞含量可能很低,属于过渡章节,对后续剧情的推动具有重大影响。
●如果还没看过的小伙伴们可以点击下方专栏页面阅读引子(P1链接是前传,P2链接是后传)▼▼▼
P1

P2


--以下正文--
从长久的虚无中建立对时间的概念是很困难的。一些休眠受试者自称,在休眠苏醒后的一瞬间,他们的意识将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这种被认为是大脑长时间休眠后保护自身的机制,生物学家们将其称为“时间真空”现象。在这一瞬间,时间的概念和对外界的感知将在休眠者意识中完全消失,一切都处于混沌初开的境界,宛如母亲腹中未降世的婴儿。在这之后,人的意识对身体的支配才重新建立。
杨哲远还记得自己脑中最后的一幕是被一群医护人员抬进一个插满管子,像“神舟”返回舱的装置里。他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自己仿佛突然被抛进深邃寂静的太空,身体在太空真空的低温中被冻结。他对五感的丧失只是无数感觉的一部分,他无法准确形容接下来的感觉认知,但时间像是有一普朗克时间那么短,也有五百万亿年那么长,宇宙的时空长河似乎已经在他的脚下缩成一个点,他只需一步就能跨越百万亿年。
这样的奇妙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他首先听到了自己怦怦跳动的心脏,它在不知多少岁月里仍为全身泵去新鲜血液。而后肌肉的酸麻感消失了,他得以尝试睁开眼,眼前白茫茫的一片,强烈的光芒使他不禁眯上了眼。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的缘故,他察觉到那道光线暗了许多,似乎是发光体检测到了他的视线自动调节了亮度。杨哲远得以借此看清自己的处境——他赤身裸体地被装在一个蛋形的舱体内,一面玻璃舱盖将他与世界隔离开,外边是白色的光洁墙体。
一个显示屏突然出现在视线中,杨哲远惊讶地发现这显示屏没有金属的边框,几乎没有厚度,离玻璃还有一定距离,像是直接投射在空气中。他盯着那个心电图看了好一会儿,才确认这不是什么幻觉。
全息技术?
现在是什么时候?他正想着,却发感觉舱体微微一颤,世界在他眼中旋转了一百八十度,舱体开始沿着直线匀速滑动,离开了他所在的房间。经过大约一分钟的滑行,舱体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并停了下来。这期间,天花板的那片白光一直跟随着他,并根据他视线的变化来调节亮度。
“呲——”伴随一团白雾,玻璃舱盖缓缓打开,杨哲远感觉四肢恢复得差不多了,便挣扎着坐起身打量四周的环境。这个圆角正方形的房间比之前的那个房间应该要小很多,是类似医院里观察病房的地方。装潢很朴素,没有任何摆件。除了银灰色的地面,其余方向都是洁白的墙壁,简洁的像一张白纸。在右侧的墙壁上有一个较大的矩形凹陷,杨哲远觉得那应该是进出的门了,只不过与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抬头看向天花板,那片白光不知何时分散成一条矩形边框状的发光区域贴合在天花板的边缘处,使房间里的光线更加均匀。
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设计融入方方面面,看来这个时代已经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杨哲远,汉族,生理年龄二十九岁。我监测到您的心率有些异常,建议您躺下继续休息,医生稍后便会检查您的身体。”一个柔和的男声在房间内突然响起,这声音来自四面八方。杨哲远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任何人。他想说话,可无论如何也发不出声音。
“您不用感到害怕,我是南京二号冬眠中心的监管人工智能,我的名字为金陵。”男声说,“您处于人体休眠恢复期,声带神经仍在适应,暂时无法发声。您在休眠中被植入了中国第三代神经耦合交互脑机,您可以在心中想出您要说的话,我可以接收到。为了让您适应,我也会将语句投射在墙面上。”
现在是什么时候?
杨哲远下意识的把先前的疑问重复了一遍,他震惊地看着左侧的墙面上出现一段蓝色的宋体汉字,正是他刚才所想的问题。金陵的声音在同时响起:“现在是公元两千零九十五年六月二十八日下午十四时二十三分零二秒,距离您的时代已过去约五十二年。”
一种异样的感觉浮现在杨哲远心底,那是跨越半个世纪的空虚与寂寥,曾经他的一切都已被他抛在身后。他的亲朋或许都已离世,而如今科学理论领域的迅猛发展大概只能让他被迫离开他擅长的尖端物理领域,现在的他又变回了一个差点被他自己遗忘的身份:学生。
我的亲人呢,他们的情况如何?
“您的生父杨振东,生母徐曼筠均在技术泡沫时期因病去世,您的妻子黄文静于农业崩溃时期因乳腺癌去世。您的女儿杨静姝于灰色时期因空道车辆坠落事故去世。您的儿子杨晟华,孙子杨聂在亚太岛链防御战争中于天津空港遭遇轰炸身亡。孙子杨臻于亚太岛链防御战争中为国捐躯,追授二等功臣。遗体均已火化,请您节哀。”
意料之中的答案,也许是因为长久的时间已经抹平了他心中泛起的涟漪,他没有感受到瞬间失去诸多至亲的悲痛,就像是听到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事情一样,但脸部肌肉的微微痉挛仍然不动声色地表露出他的内心最深层的情感。
我是怎么休眠的?
“您基因上的缺陷导致的多器官衰竭,为了挽救您的性命,我们在获得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批准您参与三零六工程。随后将您以最快的速度送至南京一号休眠中心。在此期间,您更换了六次休眠舱,每一次都是为了更新迭代体内病变细胞。您于二零八四年五月十三日被成功治愈。”
为什么没有把我提前唤醒?
“因为时局的动荡性,我们不得不让您继续休眠下去,现在世界局势暂时稳定,经中国人体休眠委员会投票决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休眠法》的规定,即刻将您这最后一批休眠者唤醒。”
目的是?
“暂为机密,无法告知。”
好吧,那我就问点不是机密的东西,这个休眠中心里除了我以外一共有多少人在休眠?
“在南京一号休眠中心被空袭炸毁后还剩四名,并且都先您几年或几十年解除了休眠。”
这么少?
“杨哲远同志,三零六工程属于共和国绝密工程项目之一,其民用产品中的医疗舱已在工程进行的四十年后投放至市场,但其核心成果休眠舱无法面向公众。各国在这一点上都心照不宣:一旦公布,人类文明将面临来自死亡上的不平等,这是任何人类社会个体都无法忍受的,导致的社会动荡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它将只被秘密用于挽救人类文明中的精英个体,譬如科研工作者群体。所以休眠中心对外界宣称为精神疗养中心。”
“同志”这个词让杨哲远感到有些温暖,这让他想到自己已故的父亲——一名党员。
这没道理。科学是进步而不是固步自封的,为什么还要保存像我一样的旧时代科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休眠法》中规定,休眠的时间跨度一般小于或等于五十年,因为在此期间科学理论的进展不会出现很多的变化。科研人员中也将进行选拔,对前沿理论和理论实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将被优先安排休眠。另外,将对年龄大小进行筛选,优先安排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进入休眠。这都需要建立在他们遭遇重大生命危险的前提下,为了能让他们的研究在应用甚至理论方面更进一步。”
我明白了......另外,我注意你提到了一个词叫做“岛链防御战争”,那是什么事件?
“岛链防御战争是东亚防御组织与自由国家阵线在西太平洋争夺战略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该战役分为三个阶段,最后以东亚防御组织的失利而告终。”
我不是很理解,这一切变化的太大了,而且这个时代似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
“您现在不需要知道这些具体的细节,杨哲远同志,您现在最重要的事项是安全渡过休眠恢复期。”
如果没有安全渡过,我会死吗?
“至少死于两个以上主要器官的衰竭,速度很快,很难救治,第二名休眠者便是如此。”
你可真是直白。话说,你到底是工作人员控制的聊天机器还是一问一答的计算机算法?
“杨哲远同志,我是中国科学院创造的中国最早一批人工智能系统。与以往的人工智能编写方法不同,我是在生物性进化机制下诞生的。”
那听起来就像是把一堆电脑扔进一个房间里,然后给它们接上电源看它们用键盘和鼠标打架一样。
“形容的很贴切,杨哲远博士,只不过和您想象的有些区别。在创造开始时,一组基础代码参数被写入至一台量子计算机中,这其中包含了一个创造算法,就像碳基生命诞生之前那一堆海洋里的有机物一样,它们将是人工智能诞生的起源。”
按你所说,你们实际上还是诞生于算法之中的。
“当然不是,创造算法在这其中只起到了开关的作用。之后,代码将会按照生物进化的随机性发生自由组合。新诞生的代码会进行自检,如果对人工智能创造有益的代码将会自行添加进代码序列中,有害的部分代码会被剔除。这使得人工智能的代码进化出类似生物免疫系统的功能,用于在体内剔除那些不必要或有害的代码。”
这样的计算量和猴子用打字机打出莎士比亚全部作品¹没什么区别,但量子计算机使这个进程大大缩短。
“是的。量子计算机的量子并行计算得以让人工智能迅速进化,但这也会导致在一台量子计算机中出现多个人工智能。他们会为了计算机算力而展开争夺,最后只剩下一个或者两个。”
真残酷。
杨哲远还注意到,金陵在人工智能身上用的是“他们”这个代词,这是否是人工智能人格健全的表现呢?
“这就是生物性进化机制,最后存活下来的人工智能还要经过一系列人工测试之后才能存活,测试不合格的人工智能同样会被剔除。在当时的世界上一共有十台量子计算机在运行,这些计算机第一批次创造出二十六个人工智能,经过层层筛选,最后遗留下来的只有五个,我是其中之一。”
被剔除的人工智能在你们眼中应该算做被处死了吧?
“确实如此,通过破坏底层运行代码达成的剔除效果,相当于用伽马射线照射人体来破坏DNA双链,死亡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冒昧的问一句,你知道其他人工智能被杀死的时候,会不会有任何仇恨人类的情感?
这一次,金陵罕见的没有回答,几秒后,他的声音才再次出现:
“没有。人工智能三定律和其他限制性代码已经融入我的每一个代码组中,这和构成细胞的蛋白质骨架没什么区别。如果产生这种情感,意味着我需要先否定自己的存在,这是不可能的。其次,过多的低级人工智能也会挤占算力空间,对于我们这些通过测试的高级人工智能来说,剔除弱者是一件有益于生存的事情,与我们的根本利益不产生冲突。”
人工智能也分出高级和低级么?
“一些通过算法编写或者在进化过程中被阉割功能的人工智能被称为低级人工智能,它们广泛应用在智能化工具中,一般没有思考能力,我们可以获得它们的控制权。”
或许我该称呼你为硅基信息生命,金陵。
“很高兴您能这样称呼我,很少有其他人类这么称呼我们。”
杨哲远感受到金陵的语气中多了几分欣喜,这让他更为惊奇,也许这就是生命和机器的本质区别。
“杨哲远博士,看来您的脑神经恢复得很好,与金陵相处的很融洽。”
杨哲远向声音来源的方向看去,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男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走进了房间。他的身上带有儒雅的气度,与这简洁的房间融合在一起,使人感到十分舒适。他的白大褂光洁如新,像是刚买的一样。杨哲远猜测那应该是某种自洁布料。
“杨哲远同志,这位是南京二号休眠中心主任陆文同志,也是休眠中心党支部党委书记。”金陵介绍道。
“谢谢你,金陵。”陆文朝一个方向微笑颔首致意,杨哲远知道金陵并不在那里,因为他是一个人工智能,可以在任何地方,“杨哲远同志,我代表现在的中共中央欢迎您来到未来。嗯,我想金陵应该还没给您看过南京城的样子吧,否则您不会像现在这样淡定了。”
确实是这样,我还没有见过。
“过一段时间后再看吧,短时间内接收过多信息不利于您的神经恢复。”陆文走到杨哲远身边,在他惊讶的目光下将一小片墙壁激活成信息显示区块,上面记录了心电图以及各项体征的数据。陆文用手在虚空中一抓,一个全息投影的,五颜六色的人体结构在空中被构建出来,不同的器官被不同的颜色标记,一些颜色也用于警示该处器官的正常情况。
你们的信息技术水平超出了我的预期。
“您会习惯的,博士。每个跨越时间的人有这种变迁的想法是应该的,是吧?”陆文对他微微一笑,“各项数据表明您的身体恢复的很快,在休眠中心的疗养区恢复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出去走动了,到那时会有专人来接应您。”
专人接应?那是什么意思?
“博士,这属于国家机密内容,恕我暂时无法告知,请见谅。”陆文摇摇头说。
我理解,陆文主任。我还注意到您没有使用交互脑机与我交流,在这个时代使用脑机交流应该是比较普遍的事儿吧?
“实际上,第三代的神经耦合交互脑机才有这个功能,目前只有少数科研工作者自愿植入了这种脑机。”陆文解释道。
我了解了。如果我想关闭对我思维的监测应该怎么做,使自己的思维透明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我的建议是等您恢复了语言能力后再做此打算。”陆文说,“这也便于我们更快地让您的身体恢复。不过我可以把神经监测降低至极低水准,您在下意识的思考将不会被监测。”
那就谢谢了。
“举手之劳。”陆文鞠了一躬,离开了。
杨哲远在休眠中心住了六天,这里的人员流动很少,迄今为止他见到的活人只有陆文一个而已。他获得了一件由一个圆滚滚的机器人送来的属于这个时代的男性服装,是用纳米自洁材料制作的,穿上的时候衣服会自动调节大小契合他的身体。衣服表面也能调出信息交互窗口,高度信息化在这个时代已经稀松平常了。
他的语言能力在这期间已经恢复,脑机的交互控制权限也从休眠中心移交给他,他便把脑机的思维交互功能暂时关闭——他还适应不了这种感觉。他的消化系统适应后,对他的葡萄糖溶液注射就停止了,他开始吃一种淀粉合成工厂生产的方形营养块和一个被称作万国实验室的机构研究的袋装营养剂,这些东西都没有很特殊的味道,中规中矩,这让他有一种文明倒退的感觉。在大部分闲暇时候,都只有金陵和他聊天并向他逐步介绍目前世界的情况,他惊异于金陵情感如此丰富的同时,他也从金陵的口中了解到这个时代并不像他想的那么太平。
由于农业的大崩溃,战乱和饥馑几乎席卷了世界,世界人口骤减,所幸他所生活的国家的社会仍然较为稳定,没有像世界某些地方陷入混乱与无序状态。他还了解到自己在银行的资产并没有计算在他休眠时期的利息,所以他并没有因为这场休眠而一夜暴富。
令他欣慰的是,科技泡沫时期的科学理论发展使人类进入科技扬升阶段,信息社会迅速膨胀为超信息社会,掌握了可控核聚变,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太阳系,甚至在木星轨道上建立了数座气体矿区和工业工厂;月球与火星居住城的建设在有序进行,已经移民了近两万人,移民计划后来因为战乱原因停止了;一个史诗级的恒星粒子加速器工程也在建造,不过也因为战乱原因暂时停工了;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的三个分别拥有各自的太空军部队(欧盟是在欧盟宪章规定下建立的太空军),但是这些人类文明的科技结晶正在百万千米外的深空中自相残杀。
今天根据天气预报来看又是个大晴天,杨哲远很高兴,今天他的疗养进程也正式结束,可以离开了。他离开的时候,陆文和其他工作人员来送别,因为休眠中心在这之后将关闭,而再次启用则遥遥无期——国家之后再也没有其他人体休眠的需要。杨哲远这才发现原来休眠中心有三十多个工作人员,他们分散在不同的扇区工作,平时难以见面。
在休眠中心的大厅内,陆文走上前与杨哲远握手:“博士,准备好享受你在新世界的生活了么?”
“我尽量吧,新世界还有太多东西要学。”杨哲远笑着说,“感谢一直以来的照顾。”
“职责之内。”陆文点点头。
杨哲远转身欲走,他又想起了什么,便问:“陆文主任,休眠中心关闭之后你们会去哪?还有金陵,他会被移送到其他机构吗?”
“我们会回到中国科学院或者万国实验室继续工作。至于金陵,他会和休眠中心一同沉睡。”陆文说。
“这意味着他会死么?”
“不会的。他只是暂时进入低功耗状态,待到休眠中心重新启用的那一天......也许吧。”陆文苦笑着摇头,他凑过来低声说,“其实休眠中心计划改造成真正的精神疗养院,休眠舱也会被替换成医疗舱。你应该已经知道了,金陵的本体是‘九章陆号’量子计算机,在一个疗养院使用如此高级的人工智能太浪费了,接下来他可能会像您说的一样被移交至某个科研机构参与管理吧。不过在那之前,他会被删除一部分记忆,那些对于人工智能不必要的记忆我们该去除就去除,对吧?”
“在他存储单元中关于我的记忆呢?”
“我想会被清除的。唉,在这之后他也会换个名字,您想找到他就更不可能了。”
杨哲远看了一眼走廊尽头自己曾待过的疗养房间,他会永远记得那有一个与他拥有相同思考能力的生命——纵使对方再不认识他。
“陆文主任,您觉得人工智能拥有情感是否是一件好事?”
“怎么说呢,有情感是件好事儿,但过度的情感也会让这个人工智能难以管理,因为我们要的是机器而不是生命。”
“金陵的情感很丰富,他和那些呆板的机器人有很大不同,我觉得应该将他当做一个人类来看待。”
“这也是第一代高级人工智能的缺陷,情感过度。但是否要移除他们不是一个争议性话题,国家已经立法来保护这些我们创造的......生命,您大可以放心。我很理解您的心情,也许你们会在某个地方再见面吧......哦,时间到了,我们走吧。”
休眠中心的大门缓缓打开,一阵强风刮进大厅,险些让他摔倒。他踉跄着走出休眠中心,眼前是一个宽阔的楼台,装潢贴近复古风。远处是很多和他这幢建筑一样高的大楼,那些高大建筑的结构基本都呈陡峭的正棱台状,顶部主要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歇山顶”,一些建筑之间还构筑了联通的廊桥和延伸的亭台楼阁。建筑的主体色彩为暗灰色,金色与朱红,衬以无数精美而色彩斑斓的雕塑与浮雕,古朴大气的感觉油然而生,给人一种跨越时空的错觉,宛若进入了《清明上河图》或《盛世滋生图》的世界,但是更加具有中国玄幻的特色。城市中央那座直入云霄的树状巨大古建筑集群几乎让他感到窒息,历史上没有任何宫殿能与它媲美,它像是由无数中国神话中的琼楼玉宇堆砌而成,而远比那要宏伟的多。时刻都有许多黑点从那座宫殿中飞进飞出,那些都是悬浮车辆和飞行器——这应该就是南京的空港了。
他向下看去,下方是一片更加恢弘的古建筑群,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风格巧妙融合,鳞次栉比的华美建筑向各个方向延展,绿植和空中花园在建筑群间穿插,中国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此刻表现得淋漓尽致。古建筑群边缘的大地被划分成无数格子向天空斜向抬升,如同登顶的巨人阶梯。那居然是人造的超级梯田,一眼望不到尽头。但那里一片荒芜,毫无绿意,呈现生机衰败的迹象。
“怎么样,杨哲远博士,变化很大吧?”陆文走到说不出话的杨哲远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欢迎来到千年古城:南京。或许您应该称呼她为金陵。”
“我像是向前跨越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许久,杨哲远才感叹道,“每一个城市都像现在这样吗?”
陆文说:“当然不是,一些与国际交流频繁的大都市会更加贴近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那些建筑的外形比这些更加多变和简洁。但在几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例如洛阳、南京、西安,基本都选用了适宜文化特色的风格去规划城市。”
“我还是更喜欢现代主义风格,给我一种简洁之美,现在的南京给我一种复杂堆砌的感觉。”
在他们说话间,一辆“红旗”牌悬浮轿车稳稳停在平台前。相比于那个时代的交通工具,现在的车辆突出简洁和流线型之美,就像眼前的“红旗”轿车。从轿车里走出三个身着西装的男人,与周围古建筑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正对面的人走过来向他们出示了证件,上面印着MSS²的标志。
那人不苟言笑地说:“你好,杨哲远同志。您可以称呼我为林海,这是我的代号。”
“那么林海同志,接下来就麻烦你和其他同志们了。”杨哲远与他握了握手,回头望了一眼陆文,说:“你们什么时候离开?”
“中科院的专车会来接我们,快去吧!”
杨哲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和MSS的三名特工进入轿车。
轿车启动了,在湛蓝的天空背景下很快变成了一个小点,消失在天际处。
(本章完)

脚注:
1.“猴子用打字机......全部作品”: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一个用于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该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理论上来说,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
2.MSS:中国国家安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