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向画质新高峰进发的坚实一步:适马105mm F2.8 Macro DG DN体验

2020-11-04 16:24 作者:评者N大  | 我要投稿


写过不少关于镜头的体验文章,熟悉我的小伙伴知道我是个“微距控”,

从胶片时代的尼康老105 F2.8D入坑开始,之后感兴趣的微距产品基本是出一个就入一个,

有感动与失望兼备的尼康105 F2.8 VR和蔡司100 F2,不可方物的尼康200 F4,意外之喜的适马150 F2.8 OS,各方面都让我惊讶的适马180 F2.8OS,为它入了索尼机身的福伦达 65 F2APO,等待良久后心满意足的福伦达110 F2.5APO,让我呵呵一笑的索尼90 F2.8,以及十分赞叹的适马70 F2.8ART,经历过这些焦段重复的特化产品,或许有的人已经心如止水了,但我依旧期盼着更多为无反设计的微距产品,出于对70ART有好感的缘故,当得知适马将要扩充ART微距产线时,内心还是兴奋难抑。

一贯的适马视觉识别,黑白双色设计,简洁明快,三段式对焦限制器可以根据工况切换物距范围,强化对焦/追焦性能,DG DN独有的无级/有级光圈切换能帮助视频拍摄控制更加平滑,独立的自定义按钮配合机身可以自定义设置为人眼识别开/关或锁止对焦物距等功能(以机身设计为准)。

当初为了兼顾画质与成本,70ART的外对焦(浮动双对焦组)一度被不少人定义为“丑”(毕竟不少人把竞品看向索尼90G),但其中的大多数在入手后就惊讶于这枚镜头的表现力,结合售价,开始喊起了“真香”,我也是其中一个,毕竟遮光罩一套,外对焦就看不见了。

由于是能更好利用空间的原生无反结构设计,相比自带转接环的E口70ART微距,105ART微距镜头的长度只长了一点点,外轮廓直径也相仿。

重量只重了140g,差距几乎无感。(70ART E口570g,105ART 710g) 

105 ART微距镜头并没有延续70 ART的“外对焦”设计,重新设计的对焦组配合优化马达可以实现轻快且低噪音的对焦性能。 

配合SONY A7R3机身,只要合理设置对焦限制器,配合AFC,就能实现快速顺滑的对焦,

焦外过渡与70ART一样自然柔和,即使是严苛工况,光斑二线性也不明显。

被寄予厚望的这枚镜头在用料.......

本以为会是奢华,多片萤石级FLD与超低色散SLD均一并加入,这枚镜头的画质会创造新记录么,

但是事实是:

没想到在高端线上把SLD和FLD当豆子撒的堆料狂魔这次反而意外克制,只用了一片SLD,还是在后组(嗯?),绝对是出乎意外,我捏了下脸,嗯,没在做梦。

 全开时焦内表现就异常明锐,解析力强悍,反差明朗,色彩鲜艳。

即使是全开最边缘区域,结像依旧扎实: 

对于不少微距镜头来说,由于设计取向问题,全开远景反而是疲软项目,尤其是变焦,那么105ART Macro DG DN的表现如何呢? 

额......远景全开边角都能锐到出摩尔纹是什么鬼......

 

全开倍率色差抑制优异,无论是金属,玻璃物件都清爽无色边,全开时的轴向色差抑制也同样出色,焦外高反差边缘很难看到色边, 

即使用我能找到的严苛工况去虐,也只是稍有疏漏,单论LoCAs抑制,我个人觉得已经胜出绝大部分的市场竞品了: 

可以这么说,无论色散还是解析力,这枚105ART微距如同之前的70ART一样,是没有APO外在,但有APO内在的“闷骚”镜头。

 相比70ART微距拍摄静物,105ART微距更偏向户外,更长的工作距离能减少干扰与遮光概率。 

在感慨过适马85 F1.4 ART DG DN的素质之后,我又一次被105 F2.8 ART DG DN微距的素质所折服,我又一次感慨“性价比”这个词,从当年的单纯低价,涅槃出了与原厂在品质上争锋的ART,到现在已经开始开花结果出了不少不比原厂便宜但绝对物有所值的高端方案,和原厂90G相比,适马105的售价绝不讨喜,但相信在你真的对比过两者成像品质后,就会明白哪个才是真正的“超值”。 

近年来适马新品的市场反响与产品力相辅相成,逐渐攀升,是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不仅因为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知道什么才是真正“以性能为先的性价比”器材,也因为适马坚持本土制造,品质钻研与“家族式”管理的努力,正在逐渐开花结果。

新款105微距这枚镜头可能小众,但,绝对耀眼。


向画质新高峰进发的坚实一步:适马105mm F2.8 Macro DG DN体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