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合在一起看。
3个小时啊,以后尽量不看文艺片了。(开玩笑)
首先:电影的主要部分就是前面40分钟,作为我个人而言。起初我觉得应该从40分钟处开始,设置一个倒叙的悬念,但看完才明白为什么前面40分钟要放在前面,同时,B站应该剪切了2处画面,虽然我理解,但这两处镜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妻子讲的前半故事和后半故事的准确性完整性,而妻子的这个故事,才是前面40分钟的重点,也是这三个小时电影的基础。
为了简洁,我就直接说我的电影故事大体理解了:
男主和妻子在几年前女儿去世,两人都受了非常大的打击,妻子坚强生活,但男主却濒临崩溃,为了逃避现实里的痛苦,男主投身到了戏剧表演里,企图用戏剧里的人物来代替自己。而作为妻子,原本也是痛苦的生活,后面还要忍受丈夫的忽视,为了解决这样的状态,也为了帮助心爱的丈夫,妻子在难得的做爱时刻会稍微引起丈夫注意时,开始创作故事,以引起丈夫的回应和关注,可这样似乎只是当时有回应,第二天醒来又是老样子,于是妻子又故意在第二天问起昨晚的故事内容,发现男主记忆犹新,但也就仅仅只记得故事内容,对于妻子还是忽视。
这段经历就是电影中开头讲的故事:乖巧女学生偷偷跑到喜欢的男同学家,每次都会留点“印记”,来引起男同学家的注意,以期望打破男同学家的规则和气氛。(上半段故事)
这时妻子主要是靠创作故事,做爱,录音台词来和男主互动,期望获得关注,希望男主能不再逃避现实,回归生活,正视实际发生的悲剧。但没有效果,于是妻子开始进一步,在屋里留点陌生男人的东西,在男主表演完带陌生年轻帅气男生来慰问刺激,但这些都不出格,因为故事里,妻子说了,女同学有自己的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这时故事里的女同学没有抚摸自己。
但是后面妻子出轨了。
在出轨后的女儿忌日的晚上,男主主动求爱妻子,在互动中,妻子讲了故事的下半段:女同学在男同学的房间里抚摸自己,中途有人回来了,但不知道是男同学,还是男同学父母,故事结束。
这里,要把电影剧情故事和女同学故事结合,电影剧情里妻子死了,带入女同学故事里,女同学死了。为什么?因为只要女同学死在了男同学房间里,来的不管是谁,只要当着这个人死去,女同学的尸体本身作为“印记”,谁也抹不到,谁也不能忽视,这个家的规则和气氛就肯定被打破。
也就是以达到:“男主再不能逃,必须面对现实”。
为什么妻子要做到这步?因为妻子出轨是刻意安排的。可妻子失望的发现,即使男主发现了自己被绿,依然忽视,依然要逃避到戏剧里。没办法,只有自己死。
如果问妻子怎么知道的,妻子在门口安装了摄像头,妻子看到了男主回来过,这个信息来源于后面偷情男和男主车内对话那段故事里。
另外,可以猜测妻子死亡不是必须,妻子在设计里有可能并不是必死,但男主“杀”死了妻子。这段信息来源于男主后面是司机的对话里,司机说了自己“杀”了母亲,这段对话里,男主和司机在达成“默契”,并且故事要前后套用,所以可以猜测,妻子的死亡是男主故意的。
分析人物:男主
妻子的一切,男主知道嘛?
男主都知道,所以后面在与偷情男车内对话中,男主才说了那么多,说明他一直都关注着妻子,但却是冷漠的关注,有问题不直接问,全靠猜,深深误会了妻子。
为什么选择偷情男担任主角?
一方面是自己不能演,因为男主善于逃避,妻子的死亡让这个戏剧也不能是安全乡,他只有再借用其他剧本逃避。另一方面,男主看到偷情男临场发挥就吻了台湾女,好奇作怪。最后一方面是没人演,都以为是男主演,所以在试戏时没人表演,只有偷情男。
妻子的死有作用吗?
有!但不多。男主两年后,依然在听那段妻子的台词,虽然自己不敢再饰演剧本,但还是克服了一定的恐惧,比丧子之痛时逃避的要好一点。男主一直真爱的车子,虽然不情愿但终究给司机开了,车子是男主的另一个“避风港”,其他人来开,就有一定的“放开”的象征意义。
为什么排练前期让演员枯燥的读剧本?
在和韩国哑巴女对话时,男主说过,要先读懂台词的感情。意思是要先明白每局台词的意思,再理解感情去表演,而不是先赋予这段情节故事感情,再去读台词。
分析人物:偷情男
偷情男都是一工具男。他本身非常崇拜男主,也因此被男主妻子利用,为了男主好起来,偷情男甘愿接过男主妻子的嘱托,关注男主,在男主又接这个剧本时出现,在发现男主依然逃避时勇敢的直面男主。在车内那段,偷情男的眼神从没逃避,甚至越说越眼眶湿润。偷情男尊敬男主还在于他知道车子对于男主的重要性,所以第一次喝酒时说的是坐他的车子。但偷情男可能不知道,他事业辉煌时被偷拍的照片是男主拍的,因为第一次喝酒被发现偷拍时,男主的表情和动作都让人觉得就是男主做的。
其他人物和情节就不说了,因为三个小时,内容太多。并且故事被拆分到很多人身上,要说的话最好是有人做视频说,打字说比较不合适。另一方面,这部电影每个人物的行为出发点是复杂的,举例像偷情男在车内对男主说的故事时的情感出发点就不只是一种,有希望,有尊敬,有可惜,有憎恨,有窃喜,有不悔。
总的来说,这部剧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是复杂的。不能单一去判定。
我个人觉得,要想深层次吃透,必须要先吃透那个戏剧,结合戏剧,再结合每一段故事,才真的可以明白每个人的想法,和这部电影想表达的内容。
以上是一二层的理解,
我想再多加一层:第三层。
我不知道电影作者本身有没有这种考量,但我猜测,电影里的地点在广岛不是随意设定,是有目的的。加上戏剧演员,有韩国人,有中国台湾人。并且电影里还有个情节是说“和平广场”。结合电影传递出的一大主题:“认清自己,不要逃避过去”,是不是在说日本人不要逃避过去的历史,应该认清自己的过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和责任,勇敢的承认错误,勇敢的面对过去。
韩国哑巴女试戏时说的“我远比你悲惨”。
日本只有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即罪恶的过去与历史,承认错误,才可能如戏剧中的结尾,微笑美好的生活。
如果有这一层寓意,那么这部电影,的确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