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吴明彻 字通昭

吴明彻 字通昭

吴明彻(512年―578年),字通昭(一作通炤),秦郡(今江苏六合)人。祖父吴景安,曾为南齐南谯太守。吴明彻幼年丧父,本性至孝。太清三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秦郡大饥,吴明彻将粮食分给邻居。承圣三年(554年)三月,陈霸先在京口与吴明彻结交,封他为戎昭将军、安州刺史。绍泰元年(555年),随周文育征讨杜龛、张彪。
永定元年(557年),陈霸先称帝,王琳不服,起兵作乱。陈霸先以吴明彻为安南将军,与侯安都率兵征讨王琳。吴明彻曾夜袭湓城,被任忠击败。天嘉元年(560年)二月,王琳兵败,奔亡北齐。王琳移守寿阳(安徽省寿县),与扬州道行台尚书卢潜,刺史王景显合守外郭。吴明彻以为寿阳城内人心不稳,再度发动奇袭,以水灌城,寿阳果然陷落,王琳、王贵显、卢潜等同时被俘。
太建九年(577年)吴明彻北伐,至吕梁(今江苏徐州东南),以萧摩诃为前锋,北齐军大溃。太建十年(578年)二月,再度出兵吕梁,包围彭城,以清水灌城。宇文邕派上大将军王轨率军驰援梁士彦,据淮口(今江苏清水入淮之口)。当时吴明彻背疼难忍,见前遇坚城,退路被断,知道此次作战难以取胜,便打算带军突围。萧摩诃进言说:“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率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当使公安达京邑。”吴明彻说:“弟之此计,乃良图也。然老夫受脤专征,不能战胜攻取,今被围逼蹙,惭置无地。且步军既多,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相率兼行。弟马军宜须在前,不可迟缓”。萧摩诃带数千马军前还,吴明彻亲自决堰断后,乘水势撤退。不料至清口,水势渐退,船舰触上周军沉入水底的车轮,无法通过。王轨乘机引兵袭击,陈军大败。吴明彻被俘,所部三万及器械辎重为周军所获。北周对他以礼相待,封他为怀德郡公,位至大将军。不久,吴明彻因忧愤死于长安,时年六十七岁。至德元年(583年),陈后主下诏书褒奖吴明彻,追封邵陵县开国侯。
统帅 B-
(吴明彻拓定淮、肥,长驱彭、汴,禽王琳如举毛,扫北齐同沃雪,继而登坛拜受,风威慴著。然耄年不竞,遂使蹙境丧师,金陵虚弱,祯明沦覆,盖由其渐焉。)
武力 B-
(史无勇名)
军谋 C+
(吴明彻当辟土之任,亦有军功。然吕梁败绩,为失算也。斯以才非韩、白,识暗孙、吴,知进而不知止,知得而不知丧,犯斯不韪,师亡国蹙,宜矣哉。)
智略 C-
(吴明彻微涉书史经传,於汝南周弘正处学天文、孤虚、遁甲,略通其妙。)
内政 C-
(文帝以帝乡吴兴相授,但政绩不详。)
魅力 B-
(吴明彻幼孤,性至孝。及江左大乱,尝周济乡里,颇以英雄自许。然雅性刚直,统内不甚和。彭城之败,其罪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