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答案】2022年江苏B卷
中指提示:本套题目由于第2题的隐藏难度和大题量对做题速度的高要求,普遍得分比A类、C类要低3-5分。5位同学反馈,平均得分66.9分。题目设置挺好,建议执法类考生精做。
第一题
“给定资料1~3”列举了执法部门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请用一段话对这些做法产生的积极效应加以归纳概括。(1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篇幅不超过200字。
指点:
答题关键在总结提炼关键词,分点很明显就5点,大部分同学都能拿组分数。如果非得深究的话,可以从“效应”去锻炼答题的敏感度。“效应”和“作用”含义差不多,非要掰扯的话:效应是由一些因和一些果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比“作用”多出一些叠加循环的意味。
【中指答案】
1、执法开放日现场普法,让市民走进了解执法工作,营造市民理解支持的社会效应(社会氛围的良性循环)。2、为年轻人配备导师言传身教,帮助其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发挥传帮带效应(年轻人成长了会继续带更年轻的人)。3、联合律师、环保专家等专业人士共同执法,释理说法、把脉治理难点,提升执法精度和效率,发挥协同效应(1+1大于2的效应)。4、对典型案件通过迅速查办、媒体宣传引导、鼓励举报投诉等多种方式严厉打击,释放震慑效应(打击一个震慑一片)。5、无人机填补执法盲区、开展疫情立体防控,节约警力、提升效果,展现精细提质效应(没想好词,编了个)。
第二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4”,分析“砍香樟树被罚”在执法效果上引发热议的原因。(15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透彻。篇幅250字左右。
指点:
从立法本身、执法过程、执法效果、执法领域(执法对象)等方面考虑,江苏之前有类似题目。立法本身很多同学不敢写,那就要提高敏感度了,这方面以后要多考虑,地方性法规规定时有出现不合理、不合法的地方,要从法理、情理角度多思考判断。
【中指答案】
1、地方法规制定不科学。规范没有考虑修剪动机,过于一刀切认定违规行为;条例管辖范围太广,没有考虑民众私有财产所有权。
2、执法缺少温度。有关部门对群众的咨询诉求推诿、回应不及时;法律宣传不到位,违规砍伐认定、修剪申报渠道等群众不知晓;日常监管不到位,树木砍伐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制止,事后一罚了之。
3、处理结果与大众认知不符。当事人修剪理由正当,咨询程序严谨合理,却遭到处罚;虽从轻处罚,但罚款数额仍然巨大,超出民众对情理的认知。
4.事件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事件属于基层社会治理范畴,与大众日常起居密切相关;且近年自发伐木导致案件激增,说明受此问题困扰群众数量大,但没有根本解决。
第三题
假如你是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5”,就“如何开展网络直播,让执法过程变成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提出建议。(20分)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条理清晰。篇幅300字左右。
指点:
第2点用注重反馈不好,深入执现场或以案释法才是核心。网友有兴趣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现场,利用这一兴趣点更好、更深刻的普法,这就是现场直播的作用。
第3点的重点不在“推广”或“扩大受众面”,通过描述8场中人气最高的主题,是告诉大家社会热点问题的执法受关注度最高,最应该直播、最需要播好。
【中指答案】
1、丰富直播方式。组建直播团队,推出执法代言人,通过警示案例、科学实验、群众互动等方式,多角度展现执法工作,让普法工作走进群众心里。
2、直插执法现场。善于在执法现场以案释法、生动普法,以此提高观众的兴趣度和震撼感,提高警示作用。
3、聚焦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难点、执法工作重点要点选择直播主题,以细心贴心执法服务回应社会关切,展现执法形象。
4.营造幽默氛围。采取连麦人气主播等方式提升直播趣味性,让严肃的普法宣传轻松幽默,寓教于乐,增加直播热度。
5.增加直播代入感。精心设计、创新手法,将普法宣传与模拟执法、身份扮演等方式有机结合,让观众身临其境接受警示教育。
第四题
“给定资料6”中,W市城管局在其官网“人物风采”栏目发布了《“博士城管”的励志故事》一文,请你就此写一篇短评。(15分)
要求: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语言流畅。篇幅200字左右。
指点:
总结做法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观点性表达来体现出“评”。评价事件的原因本质、效果意义都可以称之为“评”,对应此篇材料内容,可判断是要评价效果意义。
【中指答案】
始终坚持学习 点赞执法榜样
金湖风景区城管执法局一中队小陶在工作各个阶段始终坚持学习,提升能力水平,成为“顶配”城管,演绎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生动故事。从大专到博士,紧跟时代要求,边工作边学习,取得管理类硕士、博士学位,提升服务管理能力。从机关到一线,在工作实践中感受法律知识是执法底气,挤出业余时间学习,考区律师资格证,提升执法专业能力。从个人学到带动团队学,与同事讨论研究加深对法律法条认识,养成学习钻研新风气,对新情况、难缠事,见招拆招、步步为营,提升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第五题
(五)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7”中“‘徒法不足以自行’,高素养的行政执法队伍是从‘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的可靠保障”这句话的理解,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
(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篇幅1000字左右。
指点:
执法类岗位如果考作文,其难度上限和话题范围,与此道题相差无几。建议提前积累两三个金句和依法治国理论框架及其内容。
【中指范文】
打造高素质执法队伍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法者,国之准绳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不断发展,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法治理念深入身心,有法可依的法治格局逐步形成。但目前,法治社会建设中仍有一些盲点堵点让人揪心,城管店主间的游击战拷问执法智慧,市民修剪绿植的天价罚款触及执法良心......执法主体的执法理念、执法能力、执法方式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良法还需善治来彰显价值。《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要全面推进严格规范文公正明执法,对执法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打造一支有信念、精业务、善服务的高素质执法队伍,关系着法治社会建设成效。
坚守价值追求,彰显执法硬度。毛主席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对于执法者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坚守法治信仰,才能在问题困难面前始终如一伸张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执法者要心怀敬畏之心,带头尊法守法用法普法,为人民群众树立榜样,提升执法队伍威信。要手握正义天平,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担当作为,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处理每一个执法事件,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身无浮尘一片,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保持清正廉洁本色,营造风清气正执法环境。用纯粹的信仰、过硬的作风来维护法律威严。
锤炼过硬本领,提升执法力度。过硬的业务本领是执法成效的保障。当前,法治中国建设深入实施,执法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安全隐患排查到违法建筑拆除,从维护市容环境到打击网络诈骗,涉及的受众广、专业精、情况杂,执法队伍要规范有效执法,就必须锤炼现代化、专业化能力。在新型案例、复杂情况中,科学研判、准确合理使用法律依据;在社会热点、群众焦点问题中,准确把握执法尺度回应社会关切,在应急突发事件中,灵活执法、果敢决断;在现代化社会治理中,与时俱进掌握科技手段......执法队伍只有对自身本领有更高更新更专的要求,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成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人们行为的纠正器。
厚植为民情怀,体现执法温度。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顶配”城管小陶的团队面对被执行店主的为难情绪,化干戈为玉帛,行法治于无形;H市公安局面对疫情中民众的种种忧虑,提供贴心服务、有序疏通道路,让我们看到执法的温度暖人心、聚民心、强信心。执法队伍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要时刻站稳人民立场,以同理之心化解矛盾,多使用劝导示范、说服教育、行政指导、激励引导等非强制性的“人性化执法”,以敬畏之心、进取之心,努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公平正义以人民群众看得见、可预期、可信赖的方式实现。
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新时代的执法者应当坚守法治信仰、锤炼过硬本领、站稳人民立场,努力锻造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推动“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以法治政府成效护航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