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纽卡冠军梦大势已去,争四之道就在其中
曼联本场比赛的架构在欧联杯赛后复盘有提到过,大体上没有不同,不多赘述。
很久没有更新过纽卡的复盘,而我之前的两个纽卡相关的视频里,都抛出了纽卡在体系方面的隐患。2月并不紧密的赛程里,纽卡无一胜绩,而且吉马良斯,维洛克等主力球员先后伤停,已经很能说明问题。本场复盘我不太想过多阐述比赛走向,而是围绕纽卡近期的颓势展开,并从本场比赛中引出未来可能的改变。

因为曼联三天前刚遭遇恶战,纽卡本场比赛的方针是上半时尽可能压上,发挥体能优势。我第一期纽卡主题的视频中提到,圣马克西曼是球队最强之人,因此纽卡的进攻自然可以围绕左翼的主将展开,具体请见视频。在圣马伤缺的一段时间里,球队进攻中心右倾,让弱侧边锋阿尔米隆成为球队围绕之人,这一体系从圣马赛季初伤缺后开始沿用,取得过不错效果:
左侧两名进攻球员变成乔林顿和维洛克,二人也同时具备防守能力,减轻身后巨型左后卫伯恩的压力;
进攻资源右倾后,阿尔米隆和特里皮尔组成的模块产生了1+1>2的效果,前者带球内切吸引防守,后者套边传中或斜插肋部进行边中联动时常奏效,英格兰右后卫的传中能联系到远端的高点乔林顿,这是圣马克西曼在场时很难打出的套路;
同时,激活了朗斯塔夫,这名户口本中场身体素质差,放在后腰位置会暴露其移动速度慢且下脚不精准的缺点,但基本功扎实、意识突出,在右路技术模块的推动下,前插的朗斯塔夫有机会向禁区里送出精准横传,随着体系的磨合,有更多资源扶持的朗斯塔夫也获得了更多的开火权,在一些比赛中收获了优秀的数据。
由于这一体系稳固了防守,因此自从圣马克西曼伤缺后,艾迪-豪便一直沿用,直至维洛克伤缺,才再次将圣马克西曼放在首发当中。
随着圣马克西曼的回归,球队可以采用两翼齐飞的打法,配合中场的前插,开场以来不但能压制住曼联的反击势头,还将对方后卫们消耗的疲惫不堪,达洛特开场吃牌。
然而运气不在纽卡这边,曼联迫使吉马良斯战术犯规,也利用这一机会将球打进,纽卡上半场泄气;紧接着,舍尔永退,放空拉什福德反插,纽卡斯尔两球落后,士气大跌,消磨比赛时间,进入中场休息。

在上半场比赛中,纽卡通过右路的传切获得过两次机会,而圣马克西曼在左路被给予了相应的资源后,也制造了一次险情和一张黄牌。然而空虚的中场面对曼联的两次反击时却无能为力,或许维洛克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可能做得更好。他的横向移动速度是防对方反击的第一道屏障,而纵向带球能力则是后场释放压力的方式之一。长期来看,正是艾迪-豪在前期对圣马克西曼的不重视,联赛中屡屡摆出防御姿态,反击阶段过度依赖维洛克的推进导致其过劳,进而本场比赛中场缺少如此关键的一名球员,除了攻守转换阶段吃力,还产生了很多连锁反应:
乔林顿防守压力过大,进攻端前插减少,而圣马克西曼又大多时候走外线,因此当球权在弱侧时,特里皮尔或朗斯塔夫的传中经常找不到接应队友;
第一期视频中讲述过圣马先消耗,维洛克后手收割的套路,但本场比赛随着达洛特、弗雷德等防守能力较弱的人疲于防守圣马的时候,无人利用体能差更进一步的打击曼联的防线;
随后,圣马克西曼逐渐力竭,自此,左侧和右侧的模块皆失效。
下半场比赛,曼联方面换上万比萨卡,想加强对圣马克西曼的防守,落后的纽卡则用伊萨克换下朗斯塔夫加强进攻,这也是纽卡本赛季第一次针对性的让双中锋同时上场。我也曾浅析过伊萨克的作用,放在如今依然适用,如下图:


而在球队进攻本就不起色的情况下,伊萨克不再作为“影锋”使用,而是自觉回撤,利用突出的技术带出空间,成为了左右两个进攻模块之外的一个进攻选项。
比赛细节不多描述,扮演中场的伊萨克明显比中锋角色更为活跃,但是或许只是主帅的临时起意,而赛前并没有过多演练这一套新颖的战术,因此下半场比赛纽卡的进攻很多都因为配合失误而中断。最终比赛结束,纽卡无力回天。
自此,纽卡本赛季的重心只有联赛,通过大半个赛季的磨合和试错,相信这支准豪门已经摸清了适用于诸多强援的战术打法,是围绕圣马,或是阿尔米隆,亦或是显现雏形的伊萨克作为前腰的体系,都可以作为今后轮换使用的战术。联赛是一场漫长的长跑,而如今也即将进入争四的冲刺阶段,豪帅需要合理搭配和轮换,伺机发力,争夺欧战资格。
ps. 此前纽卡的比赛都有在关注,但是由于时间原因,以及团队内部的档期安排,所以我本人一直没机会做关于纽卡近况的详细解读,在此先说声抱歉,希望这一篇能让各位看官满意。
本场比赛不详述细节,一是为了篇幅着想,二是个人更希望用视频的形式来更好的展现纽卡近期的战术,但是同样由于时间原因,没办法及时做出视频版,如看官期待,可在下方留言。反响若是较好,我就会在三天内做一期本场比赛的相关解读,如果期待不是很高,我也会找机会,尽量在一个月内做出长期的体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