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城与中国漫画: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2019-09-26 22:09 作者:不动的ACG大图书馆  | 我要投稿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综合画种・动漫作品展在广州圆满落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本次全国美术作品展 综合画种・动漫作品展中,我们邀请了几位up主来到现场参观,在up主眼里的全国美展,又是什么样的呢?

@吴悠Viewy


借着全国美展的机会,我们采访到了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漫友杂志社社长——金城。金城老师作为当代中国漫画发展的见证者,对这几年中国漫画的发展,是怎样的看法呢?

国漫发展——从“地下工作”到欣欣向荣

现在行业形势很好,很多漫画家觉得,漫画就是很高大上,漫画家就是理所应当的被尊重,但实际上20年前并不是这样的。”

谈及中国漫画的发展,金城老师感慨颇深。从职业连环画家,到创办《漫友》杂志,举办动漫金龙奖,现任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的金城老师,不仅是当代中国漫画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一个亲历者。最早中国漫画还被成为连环画,在上世纪80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媒体形式变多,连环画逐渐没落,以至于当年在哈尔滨,金城老师拉伙想注册漫画公司时,工商局都没有通过审批。

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漫友杂志社社长-金城

“大家兴致很高,不给注册也没有关系,我们就拉台子自己画,创作了五六个系列作品,但都无缘出版。那个时候大家观念比较传统,认为连环画应该是一页一格的形式,而那种一页多格、分镜头的形式,在当时的中国市场还不接受。”

超前的创作理念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知道在90年代后期,金城老师在北京的民营小书店的“藏货”中,看到了许多的日本漫画口袋书,金城老师意识到,他所期待的漫画市场已经悄然开启了,于是便注册了金城时代漫画公司,延续到现在就是漫友文化传播机构。在1998年金城老师创办了漫友杂志,为了生存,杂志内容以日本动漫资讯为主,介绍日本名作名家,受到了不少漫画爱好者的喜爱,也招募到了很多画手。只是当时漫画时常面临被查抄的风险,为了不打扰到创作,只能租地下室作为工作室,成为了“地下工作者”。

然而金城老师却表示,工作环境的简陋还是其次,漫画人才的流失才是最大的不易:“当时画漫画相当于有点儿等同于那种毒草一样的东西,有的员工前脚来了,后脚就被他的老妈扯着耳朵就把他提溜回老家了,那个时候画漫画是不务正业的,那时我意识到,我要是没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我这摊事儿是没有办法做大做强,有规模我首先要有作者,所以那个时候我就遍访北京的各大著名地下室,然后后来找到了本杰明、找到了聂俊,找到了胡蓉,她又帮我介绍了一批作者,之后就认识了姚非拉等一批漫画家。”

知名漫画家夏达代表作《步天歌》截选

2004年,金城老师创办了动漫金龙奖,第一次将动画和漫画融合起来,将“动漫”这个词推广到了主流社会,挖掘出了更多优秀的创作者,漫友杂志也从创办之初的以日本动漫资讯为主,转变为中国的纯原创漫画杂志,捧出了姚非拉、猪乐桃、夏达等等知名的漫画作者。再到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支持动漫发展的各项意见,“漫友”和中国的漫画行业便乘此春风,逐渐在主流社会中展露头角,直至发展成如今的模样。

漫画创作——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艺术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介的更新迭代,传统的纸媒漫画出版正逐渐被网媒漫画挤占空间,然而这并不代表纸媒漫画就没有了市场,事实上是人们对纸媒出版物的消费观念有所转变,从原来的以阅读价值为主转变为以收藏价值为主,这就需要漫画纸媒出版物一定是一个艺术品、一定是有价值的营养品。

“当下的漫画创作基本上把国际漫画创作中的商业文化已经借鉴来了。”金城老师感慨到。如今国内漫画市场已经较为成熟,在网上连载漫画,平台往往会要求作者保持一个高速、稳定的更新频率,作者们就算没有灵感往往也要被逼出灵感,导致市场上一部分作品的艺术性与文学性不够,作品的社会价值也体现不出来,金城老师理解迫于生活压力而产生的快餐式作品,但也十分惋惜:“这些年轻的作者把自己的节奏搞得太快以至于没有时间去学习、去看书、去看大量的电影、去接触社会,但漫画家还是要接触社会,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因为漫画的魅力就在于这些细节、在人与人之间的戏剧冲突中。”

漫画可塑性很强,可以画现实题材,也可以画任何天马行空的想象题材题材,但任何题材艺术规律都是一样的,就是要用艺术感染力去打动读者。虽然媒介有所更新,但网媒漫画依旧诞生了非常多的精品漫画,金城老师也从新生代漫画家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说《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的作者肥志。

知名漫画家肥志代表作《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我发现肥志是一个对情节的苛求到了偏执的程度,就是说他对画面当中的任何一格都是非常纠结的,就是这一格绝对是最必要的一格、反复斟酌,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这一格一定要CUT掉,我们要有网络连载漫画,我们也要有纸媒传统出版的漫画,我们更需要把漫画当做艺术,把漫画当做自己的事业,把漫画当做自己的生命,而不仅仅是把漫画当做金钱,我们需要这样的漫画作者。”

全国美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国外的人对中国动画的印象大多都还停留在《大闹天宫》时代,对漫画还停留在连环画的时代,‘中国学派’受到国外很多赞誉,但他们对我们新时代的创作真的是知之甚少。”

为促进中日动漫文化交流,在2019年G20峰会期间,中国在日本大阪举办了“中国动漫日本行——从水墨中来”展览,并在神户和奈良进行巡展,不仅展览了《山水情》等经典的水墨作品,还有许多当下中国动漫作品,让日本友人感触颇深:原来中国动漫远比他们想象的走的更远。

手冢治虫创作的“铁臂阿童木和孙悟空图”

“日本、欧美等地区特别看重作品的艺术元素和民族元素,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喜欢的民族性的东西,外国也喜欢,”作为本次全国美展动画展区的秘书长,金城老师在参与作品征集时收获了不少惊喜,其中一个便是见到了许多富有强烈民族性的优秀动漫作品。据金城老师说,本次美展一共征集到两千四百部,比上一届增加了九百部,而且手绘原稿大大提升,艺术性有很大提升。

而另一个惊喜便是作品在题材上的丰富多元:“中国动漫的受众逐渐从低幼变成了合家欢,走向了少年、青年,甚至是全社会。就拿今年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来说,他能取得如此成绩最关键的,就是他打破了受众的局限。题材的丰富、题材的多元,也是本届全国美展的一大亮点、一大进步。”

逛漫展是如今二次元文化爱好者的一种潮流,同样作为资深动漫爱好者的金城老师,也非常希望当代的年轻人更够走进美展,多看动漫艺术展。

看动画看漫画不是图一时的快乐,是要看到它的艺术的养分,它们给我们带来生活的美学,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带来那种丰富无穷的想象力,这个才是走进全国美展、走进美术馆,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诉求。”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动画展区


金城与中国漫画: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