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上身,干细胞能否止痛,治痛?

相信每个人都曾听闻过痛风(gout)的恶名。
在埃及考古现场曾发现老年男性尸骸的拇指骨骼上有尿酸盐结块,而7000年前的木乃伊身上则发现了跨越千年的尿酸盐肾结石。
古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宫廷中活跃的贵族也常罹患有痛风,脚趾和膝关节肿胀难行,在医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将痛风视为“帝王病”、“富贵病”, 因为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多为价格昂贵、得来不易的肉食,田间劳作的平民反而没有资格和能力摄食动物内脏、海鲜和牛羊肉。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会引发高尿酸血症,而血液中尿酸含量积聚程度则会导致肾脏病变,合并发作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骨骼、关节出现痛风石,脚掌红肿甚至皮肤破溃。取痛风石的过程触目惊心,给患者带来了深重的痛苦。歌德、莫泊桑、牛顿、达尔文、伽利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丁·路德、本杰明·富兰克林等历史文化名人都终身为痛风所苦。
据《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显示:我国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已达1.77亿人,其中约六成病患相当年轻,落于18-35的年龄区间。
痛风总体发病率已超过百分之一,约1466万人[1]。上亿人病痛未消,现代医学如此发达,对痛风又有何良策?

痛风急性发作期间,医生通常会开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在日常生活中则以别嘌醇、丙磺舒、苯溴马隆等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长期服药以控制体内尿酸水平[2]。痛风用药虽然价格不贵,但对肝肾功能毕竟有一定损害。而参照医嘱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则极为考验意志力,对于馋虫老饕真可谓致命打击了。
治疗痛风的关键在于如何又好又快地清除体内积聚的嘌呤,降低尿酸指数。为此,山西医科大学研究团队选取36只幼年雄性大鼠,通过腺嘌呤200mg/kg/d灌胃4周,培育出具有痛风肾的大鼠模型。

经过大鼠尾部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测发现输注有干细胞的实验组血肌酐水平降低,尿素氮和尿蛋白也下降了不少,这表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改善腺嘌呤诱发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3]。
干细胞疗法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第三次医疗技术革命,是继生物克隆技术、基因工程之后的最伟大生物科学成就之一。
干细胞所独具的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分化能力能够调理改善骨关节炎,它不仅能抑制核酸氧化分解、降低内源性嘌呤生成,还能对长期服药导致的肝肾功能损害有一定修复效果。

如果能防患于未然,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便可以从根源杜绝关节炎与关节畸形的产生。许多病患也许不必走到动手术的那一步,通过输注活力十足的干细胞,改善和预防“三高”、糖尿病、免疫系统衰退,调节脏器功能。
并且,采用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体外培育扩增、定向诱导分化后回输,也不会引发免疫排斥反应,这种治疗方案高效且安全[4]。

相比于日常饮食,重要节日的餐饮往往高油高脂,盐分重,更少不了酒精助阵。再加上熬夜通宵的打游戏、搓麻将,血尿酸特别容易沉积在足关节,痛风发作,乐极生悲的场面越来越常见。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在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上仍然应当遵从《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疗指南(2019)》的指示,清淡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一旦痛风发作,则应当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参考文献:
[1]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20509/content-1351624.html
[2]https://m.youlai.cn/yyk/articlemip/322411.html?ivk_sa=1024320u
[3]李娜,贾晓静,冯杏,韩艳,赵丽君,崔建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痛风肾的修复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11):1894-1901.
[4]贺雅萌,王镁.国内外最新痛风诊疗指南的解读和比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08):53-57+62.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