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有的共同缺陷
莫泊桑就是法国人的鲁迅,笔锋不那么锐利,但故事一样发人深省,辛辣无比,就像一记鞭子狠狠抽在我们的良心上。 这也是为什么我相信不同国情都会各自培育出属于他们的鲁迅 他们都毫不留情地“揭开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羊脂球》的悲剧,都是因为一群拥有劣根性的法国人一手造成的。 阅读后也让我,我们深思人类所共有的劣根性:贪婪 嫉妒 偏见 傲慢 自利 有异于常人的知识时,就毫不客气的炫耀知识 凸显自己的才智,而不是想着我有知识,我要把塔传递出去。 有不可计数的财富时,就炫耀自己的富有,无论这些财富合法或违法,无论是自己奋斗得来还是其他,都自认高人一等,而不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有优越的道德时,就突出自己的高尚,与众不同,见到素养不那么高的民众,不是加以引导,而是高高在上,充满鄙夷,那他的品格甚至不如上述两者。 遇见建筑工人,遇见环卫工人……也许有时他们中的部分不那么文明,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付出的血与汗照亮了整个城市,世界。 有的人偏偏就对于这些最最辛苦的人们投以嘲讽,把他们当做没文化,没钱的,素质低下的人,而在享受着他们带来的福利,同时鞭挞他们。 心理学上讲,周围的的人认为或者期待一个人成为什么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环境塑造一个人。倘若我们塑造出一个“尊重工人,以成为工人为荣,敬佩工人”的大环境,那么他们不也会自然成为那样?想到农民工坐地铁时不肯坐在座位上,怕把座位弄脏这样令人心酸的新闻,同时又想到前苏联那些工人周末下工后去艺术馆,图书馆,芭蕾舞馆的往事,就越发的深思。 福利待遇需要跟上,而精神滋养的需求同样不可或缺。虽然这背后涉及的政策制度,社会文化,经济现状,时代局限十分复杂,并不是如此简单。 但我们面对着暂时不那么符合自己预期的人,可以试着改造他,试着去引导他。 不要不耐烦,不要嘲讽,发自内心的尊重,不要带着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任何人态度一个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那我们如何去做呢? 也许就是平时见到在中午炎阳下工作的工人们,给一瓶水,给一句鼓励赞扬,在他们有困难时无私的帮助或者哪怕投以尊重,钦佩的目光,在享受福利时想到他们的付出是好的。这样的行为也许会遭到拒绝,遭到怀疑,遭到嘲讽…… 但别忘了,环境塑造人,而我们恰恰就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份子。 而当我们指责他人时,也应该想到还有其他四个手指也指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