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代糖≠健康,揭秘赤藓糖醇“骗局”

2023-03-10 11:24 作者:恒泰善行  | 我要投稿

“甜”始终是最让人无法抗拒的存在,在当代社会里“嗜糖如命”的人不在少数。随着人类“健康生活”意识的觉醒,为了在追求甜味的同时远离肥胖等慢性疾病,人们找到了一种神奇的物质—代糖。这类人工甜味剂具有糖类的甜味,但通常不能被人体转化,因此不产生热量。就此代糖成为了宠儿,“0糖0卡”一度成为人们所追捧的“健康食物”。

然而代糖真的就如此神奇吗?



代糖有哪些?

代糖主要有3大类:天然甜味剂、糖醇、和人造甜味剂。

市面上大部分代糖产品使用的都是人造甜味剂,这些甜味剂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而是通过化学合成的具有甜味的化学物质,哪怕是既不升高血糖也不变成热量的高效甜味剂,也可能具有刺激食欲、促进肥胖的作用,过量摄入后可能引起腹泻,也会加重肾脏负担,改变肠道菌群,影响健康,因此不推荐大量摄入人造甜味剂。

常见的糖醇有木糖醇、赤藓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

木糖醇:是最常见和研究最深入的糖醇。常见于无糖口香糖、薄荷糖和牙膏等。和普通糖一样甜,但卡路里却少了40%。大量食用会引起一些消化系统症状。

赤藓糖醇:是一种味道极佳的糖醇。是通过在玉米淀粉中发酵葡萄糖产生的,与糖比,甜度为70%,而卡路里仅为糖的5%。赤藓糖醇与大多数其他糖醇没有相同的消化副作用,因为它不能顺利的到达大肠。

山梨糖醇:口感顺滑、清凉。甜度为糖的60%,含热量也为糖的60%。它是无糖食品和饮料中常见的成分。它对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很小,但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麦芽糖醇 :是由糖麦芽糖加工而成。甜度为糖的90%,含热量为糖的10%,且不会快速升高血糖。在人体中只能被部分消化且吸收率极低,容易造成大肠内的渗透压升高,导致水分不易被肠道吸收。过量摄入麦芽糖醇,会引起胃痉挛和腹胀,出现肠鸣、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

然而近期,一项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的研究发现,代糖赤藓糖醇竟与主要心血管事件高发存在关联,使其风险增加80%-121%不等,并会引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赤藓糖醇

赤藓糖醇在一些蔬果、藻类中天然存在,摄入后很难被人体代谢,大部分通过尿液排出,因此热量几乎忽略不计,且不影响血糖波动,也不易产生肠胃不适症状。这些优点让赤藓糖醇一度被认为是天然健康甜味剂。 

来自美国知名医学研究机构克里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首先在接受心脏病风险评估的近1200名患者中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化学物质, 他们发现血液中高浓度的甜味剂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以赤藓糖醇的表现最为明显。

随即,研究者们检查了两个分别来自美国(n = 2149)和欧洲(n = 833)的队列验证,并使用一种新的色谱-质谱方法,以较好地分离和定量赤藓糖醇。

令人惊讶的是,随访的3年中,这两个队列里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也同样具有较高的血浆赤藓糖醇水平。同时,两个验证队列中血浆赤藓糖醇水平最高组相对最低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升高了80%和121%!

人类没有分解赤藓糖醇所需的酶,当赤藓糖醇进入人体,大部分会被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赤藓糖醇添加到全血或分离出的血小板中进行观察。

研究人员发现赤藓糖醇会让血小板更容易激活并形成血栓。动物实验的结果同样表明,摄入赤藓糖醇能够加快血栓形成和缩短颈动脉损伤后血流停止时间。 

在14年时,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Eran Elinav 团队就发现,人工甜味剂会影响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从而影响它们的血糖反应 ;21年时,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张利民研究员团队发现人造甜味剂的摄入会显着减少小鼠肠道菌群中阿克曼氏菌的丰度,并降低芳香烃受体(AHR)激动剂水平,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22年时,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再次发现代糖在人体内会显著影响肠道菌群,从而改变人体血糖水平。

无糖不等于健康。

无糖只是相对于有糖食品而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比如同样是吃面包,吃无糖面包相对于有糖面包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而且代糖治标不治本,依然会给人体带来不小的危害。




关注恒泰善行公众号,获取每日健康资讯



-END-

代糖≠健康,揭秘赤藓糖醇“骗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