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9bilibili混剪大赛 获奖UP主访谈【下篇】

2019-09-10 19:30 作者:哔斯卡金像奖  | 我要投稿

       时间飞逝,首届bilibili混剪大赛结束已经10天了!大家还记得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吗(°∀°)ノ

       本届大赛一共收到1064份主题各异、类型多样的投稿。99个优秀作品海选突围、18个作品杀入决赛,最终5支混剪拔得头筹!

↓ 点击查看全部决赛入围作品 ↓

https://www.bilibili.com/blackboard/activity-2019hjdsw.html

       上周,小编采访了《我参加了混剪大赛》、《Kids》和《关于钱》的作者,向大家传递了作品背后的真情实感。

        今天,我们和另外两个获奖作品《长安几何》《More than a neighbor(不止一个好邻居)》的作者聊了聊作品创作的细节,探寻作品背后的特别寓意。【文章最后还有超大彩蛋等着你,千万不要错过!】

↓ 点击查看采访上篇 ↓

《长安几何》

最佳视听 获奖作品

UP主:爸比你会唱小singsing么

1)当初想瞄准最佳创意奖,最后得了最佳视听奖,是不是很意外?

其实拿奖就已经挺意外了,因为《长安几何》应该是所有作品里争议最大的,缺点优点都比较明显。如果最后两个奖都只是提名,我觉得也是合理的。

2)《长安几何》对于古代影视剧素材的创新运用让人非常耳目一新,当初灵感是如何产生的呢?

最初的灵感是来源于看《长安十二时辰》,剧中的光线走向、浮动特别美,我就想着利用光影变幻试着剪一个视频。然后根据初步灵感找到了《门》这首歌,视频中展现的绝大部分灵感都是在后续砍柴(小编:指在影视素材中截取自己需要的片段)和剪辑听歌过程中慢慢涌出的。

3)《长安几何》这个标题有种“双关”的感觉,除了形式上的创新,这支混剪在内容上有没有特别的含义?

有的。《长安几何》的含义比较复杂,包含了我对《妖猫传》的理解和《长安十二时辰》的感悟,没办法用只字片语解释完。说一个比较好表述的点,就是在妖猫入门后,一个球飞入,击打木板变成月亮后掉入水中。这个球,是马球。在《十二时辰》中,永王出场就是在打马球。他在追逐马球,也在追逐权力,但最后权力不过是镜花水月,终成泡影罢了。

剩下的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在剪的过程中就是抱着“绝对不会有人看出来”的心态剪出来的,结果评论里真的有人看出了一些,甚至有些解读让我大开眼界。我非常喜欢这些解读,不是因为他们读出了我,而且因为他们读出了自己。我的作品,能让那么多人的内心产生波动和联系,这是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所以,《长安几何》虽然是我的作品,但我不希望用我的定义去束缚他们,到底有没有含义,有什么含义,我把评断的权力交给大家。

光怪陆离的“魔幻长安”

4)很多人夸赞这支混剪是“黑科技”、“技术流”,想知道你做这支混剪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过程是不是很辛苦?

6月30号开始剪,8月5号结束。但是我兴趣比较广泛,七月份时间又比较充足,所以注意力有些分散了,真正集中剪辑的时间可能是两个星期不到。辛苦是不辛苦的(也可能是因为我习惯了),对比我以前剪的一些需要逐字拼凑台词的视频,《长安几何》的剪辑相对轻松一些,而且剪辑过程我觉得很好玩,效果呈现出来以后也很有成就感。

5)除了自己的作品,在入围决赛的其他17支混剪中,有没有哪个作品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太多了,说两个我觉得关注度与实力不匹配的视频,一个是《courage》视频传送门,一个是《真实》视频传送门。反正真的是太喜欢了,看到就是赚到,再次感谢混剪大赛。

6)最后,对喜欢这支混剪的观众朋友们说几句话吧~

谢谢大家喜欢《长安几何》,由衷感谢。在这么多不完美中,你们能看到这支视频的闪光点,证明我们有缘。如果可以,以后也请多多指教啦!【鞠躬】


听说很多小伙伴对《长安几何》的制作过程很好奇?小编帮你问到了~听听UP主怎么说吧 ↓

首先这支视频几乎全程是sony vegas 和Photoshop完成的,并不需要用到AE(片头是用的AE,以及第一个《妖猫传》出现的画面我太懒了就用到了AE的跟踪抠图)。比较多的就是蒙版遮罩,耐心一些,一部分是需要一帧一帧地抠,一帧一帧地调整的。

也有几个画面是先截图,放到ps里面抠完,再以psd格式放回vv里面进行再遮罩,比如许鹤子描眉那里,就是先抠好,再放回vegas里面再抠一遍。白居易取木盒这里也是,用ps画好一条直线,然后抠直线,再移动直线,反复操作,如果电脑允许建议用AE,会简单很多。

然后,主要用到的插件大约有“镜相”、“反相”和“色键”,都是vv自带的插件,再来一条轨道模式设置成“变量”。这几乎就是所有的“黑科技”了,其实操作很简单,只用到了一些ps和视频剪辑里的基础操作。所以如果想尝试这种类型的转场,其实并不难,最重要的是耐心和勤于联想。


《More than a neighbor》

最佳人物塑造 获奖作品

UP主:BenZammer

1)为什么选择蜘蛛侠这个主题?蜘蛛侠这个人物形象对你来说是否有特殊意义?

选小蜘蛛来剪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小脑洞吧,其实之前已经有不少的up主做过非常多而且优秀的小蜘蛛混剪,但感觉致敬向的风格占大多数,所以就想着要做一个全版本小蜘蛛的互动情景剧,想看看如果《蜘蛛侠:平行宇宙》的第二部将真人版加入进去会产生怎么样的化学反应~

蜘蛛侠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陪伴吧,相信其实很多朋友也和我一样,在小时候因为托比·马奎尔版的蜘蛛侠而喜欢上了超级英雄电影,喜欢上了彼得·帕克这一角色,不仅因为他是我们最早接触的超级英雄系列之一,更是因为他身上真的能看到许多我们自己的影子——私底下虽然平平无奇,内心活动却无比丰富。

跟我们一样,他也会因为工作不如意而沮丧,也会为喜欢的女生而心动,但关键时刻总是能把最坚毅的那一面展现出来,最打动我的也是他一直以来对于责任感的追求和坚持,这是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大概也是因为这样,这个角色才会成为自己从小到大的精神榜样吧。

2)你的参赛作品标题是《More than a neighbor》,能解释一下这个标题的用意吗?

在最初构思整个作品的时候是想做成互动视频的形式,然后这个双关标题也对应着两个剧情分支“不只一个好邻居”和“不止一个好邻居”,但后来邻近截稿,就选择了第一条分支来参赛,第二分支会在之后补上来~

三代蜘蛛侠完美合体

3) 这支混剪里有使用漫画的表现形式,是致敬《蜘蛛侠:平行宇宙》吗?

是的,但其实在初期并没有使用漫画分镜的计划,脑海中想的更多的是本次视频的后半段那种风格,《平行宇宙》上映之后感觉这其实是一种十分高效有趣的叙事手段,也比较能吸引注意力,就直接采用了。

4)除了自己的作品,在入围决赛的其他17支混剪中,有没有哪个作品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个,《我参加了混剪大赛》(视频传送门)、《what do you see》(视频传送门)和《无尽界》(视频传送门)。

三者都具有比较高的完成度和流畅性,也是决赛作品中个人感觉代入感比较强的,能抓住观众眼睛。

5)你去年在B站投稿的《年度影视混剪 Ready Story 2018》特别受大家喜爱,今年有计划做2019版吗?

不出意外的话会有哒哈哈哈,但由于工作原因也不排除与其他up以联合投稿的形式制作的可能  : )

6)最后,对喜欢这支混剪的观众朋友们说几句话吧~

当然非常感谢各位伙伴能够喜欢这支视频呀,也十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等待(四个月投一次稿太真实了叭)~能够入围决赛已经很高兴了哈哈哈,真的没想到最后还能中标,毕竟当时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角色向脑洞,视频整体的多元化是不如其他作品的,能够和这么多优秀的up同竞技实在是一种荣幸,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再接再厉,继续产出更高gu质gu量gu的作品~ : )



彩蛋Time

       在混剪大赛诸多的参赛作品中,有一个非常独树一帜的作品,题目叫做《真实》(最佳剧情奖提名作品之一)

       有人说它比起混剪更像意识流的微电影,有人说这是混剪中的浪漫文学,更有人说它已然超脱到脱离大众投票机制的境界。听完这样的评价,你是不是非常好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支混剪?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亦真亦幻、虚实难分,相信每个人看完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或感触。通过此次活动,让这类“不怎么流行”的作品进入到大家的视线,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UP主: JT-Ziz

       大赛结束后,带着大家的好奇,小编联系到这支混剪的作者,询问作者能否亲自对作品内容进行解读。四天后,小编收到了这样一篇诚意满满的文字:


真实之下

       这是一个薄弱的作品,整体地看,它的制作显得太过规范,但在规范之上又不够圆润,达不到所谓工业生产线给人带来的审美流畅感。这又与自己本身想要追求的一种混乱的创作理念——逻辑下的不规范,夹带着无序与暧昧——是相背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作品是极不成熟的。

       讲讲标题,“真实”确实会切题,但实际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这种标题使内容明晰了很多,但也使整个作品的内里缩小,变得狭隘。如果说是为了效仿、剽窃现代艺术或者是后印象派对于语词的逃离,不如直接给这部作品起名为“编号xxx”,因为一个准确含义的标题事实上就限定了作品的主题,而且最不好的,是限定了观看者的思考范畴。

       实际上在短暂制作期的个别瞬间,我想给这支视频取名为《克罗诺皮奥》,但克罗诺皮奥显得太过隐晦暧昧了,它是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笔下一个难以归类的形象,是超越我们常识的生命体,如果作者有意对自己作品产生破坏的情绪,对创作本身进行一系列不可修复的损伤(至于能不能“再造”需要留待时间检验),那就不该在创作中产生被归类的一丁点想法。

       假设让我们暂时抛离掉整个视频中关于文字的部分,这个故事是不难理解的,但它的好理解并不代表它只能被解读成一种唯一叙事,按照《黑镜:潘达斯奈基》来套用人物分析并不成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路线。但即使让我们忘却文字,我们依旧可以解读出第二、第三种故事,这是因为里面几个情节角色的背景并没有进行准确交代,只是含混带过,这就让他们在进行情节联结时拥有更大的叙事空间的可能性。所以,即使不理解文字、不看文字,仍然可以从中获取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反馈。

       当配合上文字来观看,可能会获得对故事更多的理解,或是推翻掉之前无文字阅览时的情节臆测。这种过多文字夹杂进动态影像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匹配比赛下的反叛,作为一个不完善的赶工尝试,有意模糊掉文学性与电影性的界限。如果比赛规则放宽,甚至不去考虑观众的感知感受时,是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比方说替换进一些更为魅惑性的画面,运用一些符号意向去曲解、恶心观众的理解力,其中一个没有实施的做法是不去尊重“画幅”的大小,刻意使部分片段存在错误的宽高比,逆着观众的视觉惯性来处理。

       如果以“真实”为出发点,我在这支视频中想要寄托的绝不仅仅是故事上的“真实”辩论,为什么要使用那么多文字,不仅是为了辅助影像,也是为了反影像。要知道,随着以数学打底的科学逐步扩大自己的领域,言词开始失去文学性,无论是文学、历史学、哲学、生物学,文字的描写式开始被数字代替,斯宾诺莎让语言大胆地自问矛盾,公式和推理挤压掉文字构建诗学的可能性,慢慢地,真实开始外在于语词语言。这是我在这支视频抛出的一个点,它没有给你找到一个答案,它也不是一个问题,它只是在纯粹的影像面前,使用过于井喷的文字留下一个时间痕迹。

       在这里我认为给观看者讲述每一个画面和文字的含义是没有必要的,需要让别人给自己安置一个确定的答案,再调整自身的位置以引发共情,这本身就没有多大意义。创作并不是布置家庭作业,给你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就算是从工业流水线的角度来看,技法的基础只要勤加练习就可以掌握,剩下的就是看你对这个创作载体的想法了,你想怎么用这个载体,你想用它来做什么。

       拿电影来举例,什么是纯粹的电影?这个答案不要让别人来告诉你,自己去想。有些导演为了探求电影或者说影像的本质,他所尝试的结果必定大概率会是反审美惯性的,也就是脱离出大众的流行,甚至是脱离出大众的容忍范围。

       我前阵子写过《寄生虫》的影评,说实话我并不讨厌它,但也谈不上喜欢。当你初尝结构主义等理论时,自然可以对该电影中的物件进行大肆解读,这是一场在抛离导演层面上的文本狂欢。地下室可以作为提供遮蔽的“防空洞”,同时使自身“人”化,让自身被遗忘,在另一方面,更是滋生出这种“隐藏”的概念旁支,让穷人主动选择被遗忘。而在这时候就可以回到我刚刚看似谈的跟“真实”这支视频无关的电影本质问题上,只要你愿意诚恳地向本质发问,你会感到疑惑,怀疑导演奉俊昊到底是为了在类型这条路上尝试走远走高而堆栈隐喻,还是只是用类型来反类型。

       影像制作的便捷并没有带来对创作载体反思的增加。反而只是一派呈现出我说的那种“规范”,太讲究工整,不敢犯错,不敢给观众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即使是具有一定素养和能力的作者也只是屈从于工业的复制生产。作者不敢再去轻易相信一种“混乱美”和“无序美”。

       现在对影像的既定认知和类型的灌输归类让绝大部分观看者忘记该怎么对本质进行反思和提问。对爱泼斯坦而言,电影“在本质上是超自然的,每样事物都是经过变形的”,或者像法国的阿贝尔•冈斯那些人所说的,电影的纯粹就是对情节的拒绝,在维尔托夫层面上,他将电影人格化,要求透过“电影眼”对世界进行知觉的探索。

       最后拿音乐举一个并不严谨的例子,当你在听Pink Floyd时,如果你能纠结于这种音乐是否困于形式之争,这是个好事。有一种途径是使用现已存在的乐器发出各种声音进行前卫的组合,让音乐突破现有的“音乐印象”,如果你仍觉得使用这些“形式乐器”是困于形式时,剩下的就只有一种办法,就是进行“空”的想象。让音乐失去你耳朵的捕捉,让它只存在于你的脑海里,这时候音乐就像是诞生于无,成为一个几乎无需器物载体输出的想象生产物。

       总的来说,我认为对于一个真挚的创作者而言,走到最后还是有很大几率对创作本质产生一种真挚的反思与怀疑。

       到这时候或许我们会重新回到诗学的时代,回到一种对“真”的提问、追求与渴望。

        到此,这将是你看到的关于“2019bilibili混剪大赛”的最后一篇文章~

        希望这次活动让你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给你留下了一些有趣的回忆。

        初次尝试,多有不足,感谢包涵,

        我们来年再见 (* ̄︶ ̄)


2019bilibili混剪大赛 获奖UP主访谈【下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