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57隐身战斗机

(图文资料来源互联网)
提起隐身战斗机,很多人会想到大名鼎鼎的F22和J20,也有人会想起肥胖的F35。而俄罗斯也有一款隐身战斗机,虽然研制周期很长,但如今却仍未正式量产服役。它——就是SU57!

苏-57战斗机(设计代号:I-21/T-50),是俄罗斯空军单座双发隐形多功能重型战斗机,是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西方国家称为第四代战斗机)。
苏-57战斗机[1]最大起飞重量35000千克,超音速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1450公里,最高时速2140-2600千米,作战半径1200千米,战斗载荷可达6吨,内置4个武器舱,能实现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的良好结合,具备空中格斗和对地攻击能力。具备隐身性能好、起降距离短、超机动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点。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开始研发绰号“猛禽”的F-22战斗机,率先开始进入隐身时代,再次拉开了航空技术的差距。此时,由于苏联解体,继承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无力独自承担新型战斗机极其高昂的研制费用,研制一度停滞。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除了开始正式服役F-22战斗机外,又开始研发F-35战斗机,F-22和F-35所代表的冷战时期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和网络战能力代表了空战的新境界,俄罗斯空军再次面临来自西方的沉重压力。
(可怜的三哥要被毛熊骗走大量经费了)
21世纪以来,俄罗斯空军提出了未来航空兵五大计划并开始重新进行新型战斗机的招标工作,这五大计划分别是未来远程航空系统(PAK DA),未来运输航空系统(PAK TA),未来截击航空系统(PAK DP),未来强击航空系统(胡蜂 EP)和未来战术空军战斗复合体(PAK FA,又称未来前线战斗机系统)。2000年,俄罗斯和印度就联合研制第五代战斗机开始进行接触,时任苏霍伊公司领导人波戈相曾向印方承诺,俄方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的性能将与美国的F-22相当,鉴于印度也想从俄方那里获得制造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因此两国很快便在联合研制新一代战斗机的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协议。

苏57隐身战斗机吸取了前苏联苏47的技术成果,并通过大量原型机T50试飞,最后达到预期目标(?)。

苏-57战斗机作为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前的战斗机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超音速飞行,而苏-57则要在不借助加力燃烧室的条件下保持高速飞行,同时具备很强的机动性并能够携带高效的武器系统,以实现超音速状态下的作战。在飞机的招标细则中,从气动力、推进系统和任务系统等方面对战斗机提出了严格的设计要求。苏-57采用了常规布局,对飞机侧翼进行了改进以满足雷达隐身、超声速巡航和机动性能等方面的新要求。飞机的两个发动机舱间距较大,因此能够在两舱之间安装两个武器舱,同时飞机的垂直尾翼被改进为翼身融合的整体式尾翼。机身上安装了用以限制雷达入射波回波的多棱角翼面,主翼上加装了鸭翼和水平翼面,从而构成了均匀的气动翼面,能够适应大范围的飞行包线。

苏-57战斗机在试验阶段采用两台土星公司生产的AL-41F1-117S喷气发动机[21] ,单台发动机的推力约为15吨,该发动机由苏-27战斗机的Al-31F发动机改进而来,增大了进气道直径,采用了新的高低压涡轮机,改进了燃烧室并采用了新型的全数字发动机控制系统(Fadec)。AL-41F1-117S[21] 发动机装备前还需进行更多试验研究,届时正在研制过程中的另一款全新的18吨级喷气发动机将取代它的位置。苏-57最大推力为2×107千牛,加力推力2×167千牛,发动机推重比超过10,且具备矢量推力技术,由于发动机的高推重比,苏-57可于300-400米内起飞。俄罗斯在矢量推力技术的探索中,没有模仿美国的技术模式,而是独辟蹊径采用了喷口转向技术。由于喷口转向矢量推力的方向性、控制力度和准确性等因素,喷口转向产生矢量推力的效能比喷流舵面要高出很多,因此这种技术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喷口转向技术也有其复杂性,由于发动机矢量推力的控制效能太强,在与飞控系统的交联上,非常不容易进行软件设计;其突出问题是稳定控制难度大,发动机喷口转向所形成的操控力矩太大,很难通过舵面加以平衡,由于控制失当而产生的角速度发散将是致命的,其产生的力矩和惯性耦合足以使一架飞机解体。

我知道,看了这么多,你们肯定会感觉厌烦。
所以在这里我只用一句话总结:“鸽子精SU57领先于PPT!”

那么,对于这架隐身战斗机,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