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方式方法造成的错误结果
大家好,我是新人up主霸宋玄圣12138。最近的某高校食堂疑似吃出老鼠头事件大家都听说了吧,事情的具体经过我就不赘述了,如果有不了解前因后果的网友,这边推荐去看一下@大雷的食品科普日常、@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老梁不郁闷这几位up主的视频,对事情来龙去脉的介绍和论述都相对比较客观,另外说一嘴啊,某些人别趁机来浑水摸鱼,鬼扯什么定体问啊,单就B站搜“鸭脖”俩字就能搜到一堆相关新闻,这还不包括其他关键词和抖音快手微博豆瓣的情况。要真如某些人的阴谋论所说的那样,那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热度,毕竟要压热度太简单了,我本人就遇到过这种事,而且这些报道里面不乏@侠客岛、@青春北京、@食安中国这样的体制内媒体,也不乏@大象视频、@四川观察、@star星视频这样的地方电视台媒体和私媒,各路自媒体更是一点不缺,某些人如果还要嘴硬,非要一棍子打死一船人,那我只能麻烦这些人赶紧关掉这个视频,走好不送,我做不出您想要的东西,您另请高明吧。

有点扯远了,回归正题。我今天做这个视频,主要是想批评一下在这次事件中的官方人员。事实上,各路媒体甚至很多网友,无论是偏向于相信当地官方处理人员说法的,是偏向于不相信当地官方处理人员说法的,几乎都对这次事件中当地官方的辟谣处理方式方法颇有微词,我也一样。在这次事件中,当事人有公布拍摄的视频,虽然对我这种视力不太好,且没怎么仔细观察过老鼠的人来说看不太清楚,但人家好歹有物证啊。而当地官方是怎么处理的呢?发了个公告并让局长出镜,称经过对比,确认是鸭脖,然后让学生发了个视频,然后就完了。但是到底是怎么对比的没说,该有拿所谓的“鸭脖”实物现场拆解对比和科普视频也没有,就干巴巴的一句话,老百姓想知道的一个都没拿出来,让老百姓怎么相信?我知道可能有关人员没有撒谎,可能真的就鉴定出来那东西就是鸭脖,但是鉴定辨别的过程呢?这个不是什么机密,也不是什么不外传的祖传手艺吧?为啥不放出来啊?放出来不就能平息这档子事了吗?是偷懒没录还是觉得没必要?只给结论不给过程,呵呵,中学生做数学应用题都知道不给过程不得分!更何况是本来就比较敏感严肃的社会时事新闻!还用这么过时且粗糙的的辟谣处理方式,那只会让很多老百姓不买账,演变成更大的舆论节奏!另外说一嘴,国家卫健委那边也有注意到这件事,up主@大雷的食品科普日常视频里的另一个参演up就是人家旗下的(临时截的图,有点糊,抱歉哈),当地有关部门现在最好祈祷那个异物还保存完好,能拿出来当着大家的面重新鉴定检测并全称录像,或者找个鸭脖切成这样,否则就真的是黄泥掉裤裆,彻底说不清了。

其实我很早就想说了,我们的很多有关部门在包括辟谣在内的舆论宣传领域里表现很不理想,而且方式方法要么极度僵化,要么过于功利性,经常是把一个简单的事搞复杂了。我知道现在在镜头前说话,很容易被传到互联网断章取义,但是只给结论不给过程更容易出事啊,更容易给造谣者递刀子,最后没问题都变成有问题了,最后还要回去返工,效果也大打折扣,损失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这不造孽吗?
我在这里向所有官方宣传口提几点个人建议。第一,如果哪个部门宣传口缺人,那就赶紧招人,不缺人的话就去找找那些优秀案例来组织学习,比如淄博之前的通告就是很好的学习案例。不要不把宣传当回事,否则必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且严重损害公信力。第二,在进行辟谣的时候,态度放端正,不要偷懒敷衍,也不要预设立场,认为老百姓就一定知道某些信息和知识,把鉴定分辨的过程都录好视频,完完整整、仔仔细细地放出来讲解,把这些知识教给老百姓,老百姓记不住就多念叨几遍,让老百姓学会了,公职人员在进行执法工作时不就能减少很多误会吗?老百姓也不用一有事就找你们,自己就能对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这不两全其美吗?第三,包括辟谣在内的舆论宣传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方式方法,让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不能一直墨守成规,否则很容易起反效果,老百姓更不买账。
好了,就说到这里吧,我是霸宋玄圣12138,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