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粉圈”思维读红楼梦!陈述原文不是黑,批薛宝钗与黛玉无关

大家好,如果你莫名其妙被扣了“黛粉”的帽子,请不要生气,因为在有些人眼里,只要你和他意见不同都是黛粉。
哪怕我曾数次说过薛宝钗的优点,说过她的可怜之处,但可能没说到他们心坎上,人家依然还是要给扣“黛粉”的帽子。
好吧,今天就说说为什么总有人在用“粉圈”思维读《红楼梦》,以及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一、负面评价不等于“黑”,批评薛宝钗与林黛玉无关
“粉圈”是粉丝圈子的简称来自英文"fans"的音译,粉圈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对偶像的崇拜和追逐。我小时候也追过星,当然方式仅限于床头贴海报、买正版专辑,以及和我姐拿着攒了两年的压岁钱去看偶像的演唱会。
我们那时候追星是因为把偶像作为榜样,看见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逆袭人生,实现梦想,也激励了我们奋斗和成长,并且没有耽误过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的粉圈早已经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只是粉丝能够从偶像身上获得正能量,那也是好事,最怕的就是追星追的失去了理智。尤其是我不能理解的,为什么会有人读《红楼梦》也能扯上粉圈的一些不太好的习惯。
比如我们开头说的,只要不喜欢薛宝钗,那么立刻就来给扣上“黛粉”的帽子,这不就是他自动的把林黛玉当成了薛宝钗的对家吗?看个书都得站队,累不累呀?
其实林黛玉和薛宝钗本是作者塑造出来的两个人物形象,读者不喜欢其中一个,就一定会喜欢另一个吗?有没有可能是都不怎么喜欢或者都喜欢呢?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好几百,女性群像个个精彩,谁的眼里只有钗黛二人呢?我喜欢惜春、探春、王熙凤、刘姥姥不可以吗?非得把对一个人的喜欢转化为对另一个人的讨厌,是多么降智的行为呀,哪有那么多非A即B?
再者有的读者是只要一听说薛宝钗不好,立马来捂嘴跳脚人参公鸡三件套。
说什么什么:“恶意抹黑薛宝钗”、“她分明是淡泊佛系与世无争山中高士晶莹雪”、“薛宝钗也很可怜”、“她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有什么错?”
就先不说这些观点矛盾不矛盾吧,就说说这个所谓“黑”的问题。到底怎么才算“黑”呢?大概每个人对此的定义是不同的。
我个人理解,至少我念一念原文中薛宝钗滴翠亭片段、比通灵微露意片段、露酥臂片段、绣肚兜片段,那肯定不能算是“黑”,毕竟那是人家《红楼梦》的作者写的,他就是安排薛宝钗偷听嫁祸还心中得意的笑,安排她解排扣让宝玉趴在身边看金锁,露出雪白一段酥臂,甚至写出宝玉看呆了那膀子想要摸一摸,还自己闯进宝玉午睡的卧室,坐在花袭人之前做的床沿上,给贾宝玉绣贴身穿的鸳鸯肚兜。
作者写都写了,当年的抄书人也都一字不落的传抄了,如今各版本也都照样印刷了,我们作为读者都买得到正版书籍,看的是真真切切。怎么薛宝钗能做这些事,作者能写,我们能看却说不得吗?
说她这么做不好,从古代人的角度看,那是不讲道德,不守礼数,比如绣肚兜一回连贾宝玉都觉得亵渎了她。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她嫁祸栽赃也是缺德不义的行为,成年大表姐这样和表弟亲近也不合适,吃亏的可是女孩子呀。
如果这也算是“黑”宝钗的话,难道要夸夸她滴翠亭甩锅聪明机智,和贾宝玉亲近是姐弟情深,绣肚兜是贤妻本色才可以吗?这种话说了真的有人会信吗?真的有人觉得自己不想承担的恶果甩锅嫁祸给无辜是理所当然吗?大表姐和大表弟可以不避嫌到这种程度吗?不会吧不会吧?
喜欢薛宝钗居然到了要无理取闹、是非不分的程度吗?《红楼梦》中如果只有一个女孩是最美好的,那一定是宝姐姐,如果有人说薛宝钗不好,那一定是对家/嫉妒/黑粉,都怪宝姐姐太完美了。只要不喜欢薛宝钗,喜欢别的人物,那就是捧一踩一……这个味儿真的实在太冲了,麻烦收一收吧。
再者批评薛宝钗虚伪狠毒、不择手段、攀附豪门那也不是黑,不过是说了点大实话。
薛宝钗对丫鬟金钏之死毫无同情心,甚至为了给王夫人公关洗地贬低金钏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可惜,不过多给几两臭银子;劝平儿甘心接受被贾琏王熙凤当出气筒说:“她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你只管这会子委曲,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这些封建社会上位者的恶臭发言难道不狠毒吗?
别看宝钗给了金钏两身衣服做寿衣,就真的以为她仁慈善良乐于助人。她那两身衣服是给金钏做装裹的吗?分明是给王夫人和贾宝玉丑祸遮羞的,请不要只看见一点物质上的施舍却忽略了精神上的羞辱好吗?
金钏缺是薛宝钗那两件衣裳吗?金钏明明是用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生命自证清白,向世人辩白她不是王夫人口中的小娼妇。可薛宝钗三言两语就把金钏用生命换来的一切抹杀掉。
薛宝钗做了不仁不义的事情,有什么不能正视的呢?可有人就是宁愿被书中事实啪啪打脸也要嘴硬不承认,甚至为了维护心中想象的薛宝钗的完美形象罔顾事实、不分青红皂白的狡辩,还要反过来给别人乱扣什么“极端”、“偏激”的帽子,甚至用最恶毒的语言来私信里秀下限,好像倒得垃圾多了,我就会喜欢上薛宝钗,说她点好听的一样。
薛宝钗攀附豪门也是不争的事实,否则她一个富豪千金多年来在荣国府努力经营的是什么呢?作者不仅让她亲口承认:“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还直接写了薛宝钗在贾府的日程安排。
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
人家三春和林黛玉平时每天做什么呢?除了贾母王夫人处请安,大家多在自己的屋里呆着,否则“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姐姐去她们屋里串门子可找不到人呀。
迎春在缀锦楼下棋看《太上感应篇》,探春在秋爽斋练书法读诗,惜春在蓼风轩画画读佛经,林黛玉在潇湘馆读书赏竹逗鹦鹉,去大观园葬花吟诗。
再看看其他几位客居贾府的外四路的表姑娘、姨娘们,比如邢岫烟、李纹、李绮等,除了芦雪庵和元宵夜宴,她们可曾有过别的戏份吗?不过就是去潇湘馆和黛玉聊天,不过是邢岫烟去栊翠庵拜访故交妙玉,真没有人像薛宝钗每天都这么积极踊跃的做公关,求什么“好人缘”的口碑。
薛宝钗连贾府的下人都不放过,一进贾府竟然就“大得下人之心”、“那些小丫头子们”也多喜欢和她玩,更离谱的事还让自己的贴身大丫鬟莺儿去结交宝玉的心腹小厮茗烟。
古代大户人家的女眷的确是要应酬社交的,但对象是亲族长辈、妯娌姑嫂以及世交亲友家的妻女等,她们不需要结交奴才阶层的婆子丫鬟以及小厮们,一般古代的女主子们对这些人只做三件事:安排工作、夸奖赏赐、惩罚教训,已经足够了。
《红楼梦》里的贾母、王熙凤、李纨、林黛玉、尤氏等人都是这么做的,就是出身最低,为人八面玲珑,平日最为怜贫惜贱、慈老爱幼的秦可卿,她也没有去和下人奴才打成一片。贾府里做这种事的人倒是有一个,作者明写是赵姨娘。
书中写:赵姨娘原是好察听这些事的,且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互相连络,好作首尾。
最近那位读者一直辩称薛宝钗没有那么简单,没那么low,请也不要把赵姨娘想的太简单和low,起码在结交笼络贾府下人这一块,赵姨娘交往的对象层次和获得的成果明显是高于薛宝钗的呀。
薛宝钗攀附豪门,恨嫁想做权贵的正妻,也是作者明写的。首先是她母亲就宣传了,她的金锁要拣有玉的男人方可正配。
看上去有点像古代才子佳人小说里大家长择婿说:我这家资百万,女儿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女婿必须找个读书人才行。但其实更像古代鸨母明码标价花魁的恩客,那必须要是达官显贵、公子王孙才能做她入幕之宾。
因为前者至少看中的是读书人的才和名,后者看中的真的只有权势财富;前者还算是投资,后者则就是交易。
古代“有玉的男人”就是指权贵官宦阶层,那些贩夫走卒和寒门子弟,哪怕是一般的秀才举子可没资格佩玉,薛宝钗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找给有权有势人家的男人,“谁是县长无所谓”,他能读书最好,不读也能做官,那也没问题。
薛宝钗攻略贾宝玉的那一套也都是香艳暧昧的套路,什么看黄金锁时解开排扣露出的贴身红袄、散发的身体幽香、羞笼红麝串露出的雪白酥臂,拜访喝醉的宝玉,亲手给宝玉绣肚兜做鞋袜,丫鬟莺儿给宝玉兜售的“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等等。
她和尤二姐尤三姐的区别只是她遇上的是懂得尊重女人的贾宝玉,可是二尤遇到的是皮肤滥淫的贾珍贾琏贾蓉罢了。
虽然薛宝钗和二尤同样不幸,但凭什么受到伤害的二尤就被骂荡妇,免于伤害的薛宝钗却被褒扬什么“君子淑女”呢?
薛宝钗做这些事的时候可没有鬼鬼祟祟,藏着掖着,比如送棒疮药,她甚至亲自托着药丸子穿越大观园,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格外关爱照顾宝兄弟。
所以又何必不好意思承认她对宝玉有企图,有想法,甚至于辩解她看不上宝玉,拿宝玉当备胎。一个古代破落商户的女儿拿荣国府嫡孙、贵妃的亲弟弟当备胎,这种话真的有人信?
快起床了,去看看薛宝钗的亲堂妹薛宝琴吧,连一个没根基的穷翰林家都不想娶她了,同为金陵一霸家的千金,大家都是姐妹,何苦自欺欺人。
史湘云眼里没人能比得上的好姐姐,在贾母眼里不过就是个破落小门小户里痴心妄想、没有规矩的毛丫头罢了。
薛宝钗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她不需要和任何人比,也不需要借光抬身份
《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作者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很经典,尤其是贾宝玉和十二钗众女子,包括又副册的丫鬟姐姐们,个个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薛宝钗作为排名靠前,戏份颇多的女配,她的形象也是非常丰满生动,鲜活独特的。她身上那种不甘认命,不顾一切想要改变命运的劲头,就算单拿出来放在任何一本小说里,给任何一个女配,都是很亮眼的存在。
作者给她安排了内府采办商户出身,父亲早亡,哥哥纨绔混账,母亲昏聩市侩的种种设定,都是为了让薛宝钗的性格养成和人生选择看起来更加顺其自然,她偏偏又生的鲜妍妩媚,自学能力强,博闻广记,正经的不正经,有用的没用的书看过许多,女红针线、人情应酬、家务买卖都上得手。
这样一个有美貌,有头脑,又肯豁出去积极上进争取的女子,只可惜她生在家业破落的金陵一霸家,被哥哥拖累的选秀失败,断送了一条最好的青云路。她不甘心嫁给普通的官宦、商贾人家,也不甘心去扶持寒门读书子弟,是因为不想倒贴娘家的财富资源和亲戚家的权势资源。
她一腔的报负,一身近乎自负的骄傲和自信,既然他们家只能拿得出钱,要倒贴就去贴能够的着的最高的世家贵族,她要嫁就嫁给那京城里达官显贵家的公子。做那公府侯门的少夫人,将来轻松混个诰命,还能用婆家的资源庇护母亲和哥哥,生儿育女都是贵族少爷小姐。
所以,她选择“金玉良缘”攻略贾宝玉是一项风险最高,可一旦成功而,收益也是最大的投资。这也是源自她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思维和商贾头脑,总想着赚便宜,不想承担义务,以小博大,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源自她内心对权势地位、荣华富贵的热望。
薛宝钗为此拼上了一切,她在大观园里耗尽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若不是贾府抄家败落,她未必到头会一场空,就算嫁不成宝玉,王夫人干耗她这些年,好歹也得帮忙给她说门婚事。
因为薛姨妈母子三人住在贾府这些年,王夫人和他们少不了利益输送,薛宝钗帮王夫人鞍前马后做了那么多脏活累活,手里未必没有王夫人的把柄。
薛宝钗被贾宝玉骂做“国贼禄鬼”也是有原因的,她的人生经历特别像贾雨村那种古代热衷钻营仕途经济的读书人。
这些人读书不是为了明理修身,而是为了功名利禄,封妻荫子。读书也不是真的爱学问,而是把读书作为晋升仕途的手段工具,为了考上功名,不好好做学问,入了那八股文的套子出不来,还要讽刺那些吟诗作对的人,是不好好做文章正经学问的。
他们除了钻研八股文,还要耍一些旁敲侧击的手段,比如刻意的经营好的声望口碑可以被名流推荐,甚至收买贿赂主考官和阅卷老师等。
等到考上了就拼命钻营仕途,在官场世面上下拉拢关系,使用假仁假义小恩惠邀买人心,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攀附更强大的势力做依靠,拜恩师,拜干爹,认同宗……为讨好逢迎权贵背信弃义,草菅人命,迫害无辜,只为了他自己爬的更高,就出卖灵魂和良知,一步一步成了那受人唾骂的奸佞贼臣。
这种人物形象在古代小说男性是有很多的,比如《红楼梦》里就有的贾雨村、傅试,历史上也有赵高、王莽、元载、秦桧等人,但若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却只有一个薛宝钗比较典型。
这难道不是《红楼梦》作者的伟大之处吗?他笔下的女子是可以和男人一样热衷追求权势名利欲望,哪怕她吃冷香丸也压制不住她内心热毒沸腾、野心勃勃。
薛宝钗就是想要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想要去反转如飘萍柳絮般的命运,她就是要去争抢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她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选择最难走的一条人生路,她就是要扛着封建礼教的枷锁做贵族的敲门砖,她就是不择手段,不守矩道德底线,虚伪搞阴谋套路,纵是她的能力配不上她的野心,但是她的勇气和内心依然是很强大的。
这样的反派人设不是很过瘾吗?不是也很有艺术魅力吗?何况薛宝钗也不全是反派人设,她平时大多数时候表现的还挺正常的,装扮“淑女”和道学先生也有模有样,也会当知心热心大姐和姊妹说说笑笑,和母亲哥哥还有亲情流露的时候,这样一来这个人物就更加有意思。
所以到底为什么不敢正视薛宝钗的野心,不敢承认她热衷名利富贵呢?非要标榜她是什么淡泊佛系高士,儒释道合一圣贤,端庄善良贤妻?结合她在书中的所作所为不觉得割裂吗?
说薛宝钗雌竞怎么了呢?她那点阴私诡计小手段不都是用在贾府里娘儿们之间了吗?她的目的不是就要贬低打压甚至挤掉林黛玉、史湘云等名门闺秀,抢着去做权贵公子贾宝玉的妻子宝二奶奶,获得王夫人、贾母等封建父权代言人的认可和凝视吗?
是不是怕承认她“雌竞”攀附权贵依附男人就不能再夸她人间清醒大女主了呀,其实没关系的。薛宝钗之所以只能在内宅耍心机,竞争她瞧不上的贾宝玉,是因为她真的出不去,不能正常参与到社会竞争中去。
但凡她出得去,能够搞事业,她肯定比贾雨村还能钻营,底线更低,心更黑更狠。只能说是封建礼教禁锢女子,限制了薛宝钗的发挥,她只能借东风,她的最高青云志也只能是给贵公子当个娇美的贤妻。
再翻一翻古代历史上帝王将相,谋士策士们的“雄竞手段”纵横钩距、阴谋阳谋,不也一样为了权势地位女人撕吧的你死我活吗?什么鸡鸣狗盗、栽赃陷害、挖坑设计、坑蒙拐骗、暗杀偷袭,这些古代的男人们就比薛宝钗的手段高级很多吗?
怎么这些事他们做得,薛宝钗做不得呢?到底是谁打心眼儿里瞧不起女人?就因为薛宝钗是个女的,那她追求功名利禄,有野心志向,耍心机手段就很不堪了?
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还振振有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他屡次屠城,连百姓都不放过,还不是照样煮酒论英雄,谈笑天下事,说什么:“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也被称为一代枭雄,凭什么薛宝钗就得必须洗成淡泊无争圣母大白莲才行?
更可笑的是一提薛宝钗的不好,就立刻有人说什么“钗黛合一”“她是和林黛玉一首判词并列的人,怎么会这么不堪”,甚至磕钗黛CP的,更有甚者拿薛宝钗和古今中外各路神仙名人贤者相提并论,张口就是“薛宝钗是谁谁谁下凡”、“薛宝钗像谁谁谁”。
真的好奇在这些人心里,薛宝钗到底是哪种攀援性植物?她在书中选择放弃自我,做个礼教和权贵的工具人一般去追求青云志,难道读者也觉得她没有独特的个性,不配有自己的style,离了林黛玉和那些有神仙和名人就不能站立行走了?这么卑怯吗?
还是书中的薛宝钗本人够勇,够狠,够头铁、够脸皮厚,否则她是不可能在贾府经营七八年的。
薛宝钗真的不需要和任何人合一,也不需要像谁谁谁,她就是她,她就是薛宝钗,她有名有姓的,她的言行举止、性格脾气作者刻画的足够详尽了,她不需要靠碰瓷任何人借光抬高身份、洗白嫌疑。
她这种独一无二的“闺中禄蠹”属性人设,已经足够她在金陵十二钗里稳坐第二把交椅了。就连王熙凤虽然杀伐决断,也没做到薛宝钗这么冷血无情,底线低,为了目的不顾一切豁出去。
薛宝钗真的是可惜了生在金陵薛家“金簪雪里埋”,若是她自幼接受好一点的教育,长大了能有好一点的机会,她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至少换了她进宫当贵妃的话,不可能像贾元春一样在省亲大典上哭着说什么“不得见人的地方”,小气刻薄的不舍得给贾环和迎春小礼物。
最后真心诚意的劝一句用“粉圈思维”看薛宝钗的各位,醒醒吧,读书需要思辨,真相需要质疑。请正视薛宝钗的野心,打破父权凝视的枷锁,也别只是因为不同的意见就那么重的戾气,连现实和虚拟都分不清。
如果不认同我的观点,那也没关系。请多把您的精力放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作业太少就去复习预习,吃的太饱就去溜达闲逛,实在没事就去找个班上,别把时间浪费在看我的视频和专栏上。
对于很多朋友问我的,如果遇到一些极端的钗迷怎么怼的问题,我只有一个建议:三十六计走为上,千万别浪费咱的时间,尊重不同的观点,尊重他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