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新读(五)
孟子新读(五)
仁者无敌
梁惠王一天气愤的对孟子讲,想我堂堂魏国,在当年三家分晋之时,可以说是天下最为强大的国家了,老师您是知道的啊!可如今传到我这一代,东边被齐国欺负,大儿子被战死杀场,西边却又被暴秦割地所侮,南面也被楚国所羞,这种血海深仇之耻,我愿付这满腔热血而报之,可是又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老师您懂的多,我愿向您跪请,但求得道老师的帮助!
孟子宅心仁厚的对惠王讲,我不是早就同王上讲过吗?当年成汤之江山以不足七十里领地而称王天下,创下万民称颂的王业,靠的就是仁义啊!当时天下人都处在夏桀统治下的水深火热之中,当天下人得知成汤的军队攻向南边之时,北边的百姓无不抱怨汤说,汤王啊!您怎么不先攻打北边啊!当天下人得知成汤攻向东边之时,西边的百姓莫不抱怨汤说,汤王啊!您怎么不先攻西边啊!天下的百姓们莫不想让汤王赶快攻下自己所处的地方。可见仁义有多么重要了吧!只要王上能效法先贤,施行仁义,慎用刑罚,轻薄赋税,重视民耕农桑不误农时。使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来能够修行生养,使人们拥有一颗仁义之心,做到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能够恭敬侍奉父母兄长,出门也就能尊敬长辈上级了。这样人们即使手持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反之如果王上一心为私愤,不顾民生,枉夺民意,如老百姓们辛辛苦苦的一年到头来也不能够养其父母妻儿,冬天无衣穿,雨来无屋避,个个抛家弃子的背境离乡,使老百姓们个个孱弱无志,试问王上用兵之时,又有哪个愿意为王上舍命征死一博呢?
所谓“仁者无敌”,请王上莫要犹豫了,赶快行使仁政吧!待都俱备了仁义的条件,王上的私愤自有百姓们为您报之的。到那时,无论多么强大的对手,王上也无需担心不会战胜他们了!
孟子新读(六)
一而贯之
孟子见过梁襄王出来后生气的对弟子说:“襄王远远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他有什么值得人们敬畏的地方,我很生气。最可气的是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要安定必须得从自身个体做起,认定了正确的事情,就必须一而贯之,始终如一,方能善始善终。自己做好了,有了一颗安定的心之后才能感染世人,天下就会安定统一了。
他又问我怎么才能做到一而贯之呢?
我同他讲,要有一颗不嗜杀的善心,不能看到自己认为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生厌恶之心,然后行事要万事遵宗,不得虎头蛇尾,杂乱而没有章法。
他又问我,做到这些就可以了吗?天下之人就会归附我了吗?
我又同他讲,只要做道了这些,天下人心指定没有不归附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如果能够诚心如一的为民所想,老百姓就会归附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那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唉!我讲这些话他真的能听得进去吗

?看看他那不虔诚的样子!头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