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考情分析,笔记及考研真题真题精编

2020-11-18 13:36 作者:识库学习网  | 我要投稿

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及考研真题真题精编

 

识库学习网关于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参考书目及真题分析

 

一、参考书目

根据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参考书目”,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参考书目为:

1.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

2.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九版

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2017年及之前年份,“801经济学”考研指定的参考书目为: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从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近几年考研真题来看,西方经济学部分,单看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略显不够,部分考题涉及到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内容。比如说,2013年考研真题中,最后一道宏观考题,在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书中未予以涉及,倒是在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教材第15章“稳定化政策”的附录中予以了介绍。因此,建议考生复习西方经济学部分时,指定教材和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的两本教材都要看。

 

二、真题分析

通过研究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可以发现,考题有一定的变化,其中体现在:

1.考题难度加大

之前年份的考研真题,考生如果认真掌握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的两本教材和逄锦聚的《政治经济学》,专业课取得一个较高的分数(如120分及以上)问题不大。但是,近几年来,考题难度加大,部分考题涉及到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内容。比如,2013年最后一道论述题为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5章附录内容。因此,如果考生想专业课取得高分,西方经济学部分,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和曼昆《宏观经济学》一定要看。

2.题型有适当变化

2012年及之前年份真题,考题题型非常稳定。但2013年的考题题型有一定变化,政治经济学部分没有辨析题,但是政治经济学部分和西方经济学部分出现了多项选择题。因此,建议报考该考试科目的考生,平时复习过程中多加练习多项选择题,掌握快速作答的方法。

另外,需要提醒报考该考试科目的考生注意的是,平时复习过程中,不要遗落知识点,不要认为不重要的考点肯定不考。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每一年都会出一到两道偏题、怪题。比如,2013年考到了求解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3.知识点考查较细

801经济学考卷考得很细,甚至多次考到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脚注、结束语部分的内容,建议考生一定要多加重视。“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出现重题的可能性比较大,近几年考试中,出现了不少之前年份真题原题或其他同等院校考研真题,因此考生在强化冲刺阶段,推荐多做真题,更过考研内容可转识库学习网。

 

 

复习笔记   完整版内容请转 识库学习网

一、什么是经济学

1经济学的定义

关于经济学,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稀缺

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出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考研真题详解   完整版内容请转 识库学习网


1.微观经济学(四川大学2006研)

答: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稀缺(中央财经大学2000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研)

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由于稀缺性的客观存在,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完整版内容请转 识库学习网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考情分析,笔记及考研真题真题精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