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为何都怕浓积雨云?

不论是战斗机还是民用飞机,甚至包括大型长航时无人机,最怕遇到2类情况。第一是遇到强烈的风切变;第二则是必须穿越积雨云,尤其是浓积雨云。其实风切变也往往是低空的积雨云引发,可见浓积雨云是任何飞机都不想打交道的气象系统。比如像全球鹰这种爬升速度很慢,爬升和降落距离很长,而机体和机翼强度连民航机都不如的大型无人机,最怕起降期间遇到浓积雨云。一般民航机从起飞,爬升到基本无云的万米高空巡航,只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而推重比更大,爬升率更高的战斗机,甚至只需要不到5分钟就能摆脱对流层。但是全球鹰却需要1到2个小时才能完成爬升到万米以上的巡航高度;或者从万米高度逐步下滑到地面机场。这就导致全球鹰的上升和下滑航线往往高达上千公里。这样在本场起飞时还是万里晴空,到上千公里外可能就是乌云密布了。
这也是在全球鹰时代,超级大国仍然不放弃U2这种有人高空侦察机的一个重要原因。U2的抗过载能力也不高,但是爬高和降落航线毕竟比全球鹰短的多;有人驾驶也可以方便的避开航线上的浓积雨云。那么如果飞机被迫穿越浓积雨云有什么风险?积雨云也叫雷暴云,是积状云的一种。积状云是由于空气以对流运动形式造成绝热冷却,使水汽饱和凝结而成。积雨云浓而厚,云体庞大如高耸的山岳,呈穹隆状;其中有上升气流,使得形状如同底平顶突的房子。积雨云的云顶一般高度在1万米之内,大多数客机巡航期间可以从其顶上飞过,不过最高的积雨云的云顶高度有达到1.5万米的,飞机此时就需要尽量绕行。浓积雨云在热带地区午后常见,在中纬度的夏季午后也常见。积雨云内部常常伴随着雷暴和冰雹。

云底甚至偶尔伴随龙卷产生。浓积雨云的体积通常相当庞大。一块浓积雨云就是暴雨区中的一个降水单体。虽然每块单体水平直径只有1千米至20千米,但多个浓积雨云排列起来,可形成100千米至200千米宽的暴雨带。浓积雨云内部除了强雷暴和大量的冰雹外,更大的风险在于其内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垂直速度可达30米每秒,最高可达60米每秒。这个速度已经超过15级台风的风速,不过这个速度是垂直速度而不是水平风速。因此不论什么飞机,一旦被迫钻入浓积雨云的内部,则立即面临视线归零、强烈的雷暴、冰雹碰撞和强烈颠簸气流等各种极端情况。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恐怕任何一种都是足够惊心动魄。猛烈的闪电可能会直接击中飞机;空中的大颗粒冰雹会打坏飞机发动机的叶片。而剧烈的上升气流会接近飞机机翼和机体的过载极限。如果是机翼特别薄,强度低的无人机会直接空中解体。

而浓积雨云接近地面时,就是下击雷暴云,会产生大量的落地雷;还往往伴随着强烈的风切变和下击暴流、大侧风等。这对降落期间,距离地面较近,速度已经大大下降的飞机尤其危险。因此一般雷暴云接近机场时,都需要暂停起降。正在进近的飞机则需要尽可能的转场降落。经常在机场遇到有些因为雷暴预警,飞机暂停起降耽误一两个小时,就和值班服务台闹的,只能是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