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学原理:如何有效预防吵架?
杭州的一位女性粉丝对我说:她跟爸爸妈妈之间没法沟通,他们有些分歧,有些小矛盾。她想通过沟通的形式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解决他们之间的误解,但是每一次沟通都是吵架,问题没解决,还伤害了彼此的感情,所以她现在对和父母沟通心存恐惧。
她爸爸有时候打电话说:女儿,你这个星期回来,爸爸妈妈有些事情想跟你沟通沟通。她一听到这句话就害怕了,又要沟通什么?要吵架了,他们要训我了,顾虑就布满了她的心头,给她制造了恐惧。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在沟通过程中吵架,怎样避免把沟通变成争吵这样不愉快的情景发生?
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在沟通之前双方必须对自己有一个要求,树立起一个原则:不能吵架!
这一次不管沟通成功不成功,不能吵架,我跟我的儿子沟通,跟我身边的其他人沟通,我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原则,一定不能吵架。
在这个之前就把这个标准和要求树立起来,不吵架,哪怕沟通不成功,哪怕双方的观点有激烈的冲突,你都不要发火,你都不要责备对方。
我是这样想的:当我跟别人沟通不顺畅的时候,沟通很不好的时候,就在心里对自己说:”你必须保证五年不吵架,五年和别人不吵架,不生大气,不发生不愉快的冲突,不发生争吵。五年不要争吵,你5年之内你吵一下,你争一下,你这5年就泡汤了,确保五年是和平的。”
那么你五年不吵架,你做到了——我从2000年到2005年没跟别人吵架,我成功了;我再来个五年,2005年到2010年我没吵过架,OK!已经两个五年,十年了;我再延续一个五年,我到了2015年也和别人没吵架;我再延续5年,到2020年也没和别人吵架;我再延续5年,2025年也和别人没吵架。
你只需要延续两个5年,你就是10年都没跟别人吵架了。你把这10年再延续7次,你这一生就没有和别人发生大的冲突,大的争吵。
有人说:这个太难了,这个做不到。你没有给自己提要求你当然做不到,你认为这个要求过分了你当然就做不到。你必须对自己有个极高的道德要求,用这个要求来约束你内在的从血气而来的恼怒和气愤,以及对他人的仇恨……你把这东西从你内心里拿掉了,你就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心境状态、精神状态,把这些坏东西拿掉,留下来都是好东西。
人呀,一定要给自己提要求,给自己设标准。不给自己提要求、不给自己设标准,我们就靠不住!
就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样,靠人治绝对不能成功,要靠法律,要靠制度。
我们给自己制定一个制度,你不能吵架,你不能争吵,因为我们在跟别人沟通过程中,一般来说,正常是出于两种原因:一个是事先没有很好的心态的预备就匆匆忙忙地去沟通了,结果对方一句话一个观点把你就惹怒了,或者你的一个观点一个态度把对方给惹怒了,就是因为事前没有情绪准备。
假如,我情绪已经设定好了,我设定在不吵架的程序上,我就绝不发火。
林语堂跟鲁迅之间有一些小矛盾,林语堂就说:“我不发火,不发火表现了你的修养,发火表现了你在修养方面的缺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关键里面的关键。
另外,在沟通过程中注意倾听,少说为佳,你要让对方充分地表达。
如果他叫你沟通,他可能本来是有些不满的情绪,你让他把不满说出来,让他把情绪表达出来,他说出来后他这个火气就降下去了,他对你的不满也就减少。
你这个时候一辩解,他那个火就往上冲,这个叫火上浇油,给火上浇汽油的,那就会越浇越旺,对不对?
让对方说,哪怕他说的不对,你当时也不要跟他争辩。你说:你今天说的话,你对我的建议,你对我的批评让我好好消化消化,我如果消化了你的意见,你的批评,我就一定会改,你放心。
这样的话,对方就不容易发火了,你在给对方提意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非伤害原则,任何一种表达都不要用攻击对方、伤害对方的动机,即使你没有这种动机,但是你的言语的组织不恰当,也可能给对方造成伤害。这个很重要,一定不能伤害对方,说话要柔和、温柔,要对对方充满着尊重。
一句话变换一个角度说,不要说的太直,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另外一个可以用多种形式去沟通,不一定面对面,发个信息,录一段语音,录一段视频,写一封信都可以。这些形式都可以表达你对对方的一些做法、一些行为的不满,或者对对方提出建议,因为在一块面对面的话,他不仅可以听到你说话,而且会看到你的表情,也许你说话没问题,他看你的表情不对,看你动作不对,他也容易恼火。
人这一辈子有一个很大的任务,既是我们每天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我们发展和成长的任务,就是管理好我们的情绪。情绪这个玩意具有破坏性的,一旦把这个东西管不好,它就会伤害你自己,还伤害别人,能管好情绪的人是真正的智者和仁者。因为人是靠智慧和道德两种力量来管理情绪的。
有一个父亲跟我说:他女儿对他说话非常不礼貌,经常训斥他,甚至用非常难听的话伤害他,但是他从来对女儿不发火,对女儿非常有耐心。
我说:“为什么?”他说:“小时候这孩子不好好读书,我经常揍她,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悔,我就有一种赎罪的心态,女儿给我发发火,表达一下不满,工作压力过大,对我吼一下,我不跟她计较。我小时候对她不好,我老了以后还对她不好,那我这一辈子都没好好爱我女儿,那我就忍了。”
我说:“good!虽然你不是学心理学的,但是你用的就是心理学的原理。”这就是用道德来处理的,我原来伤害过她,我发誓不再伤害我女儿了,她骂我说我训我,无所谓了。
要么就是用智慧来处理和儿女之间的分歧,和他人之间的分歧,用智慧,智慧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
我记得我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给我拍桌子,啪!“我现在谁都不怕,包括你!”这个话是很冒犯一个做父亲的,我当时想不能跟他吵架,不能跟他对抗。
我就说:“过去是老爸给你拍桌子的,今天你第一次给老爸拍桌子,精神可嘉,勇气可嘉,不管你拍的对不对,你这种勇气是爸爸所欣赏的,不能老压抑你自己,如果有什么情绪要把它表达出来。完了以后说:那你想想还有没有更佳的表达情绪的方法,除了拍桌子以外,你看爸爸现在不给你拍桌子了,爸爸也成熟了。”
过个半小时,他就给我来道歉了。
其实我们处理与别人之间的冲突,尤其是我们要管好我们在冲突中、我们在矛盾中,胡乱地使用情绪这种行为,我们只有靠智慧和品德了,道德成长不过关,智慧水平很低,剩下的就是骂、就是喊了,胡喊乱骂的人不是智商有缺陷,就是道德有缺口,这是千真万确的!
如果一个人很好斗,他不是智商有问题,就一定是道德有问题,他不是一个善者,也不是个智者!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所以,它是上善。与此相反的,那就是下善,下善是什么?下善不是善,下善是恶!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