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滚石》杂志创始人简·温乐:我只鼓励艺术家,但不教他们做事

简·温乐(Jann Wenner)协助创立《滚石》时只有21岁,随后五十年如一日担任执牛耳者,帮助该杂志不仅彻底改变了音乐新闻,还改变了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报道方式。他说自己引以为傲的优良传统包括“发掘、发扬并引导绝佳的天赋才能”和“有望为人类正义做出持续贡献”。他的个人回忆录现已出版。

1968 年,温乐在《滚石》杂志洛杉矶办公室
HBR:你为什么创办《滚石》?
温乐:我是摇滚乐迷,但不是一个好吉他手。我着迷于音乐,想要更了解它,成为 The Lovin’ Spoonful(满匙爱)乐队所谓“让你自由的魔法”的一分子。与我一起创立《滚石》的搭档拉夫·葛里森(Ralph Gleason)曾在《美国学者》(American Scholar)上发表了一篇短文,明确表达了杂志的哲学基础——“像一块滚动的石头”。我们的假设是,摇滚乐是重要的,传递着非常严肃的社会和政治信息。
HBR:你如何选定专题报道的音乐家?
温乐:我们只报道自己喜欢的音乐家。你这个问题背后暗含的是,我们在筛选名单时会遵循一定的方法论。但其实一切都是随性而为,是自发的,抓到谁就是谁,全凭运气。
HBR:你曾与20世纪末的一些杰出作家合作过,比如亨特·汤普森(Hunter Thompson)、汤姆·沃尔夫(Tom Wolfe)等。你如何为他们布置任务,令他们保持兴奋和专注,以及必要时把控他们?
温乐:根据我的经验,最棒的作家往往也最容易合作。他们自律且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构想。你想引导他们前往的方向恰恰也是他们心之所向。我能看出是什么点燃了他们的热情,也能预见他们会将洞察用于何处。我所做的只是鼓励他们;我不会去教他们做事。当然,我有监督之职,也会稍加推动,但在任务之外不会再有其他的大动作——只是洞察、同理心、包容、幽默和耐心。或许我的最佳天赋之一就是理解创造才能:它是如何表现的,如何最大程度去调动和管理它。这适用于我们合作的艺术家以及我们的员工。
HBR:你跟许多知名音乐家和唱片公司老板交情甚笃。是否会有利益冲突?你是如何处理的?
温乐:不难。你是跟着你那杂志记者和出版商的直觉以及对新闻的理解来做决定。我们从没有避讳这一点,大家的期望没什么不同。我们对艺术家和对读者都要正直坦诚。
HBR:你的领导风格会随时间改变吗?
温乐: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乱发脾气,更深思熟虑了。我意识到,一旦开始吼别人,你在争论中就已经输了。我仍旧非常严厉,但我会尝试启发别人在工作上好好表现。如果他们做到了,我不在乎他们工作的时长或方式。做到最好,然后享受生活——这是我对员工的要求。如果不能全力以赴,我会让他们走人。
HBR:退休生活感觉如何?
温乐:非常好。我在写书,也非常乐在其中。我的意思是,我开始打算转行当作家了。我在1967年转做编辑,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没什么地方可以供我写摇滚乐。
艾莉森·比尔德(Alison Beard) | 访
洪莉 | 译 刘隽 | 校 廖琦菁 | 编辑
原文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22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