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的国语教育给我们什么?

2021-06-23 14:29 作者:-去吧大师球-  | 我要投稿


本栏目为 【通向联盟 Season2】参赛作品
作品:光村图书《国语1》
作者:@爱丽丝127


前言

       似乎又是一个与日本史及国民教育相关的话题,这次带来的是对初中教材光村图书《国语1》,在此既不教日语知识,也不与我们这代人使用过的教材作对比捧踩。同样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东亚国家,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样的母语教育?或者,我们究竟想培养什么样的自己和下一代?

       回顾之前打道馆日本史的内容,在近代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国家和政府始终都优先保证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的发展也带来社会其它方面的进步,中国的近代教育启蒙也同样效仿日本。日本将国民的母语课程称为“国语”,自 1900 年日本“国语科”独立之后,日本的国语教育就不断地发展完善着。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日本几乎每隔十年就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改革倡导的教育理念和主张在语文教材中得到了反映。以对国际的理解为背景,以民族的文化为中心,以语言的实用性为原则,已经成为日本母语教育的显著特点。

       2008 年日本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依然强调促进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努力培养拥有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生存能力,能够和不同文化的人共同发展,一起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新一代。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日本不仅通过教授外语的教育来实行国际理解教育,而且在语文教育中也非常注重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日本从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在语文教育中的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了,在现行的小学国语书里就有关于国际理解的课文,体现了日本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视, 以及关注培养青少年具有广阔的视野、尊重并理解异域文化的能力。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除了全民参与,日本积极借鉴别国的教育教学经验,反思本国教育教材状况,吸收他国在教材编写上的优秀果实。


课文选题

       课文选材包括日记、传记、小说、戏剧、短歌、俳句、评论文、书信、散文、感想等在内的诸多文学体裁;选文的作者中,不仅有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宫泽贤治、八木重吉、岛崎藤村等这样本国大作家,还有中国的鲁迅和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



       这些不同国别、不同职业的作者用带有他们生活经历、文学才能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文学写作范例的同时,也给了学生以强烈的文学教育。如第3单元《未能长大的弟弟们》,课文大意是:

作者米仓齐加年回忆二战太平洋战争时期,父亲上了战场,母亲一个人照料全家的生活。在这样物资匮乏、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他的弟弟全部夭折了,死亡的原因都是营养不良。这件事让米仓齐加年终身难忘,在他的笔触下始终弥漫着淡淡的悲哀和遗憾。文中有一个细节描写,是说米仓齐加年偷喝了弟弟的食物——牛奶,他的遗憾也在这里:如果没有偷喝弟弟的牛奶,也许弟弟就不会夭亡了。然而在读者眼里,可以看到的不仅是心酸的自责,更多是反思二战给普通人带来的伤痛。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当时的情景和人们的心情,从而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



       第4单元“邂逅古典”节选了《竹取物语》中的“蓬莱的玉枝”为单元内的主要课文。日语中的“物语”一词,原是“故事”或“杂谈”的意思,最早是口传文学,后来才渐渐形成一种文学体裁,即从平安时期至室町时期流行的“物语文学”。最早的物语文学便是这篇《竹取物语》,这是第一部以日本人民自己创造的文字(假名)写成的文学作品,对后来的诗歌、小说、戏曲都有深远的影响。用本民族特有的古典文学作品熏陶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传统的热爱与尊重。



       另外教材选取的时人时文,其内容几乎涉及了现代社会和自然界的全部领域,其中有很多贴近学生生活,反映了当代日本人的生活现状。第5单元中《微生物开启未来》,是由日本当代的生命科学家大岛泰郎撰写,课文里介绍了微生物是什么,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片展示了生物分解性的塑料制品过程,阐述了微生物在治理环境问题中发挥的作用。日本是一个很注意环境保护的国家,每家每户都要做垃圾分类才可以将垃圾丢弃,而且不同的垃圾丢弃的日期也不同。学生虽然从小都知道如何做好垃圾分类,但是单单知道丢弃垃圾并不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因此,选择这样的文章不仅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也启示他们高超的生命科学技术可以创设更好的生活。

       除了文学作品作为主体的课文之外,也选择了不少涵盖生活中各方面的典型语言材料作为练习的凭借。这些语言材料中既有名家的作品,也有,也有一些日常文本,如信件,说明书,电子邮件、网页等、媒体文件来自于报纸、杂志、广播等,工作文本商务信函、简短的报告等。这样广泛的选择语言材料或文本作为学生进行练习的标本,能拓展学生对世界、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的理解,形成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更好的学习、生活。

       下图是推荐的扩展阅读:



尊重自然

       在课本的封面上写着:

这本教科书饱含着对肩负日本未来的大家的期待,通过税金无偿地支付给同学们,请珍惜地使用它……并且使用着环境友好型油纸。



       第6单元也介绍了守护樱花树三代人的故事:



       除课文之外,在最后的扉页能找到描述颜色的词汇,一年级的主题是绿色。我隐约地记得自己在国内学习描述颜色的词汇还是水墨画课上,老师会称“褐色”为“赭石色”、“红色”为“朱砂色”等等。再一度地反思现代人汉语词汇的缺乏,多么地可悲啊!从日牌钢笔水和服装中学到的净是照搬日语的“若草色”、“绀色”。在国民的国语教育中进行颜色词汇扩充的同时又和不渗透着美学教育、对自然热爱的教育。空喊生态文明口号而不落实在教育上又怎能叫国民去珍惜、尊重自然资源。



       母语教育自然与这个国家的“国民性”息息相关,它究竟需要教给孩子们什么?在日本的教材上直观地找得到我们语文教育缺失的东西:对物品的爱惜、对美学的感受、对自然的敬畏。我们就没有开设美术课吗?有的!我们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吗?有的!但是不够直接,更不够细致入微地渗透进这个年纪的孩子们身上去。语文教育不该是像搜索引擎一样机械抄背,也不该是蓝色窗帘就是悲伤的刻板格式,母语教育该在生活中、与这个时代接轨;该在国际上、去包容这世上不同的文化。

       我们从小读到的课文中描绘的国土是物产丰富、地大物博,而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上又是画风一转:水热时空不均、人均占有量匮乏。不仅文理对立,我们这代人花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远超母语,结果汉语英语的词汇表达双双匮乏,试着新开辟个二外重头来过。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心灵的体现,没有任何一种外语可以比母语能够更好地理解感悟。和日本的国语教育相比,我们的语文教育缺失了很多内在的东西。






- THE END -

🍁


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落地的机会


去吧大师球是以各类影视作品为素材进行活动的社群,社群主要活动为开脑洞形式,为个人知识落地进行服务。我们的建立初衷是完美衔接知识落地前的落差,用开脑洞的方式,从影视作品入手,链接现有的我们学过的知识点。


想了解以前的活动内容or想加入我们:


我们的相关账号:   

● b    站:-去吧大师球-,不定期放出高排名脑洞文章的可视化视频及训练场精剪视频   

● 豆   瓣:去吧大师球,定期放出优秀脑洞文章,及需要投票的成员脑洞文章   

● 微   博:去吧大师球官方微博,定期推送各类通知   

● 公众号:这里是去吧大师球,每三个月会放出成员的脑洞文章,他们的排名由你来决定!每周末放出优秀脑洞文稿和可视化视频

排版&编辑/ 楽々ちゃん

(本稿最大限度保留作者的原始排版)






日本的国语教育给我们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