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初探印证猜想,高程4千多米处确有20多公里长丹霞景观
卫星图极度壮美实地震撼探访意犹未尽之发现横断高原丹霞 02
——江河山脉交错处还有多少未知之谜?
文/图 @真实探索税晓洁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前序) 1 老友家酒酣时,多年前“电波少年”寻而未得的高原大湖群边,卫星图上突然冒出“巨大丹霞地貌”——前续链接在此: 卫星图极度壮美实地震撼探访意犹未尽之发现横断高原丹霞01
(本章节)2 初探:大横断考察印证猜想:高程4千多米处确有20多公里长的丹霞景观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 初探:大横断考察印证猜想
高程4千多米处确有20多公里长的丹霞景观
那年秋天真是忙乱,9月在白玉开完会,我却被杨勇急喊到了青海玉树,去漂流一段澜沧江。心里一直念叨着白玉这疑似丹霞,心中有点悻悻然。

(2015 青海玉树澜沧江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青海玉树昂赛丹霞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青海玉树州府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原青海玉树州府结古镇,现称玉树市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人算不如天算,有些事真是说不清楚,有机缘的。回湖北家屁股没坐稳,朋友的大横断项目启动,一说,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片红色区域。没二话,赶快去。

(2015陕西,曾翰兄第一处隐居地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陕西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陕西,曾翰兄第二处隐居地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匆匆赶回陕西老家,拉着在秦岭龙脉刚开始静修的广东摄影家曾翰开车先回湖北家中,匆匆收拾了装备。2015年10月21日从十堰出发经神农架深夜赶到到宜昌。
次日一大早,探险家徐晓光和曾翰继续开着江铃陆风x9奔成都,我却又赶往北京。

(2015 湖北宜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那些日子过得真是一片混乱,常常分不清酒和茶。23日下了火车在北京开了一天会,晚饭饭局和一帮朋友喝得有点醉。后在浪涛兄办公室,刘少创老师又背来一瓶“北大仓”给我,他喝啤酒(好酒啊,我现在陕西老家还在喝。该北大仓纯粮,北方酱香,关键是不贵,我们一起找汉江源是喜欢的郎酒,现在已经喝不起了)。
这一喝时间应该就到了24日,记忆里是没醉,还送刘老师到了地铁站,感觉刚躺下,就被浪涛兄喊起来去机场。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早班飞机,5点多就到机场了吧。熙熙攘攘,10月24日9点多和浪涛兄落地成都,和曾翰徐老师汇合,一大帮嗜图者聚集,新朋旧友,我才心神稍定。

(2015 成都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在成都,又是开会,我总有些心不在焉。那里究竟是不是丹霞?是个什么样子呢?次日匆匆采购一些必需品已是中午,我疯子一样催着赶紧离开城市即刻出发。到石棉县才吃饭,又赶上修路,不得不绕道走海螺沟。正赶上大雾,赶到康定已是凌晨。吃完好友柳总一直候着的美食时,我眼皮直打架,我竟又决定次日早起。
睡了没几个小时又出发,2015年10月27日晨,我们翻越折多山时,果然看到了很棒的云海,赶到甘孜县城已经是下午五点。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远眺贡嘎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按常理应该休息。我还是疯狂催着赶路,继续向前坚决不住宾馆,以节约时间。按照卫星图上的判断,出甘孜县向西,我们在一处路口,离开川藏公路,向左拐向一条土路。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跌跌撞撞,终于,时隔一个多月后,2015年10月27日黄昏,我们终于站在了这片疑似红层丹霞的边缘。拿出gps一测,海拔4200米。后来的事实证明,我这是犯了一个不讲科学的错误。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我们摸黑在图上那片红层丹霞西侧边缘峡谷顶端的一片草地扎好帐篷,就地宿营。现在想起来真是残酷:前一晚,其实只睡了两个多小时。这一天,早餐省了,就中午在八美镇吃了点东西。我完全忘记了一路开车奔袭的徐爷,已经年过六旬。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老兄弟们都由着我的性子,只是在夜幕中我烧开水泡面的时候,给我起了很多外号——“周扒皮”、“阿德”之类。正吃着,忽然远处有汽车灯光晃晃悠悠到路边停了下来,三位藏族男子打着手电围拢过来,其中一位很不客气劈头盖脸就要查验我们证件。
这与我多年来在这一带的美好记忆反差很大,当时我以为是这政府官员模样的兄弟喝多了胡闹,便拿出各种证件让他一一察看,别破坏我们的计划就成。他当时很不客气的说:明天早上,你们就赶快走!不要乱跑了,这地方不是你想来就来的,不要多呆……后来回想,那哥们可能倒真没喝酒,是一片好心,说的都是大实话。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当时几位仔细看完我们的身份证、记者证、介绍信之后,毫无瑕疵,就走了。究竟还说了些什么,我完全不记得,也没有太在意,没有麻烦就行。也真是累了,一直赶路,猛然在海拔4000多米宿营,我自己高原反应其实也挺重,头疼。倒头就睡。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最佳花絮摄影师徐晓光 摄影)
第二天被照进帐篷的阳光唤醒,出来一看,仿佛置身梦幻世界,绿树茵茵,瀑布潺潺,峡谷上红色崖壁正随着太阳的脚步变幻色彩,很是漂亮。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置身美景就好好享受吧,山影和树影投射到枯黄的草地上,形成一个个窗棂状,很多无法言说的美,非亲历不能体会。四周转转,发现不远处有动物坐卧过的痕迹,并且很是新鲜,徐爷判断可能是熊,我开玩笑说要是“野人”老爷就好了。心中后悔的是,没有装红外相机。车上就带了几台,没准能拍到点什么。徐爷说:没准这家伙是对我们昨夜在此搭帐篷好奇,或者不满意占了人家地盘,又不敢过来,观察了好久,也未可知?

(2015 @最佳花絮摄影师徐晓光 摄影)
心里还是惦记着丹霞,没心思多拍照,烧开水一人一碗泡面,就催着徐爷继续开车赶路。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最佳花絮摄影师徐晓光 摄影)
继续前行不久,走过一条刻有经文的巨石阵,穿越一条牦牛洗澡的河流,转过一道弯,我们就开始激动:左侧的山顶果然是一片丹霞。——显然,对于这一地区的卫星图上的分析,我们没错:也可以说,一个新的地理发现可能就此诞生了。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继续前进,果然仍是土红色的奇怪形状的山体,一路看过去,连绵不断。很显然,卫星图像在这一带是准确的,显然,这是一片绵延有20公里左右的丹霞山体。锅里有了好菜,慢慢吃也无所谓。商量了一下,决定我和曾翰先先挑选图上分析过的几条山沟中较好走的一条,徒步进入先拍一些资料,徐爷留下来看守车辆。当晚,还是按计划赶到白玉县城为佳。徐县一天几个电话,早就急死了。返程的时候,专门留几天时间,再好好拍这里。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最佳花絮摄影师徐晓光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曾翰 摄影)
这样,时间就显得很紧张,我和曾翰从一个牧户的房屋旁,翻过几层铁丝网,沿着一条小河,进入峡谷。
河边隐约有条小牧道,在灌木丛中绕来绕去。灌木高度,总是超过我们的脑袋,老划眼睛,折腾半天,发现还是河边走着方便。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河边遍布的大石头犹如史前传说中的巨蛋,有好几种颜色。河床基本都是红色砂岩,很不好走。视觉倒是蛮享受,各色大小石头,七零八落、五颜六色,格调却都是很沉稳。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不时要过河,鞋子不久就全湿了。印象中丹霞地貌多在南方和西北,而眼前青藏高原上的这片丹霞,路边看着很清楚,在这个山沟里,却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走着走着,发现仰视也不行,要看清楚,只有爬到高处,量了一下海拔,脚下的山沟4200多米,目测丹霞最高处,估计要超过5000米了。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毕竟高海拔地区,又是初来乍到,人根本走不快。走到下午三、四点,和曾翰才爬上一座小山头。在这个制高点往两边看,好奇心得到了部分满足。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我俩凝神静气,往两边看,左侧山谷尽头是一块巨大的陡立的大丹霞,面朝我们的一面几乎垂直,看着有几百米高,让我想起不知道在哪里看过的美国西部的一张照片。右侧的山谷形态复杂,各种岩体千奇百怪……一切都是那么赏心悦目。那次行前准备的资料上说,学者们规定:“丹崖”的高度应大于10米,才能显现出丹霞地貌的雄、险、奇、秀;“丹崖”的坡度,则应满足悬崖坡的条件55°至90°之间。高度和坡度低于上述标准的丹崖,不能算是丹霞地貌,应归入到红层丘陵地貌中,这是划分丹霞地貌与红层地貌的界限。这些,直观看来都没问题。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目力所及比我们图上预想的还要复杂壮观,算得上是个罕见的美景。我们看不见的山背后,视线以外应该更加丰富。这时,已经可以肯定一个新的地理发现就此诞生了。

但看得更清楚,只能再往更高处爬。我和曾翰分头往两边找了找路,都不好走。回头汇合坐在一片崖柏林中,各自攀上一个高树杈,慢慢欣赏两边的景色。我俩平静下来,喘匀了气,曾翰说:徐爷还在等着,他好像状态不太好。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我这才又想起必须高度重视他老人家的身体,毕竟年过六旬了,这半天话也不多。我还是有些犹豫,便问曾翰:继续上还是返回?
曾翰说:随便你。
很多时候,见好就收其实是野外必须尊重的铁律。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待续)
3 从白玉到巴塘错普沟。 如果从稻城亚丁机场出发,经格聂神山——措普沟——麻贡嘎冰川——亚青寺——到我们发现的新丹霞,再到即将通航的甘孜格萨尔机场,恰好是一条绝佳的长假旅游线路。
4 二探:意外受阻。没有照片的冰川与没有拍好的丹霞
5 再探:多彩雄浑。尼亚姜措湖边遐想,串起甘孜两大机场的黄金旅游线
6 五访:科学解释。年轻丹霞,北坡可能还有现代冰川正在继续塑造景观
7 惊诧:地理空白。令人尊敬的专家与基础地理现状
8 迷惑:等待发现。横断山区还有多少隐秘“新丹霞”?

(2015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