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教育学员故事|人生从没有太晚的开始,57岁的他还在参加自考
如果你一年一本书都没看,一个月一件事都没去完成,你觉得生活真累 ,那只能说明你从来都没有认真去为自己的人生做好铺垫。
——深圳以学教育孙同学
走在自考路上,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孤单难以坚持下去,希望在这发的一些我们学员的故事,展示大家在学习路上遇到的点点滴滴和心得感悟,能给大家带来陪伴和鼓励,给大家充充电。也希望一些还没有走上自考路的同学,看到这些前人的故事,可以给自己多些信心~

孙同学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他是家里的老大,1966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的一个偏远山村,1984年孙同学从当地学校高中毕业后,他成为全村学历最高的人。由于物质匮乏、缺少师资等原因,孙同学高中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读书,而是留在那里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从此开启了他的教育生涯。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孙同学在那个小山村的教学岗位上刻苦耐劳,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每个月领着50块钱的工资,养活了一家老小。弟弟妹妹都靠着他教书的微薄补贴走向了一线城市,有了更好的发展。而孙同学依旧停留在教书的岗位上,给学生带来孜孜不倦的教诲,充满岁月气息的皱纹悄悄爬上他的脸颊,几十载岁月如流水远去,孙同学凭借愈发纯熟的教学能力收获了成千上万的学生“粉丝”,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个幽默、耐心、有亲和力的老师,大家都愿意跟着他的教学步伐迈向知识的高峰。

但是,这样一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出色、深受学生们喜爱与敬重的老师,在每年的教师职称评级上,却一直停留在原地。
“以前教书对学历要求不高,也没有评级的说法,大家都是老师。”孙同学表示,因为自己的高中学历,校长也找他谈过很多次,说让他去参加自考,想办法提升学历,也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但孙同学是一个十分低调、与世无争的人,外界的条条框框并没有阻碍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认为学历对他来说不重要,虽然目前只有高中程度,至少在那段时间并不影响他的教书生涯。
后来,政府对城乡教育政策不断优化完善,孙同学所在的学校得到了许多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随着教学设施的升级改造、优秀师资的大力引进,在人才济济的教学环境下,没有文凭成了孙同学难以逾越的鸿沟,他的教学光芒逐渐弱化。
当时代的潮流如洪水般倾泻而来,身在其中的孙同学没有顺流而下,在教学岗位坚持了30几年的他选择退出了一线教学岗位,来到学校里相对清闲的一个岗位上,每天闲暇的时候,就晒晒太阳、念念散文诗打发日子。

可是这样的日子对于孙同学来说未免太过于单调乏味了,孙同学参加教学工作以来,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过上这样清闲无聊的生活。无奈,孙同学找到校长,想问问看能不能重新回到岗位上。校长一拍大腿说:“可以啊,学校随时欢迎您这样资历深厚的老教师回岗位,但是您前些天刚退岗,突然回来了我这面子上也过不去呀,我只有一个要求,你去给我搞个文凭回来~边工作边考试都可以!”
面对校长提出的要求,这一次孙同学没有拒绝,用他的话来说:“不就是个考试嘛,这有啥难的,我分分钟就考完了。”
在朋友的介绍下,孙同学来到了以学教育,在老师的指导下报考了热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自信满满的他认为自己拥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考试之前将班主任老师给出的学习计划搁置在一旁,充满信心地走上考场。可是当看到成绩的那一刻,孙同学傻眼了,他报了四科,两科险过,两科差几分过。
孙同学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会有挂科的一天。面对校长和老同事的调侃,孙同学不得不开始正视自考这件事,他认真听取以学老师的意见,跟随老师的计划,考前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最后成功拿下专科文凭。今年,孙同学又报考了本科专业,参加完4月考试的他,春风得意地走出考场,意气风发的脸上写满了“稳过”的自信。

孙同学说:“拥有馒头和鲜花之后,我们还应该干些什么?”。在他看来,人生在世,应不甘寂寞,不虚度光阴,因为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只要把过程走好,就是无悔。抱着这种心态,孙同学走进了自考的行列,成为千万名自考生中的一员。
自考是高等教育学历考试里非常难的一种,十分磨练心性。它跟考研内容相似,只不过不是选拔制,而是及格制,虽无竞争压力,但由于科目多、战线长、没有老师,通过率相当低,能考完的人是值得敬佩的。如果你也想跳出原有的职业限制,打破职业瓶颈,改变自己的命运,欢迎随时来咨询深圳以学教育老师~